如何做好社羣運營?

star復甦


二十一世紀充滿無限可能,每個普通人都可以通過努力成為超級IP,科技的進步,工具的快速迭代,有的人焦慮,有的人正在浪潮中衝浪。

今天我談一下社群運營,有的人覺得加入社群后浪費了不少時間,有的人加入社群是為了獲得資源,為什麼我們參加了很多社群,依然一事無成。

面對這個時代,新的產物不斷產生,社交形式不斷變革,我們抱著好奇心參與其中,社群,我曾一腔熱血的付出,為了收穫新知和能力。

當我發現許多人參與了很多社群活動,依然碌碌無為。我在思考不在思維模式上更新,那就是今天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永遠原地踏步。

加入社群一段時間,有的人因為溝通問題,被社群排斥,有的人因為人品問題,不被大家認可。有的人參加了很多活動,依舊沒有打造出自己的核心能力。社群迴歸本質解決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問題。在社群裡,你不應該浪費時間於做一個跟隨者,而應該學會主動思考的能力,你需要具備社群責任感,藉助社群的平臺,去提升自己的勢能。

我們都應該對自己參與過的社群經歷進行復盤,去發現自己的問題,真正去更新自己的思維模式。

社群,打開了我的眼界,結實了同頻好友。加入社群,大家以微笑接納你的加入,你通過付出時間和智力,收穫友誼與技能。

社群是一個開放的平臺,社群給你提供了免費的知識和培訓。在社群裡面,我獲得了練習寫推文的機會,才開始我的推文也寫得比較差,但是通過反覆的練習,技術就得以提高。

通過社群,我開始打造了自己的自媒體。雖然我的自媒體公眾號粉絲量不多,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微信好友的支持,暫無商業模式,但是它成了我很好抒發感情的地方。後續我將進一步的優化公眾號的內容,把它做得足夠的垂直,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內容。

回到社群這塊兒,我認為在社群裡面,首先你應該是一個付出者,有這樣一個定位,如果一來你就抱著想要得到什麼的態度,很可能導致急功近利,適得其反的效果。去認真做好一個社群的服務者,我相信收穫自然會來。

社群,是基於人性的圈子,每個人都會有想偷懶的一面,當叫到我寫推文的時候,我會推諉,其實自己放棄了一些鍛鍊的機會,現在想來還是自己的時間管理問題,自己的推文功底還不夠紮實,沒有真正做到很好的沉澱。加入一個社群,你要學會在社群裡面積累經驗,搞明白不同社群的運營模式。切忌不要偷懶,學會主動思考與行動。

在社群裡的學習與運營,需要時間來檢驗。感謝社群的友好,讓我成長了許多,在歲月的長河中,這段成長是有價值的。

建立自己的社群,充滿鬥志的去打造自己的IP,積極去思考和運營,把已有的經驗充分運用,組建自己的核心夥伴。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你們可能會出現一些分歧,要積極溝通,在發展方式上不能太過盲目。

希望你不要放棄社群,因為深挖一個點,才有可能成功,放棄只會讓你的知識停留在初級水平。

人生沒有回頭路,每一步都算數,你會在社群裡面經歷喜悅,也會經歷挫折,自己挖下的坑,哭著也要走完,不能控制自己人性的人,成不了大事,不要因小失大,不要傷害你的夥伴。

社群運營,溝通很重要,協作很重要,不斷解決分歧的能力很重要。遇到問題,一定不要放棄,首先自己三觀要正,才能得人心。

運營社群會讓你歡呼,也讓會讓你痛苦,最終你的成敗將由你自己的思維模式決定,應對我們對未來的焦慮,我們要勇敢嘗試,要不斷學習,看書和搜索知識的能力很重要,自我培養技能的能力同樣重要。

運營社群和自媒體是孿生兄弟,彼此支持,方能共榮。社群需要IP來黏住粉絲,自媒體產生內容,粉絲消化有價值的內容,線上結合線下是一種模式,電商、產品、服務、知識變現都可以通過社群實現。


重慶追愛哥


本人曾經做過教育類上市公司的微信公眾號運營,從0到1,也做過不少家長的QQ群,微信社群,從0到1,後面獻醜啦。

關於社群運營,我打算分三個週期來說。1、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來搭建社群,群數量、群規模、群名稱、群定位,這些要素都需要提前規劃好。群規模並非越大越好,還是要根據群定位來設定,群數量可以逐步增加,群名稱(特指QQ群)注意抓準關鍵詞,便於新用戶查找。社群剛創建時,要及時審核進群成員信息,並且做好迎新互動(給人以歸屬感),在群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活躍群氣氛。當群成員有了一定規模後,每天設置2-3個時間點用來統一審核進群信息即可。

每一個群成員都是拉新渠道,當群有了一定活躍度後,運營人員可以主動在群裡號召大家介紹盆友加群或者直接拉好友進群,這個度要自己把握好,否則會引起群友反感,得不償失哦。

2、中期。社群規模有了,社群數量也有了,那就該重點提升社群活躍度啦,只有社群活了,才有可能轉化(變現)。運營人員畢竟精力有限,1人維護多群分身乏術,搞不好還會串群,那就尷尬了,這個時候就要挖掘核心用戶幫忙管理社群啦,其實在建群初期就要留意核心用戶人選,如果你有中意的用戶,就主動出擊,一回生二回熟,聊著聊著就成為你的核心用戶啦。針對核心用戶,單獨建立小社群,一來方便大家及時溝通群管理工作,二來給予核心用戶尊貴感,三來供大家深入交流。

3、後期。到了這個階段,沒有特殊情況,運營者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水到渠成那些事啦,這裡我就不囉嗦啦,祝大家社群火到爆,刷屏刷不停!

從社群建立之日起,運營者就要抱有服務的心態來維護社群,想要從用戶身上獲取資源,先要給予用戶資源。

更多經驗交流,歡迎關注我們,與我們交流,謝謝。


姑婆那些事兒


最近幾年,各種各樣的社群撲面而來。有的社群生命力旺盛,一直持續不斷;但大部分社群只是剛組建時比較火,幾天後也就成了死群了。而在當今這個互聯網時代的一個核心能力,就是社群運營能力,我也做了一年多社群運營,簡單談一談我的經驗。

社群的核心是人。這個人指的是社群成員。我們每建一個社群,都有一定的目的,而關於社群成員的選擇,應該根據我們社群的類型而選擇,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隨意添加。我們在學校之前建了一個求職群,主要用於發佈周邊學校宣講會、500強名企實習招聘信息及職場乾貨。一開始,對於群成員的選擇就沒有進行精準定位,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全都拉到了群裡。每天發佈信息,反饋不是太好,而且很多人在裡面打廣告、閒聊,影響了整個群的氛圍。後來我們改進了思路,新建的求職群有針對的拉一些成員,雖然社群總人數少了,但是效果好了。大家都是一批即將步入職場的學生,彼此之間有相同的話題,形成了良好的群氛圍。所以說,做社群一定要進行精準定位,找準目標群體,才能構建良好的社群。

除了目標群體的選擇,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即是群內容。用戶來你這個群,看的就是你群的內容。因此,社群內容的選擇一定要精益求精。社群運營者一定為用戶選擇合適的推送內容,滿足用戶需求,才能使用戶長期存留下去。

此外,社群管理者要及時回覆用戶問題,並維護好群內氛圍維護,促使社群形成一致的價值認可,才能使社群長期存留下來。

智聯校園 徐浩然學生回答

智聯校園:求職 | 學習 | 活動 | 吐槽 | 故事 | 專屬大學生的聚集地


智聯校園


這篇文章可以告訴你到底什麼是社群,怎樣運作社群,進而達到變現的目的,希望對你能夠有所幫助。

社群的運營已經火熱數年了,從最早的各式各樣的QQ、微信群,到現在衍生出的小密圈、CCtalk等專用社群工具,社群運營能力已然是運營標配,社群運營的書和文章也層出不窮。但是依然會有很多朋友抱怨,費勁兒地做了個社群,結果發消息半天沒人理,完全沒有作用,老闆為什麼還讓我做?

一、為什麼要做社群?

社群的低成本、高轉化是人盡皆知的優點,但實際上社群的最大優勢在於“價值延伸”。普通的客戶關係,往往只存在於交易過程中,一旦交易全部完成,關係鏈就會大幅弱化,甚至直接斷鏈。但社群則可以做到和客戶保持長久的關係,在這期間你所做的社群運營可以不斷挖掘客戶價值。

二、你所做的可能不是社群

我們羅列幾個場景,由你來分辨一下,到底哪種算是社群:

場景1:你在某學校辦了個活動,掃碼入群即可領取獎品,於是你的微信群裡浩浩蕩蕩擠進來數百人。
場景2:為了更好地收集用戶產品反饋,你建了一個產品功能用戶反饋群,平時會有用戶時不時發消息反饋。
場景3:你在網上發佈了個視頻點擊率很高,然後有很多人慕名加你QQ,你把他們拉進了一個群,平常聊天。

你看出來哪個是社群了嗎?

很不幸,這裡面沒有一個是社群,只能稱作是聚了個人堆而已。因為這樣的群組往往生於圈人,興於聊天,死於廣告。

然而你會發現,大家日常工作中最常建設的就是這種“社群”,你手上有無數個微信群、QQ群,成千上萬的人頭在你手中,實際作用卻為零。

三、社群必備三要素

群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每一個人個性的消失,其次是他們的感情與思想都在關注於同一件事。——《烏合之眾》

人單單是聚在一起並沒有任何價值,當他們在這裡喪失掉個性,只具備共性時,才能開始發揮價值。所以,想建立社群,一定要明確三個要素,缺一不可,那就是“有目標,有核心,有階層”。

社群中的所有人,必須要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小到各類QQ群,大到宗教信仰,人群集中後必定有一個共同目標。在這個目標面前,每個人的活動都是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這也恰恰說明了很多社群為什麼做不起來,對於社群來說,持續的“運動”是保證社群生命力的根本要素,沒有目標,社群便不可能有任何運動。

所謂核心,即是指社群中必須有領袖,正如政黨要有黨魁,國家要有首腦,沒有核心,一大堆零碎部件絕無可能開始運轉。核心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引方向。我們加過很多興趣類QQ群就會發現,很多這類的群完全就是閒聊群,因為沒有核心出來帶領、指揮,很快人群就會變成一灘散沙。

所謂階層,很多同學會理解為分層運營,這就會變得很狹義。階層最重要的概念,在於給予每個人地位和角色,並且讓他們瞭解上升通道,使得他們為了在社群中晉升而不斷努力為目標做功。當有人成為特權階層後,他一定會加入到社群的維護中來,成為社群核心的擁躉。人們表面上痛斥特權,但實際上卻總想成為特權階級。如果沒有階層,所有人一視同仁,平均主義就會讓人群的活力快速下降。

四、從零開始搭建社群?

“做好宣傳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習近平

常規的社群人員吸納,有兩種渠道。


第一種是“根據地”模式。

例如你在某個學校辦了一次講座,圈了一個微信群;在B站發佈了個視頻,結尾放了個QQ群號;在APP某廣告位直接放置微信群二維碼。這種將吸收成員的路徑綁定於核心動作或重大活動的模式都稱之為“根據地”模式。它的好處就是直接導流,見效快,是搭建社群最常用的模式。

但是它的缺點缺常常被忽略:一是成本高,你發佈一次作品,或者舉辦一次活動,都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且生產週期一定很長。這樣就會讓你吸納人員的頻率變得很低。

另一方面,這種模式“半衰期”極短,它只會即時生效,在之後所起到的作用會快速衰減為零。試想下你在學校辦一場活動,第二天還有可能有人加入你的社群嗎?

另外一種,就是“游擊戰”模式。


假定你是一個在線教育的老師,在某教育平臺有你的課程。這時你去知乎、分答等平臺去回答問題,輸出乾貨內容,並且在每一篇文章下都有你的課程鏈接或微信群二維碼。這種脫離原本的生產平臺,去其他平臺輸出內容的模式就稱之為游擊戰模式。

它的缺點很明顯,由於這是一種間接的導流,往往見效很慢,可能你在知乎上回答了滿滿一篇乾貨,一週都不會有人聯繫你。

但它的好處就在於半衰期長,成本低。,只要問題不失效,你的答案就會一直在這個問題裡呈現著,質量越高,排位越高,越多的人就會看到併產生轉化。

我們在同一平臺持續輸出廣告或內容,往往會造成用戶重疊,產生邊際遞減效應。而“游擊戰”模式就不會產生這一問題。並且你寫一篇文的成本,遠比你特地做活動或是買廣告位的成本低得多。

我們試著列舉兩個優秀的案例。第一個就是滬江的知乎機構號。這個號在知乎的各類外語相關熱門問題上輸出了很多高質量答案,往往排名都是第一位。

例如這個問題:法語、德語、意語、西語,哪個最好學?

這個問題被瀏覽102萬次,且還會有其他媒體會轉載這個回答。人群輻射的效果堪比地鐵內包車廣告。前者不需花錢,只要知乎不倒閉就會一直髮生效用。但後者卻需要支付地鐵內包車廣告的高昂租賃費。

現在做一個廣告,需要好創意,好設計,好位置。而且有可能刷屏之後都沒有太好的轉化效果。但是這種乾貨輸出,不但可以提升品牌形象,讓同等條件競爭下,客戶更願意選擇你,同時由於“半衰期”長,它將在這個地方持續發揮作用。

而像這樣的回答,滬江機構號有48個。是不是性價比超高呢?

另外一個例子,是共青團中央。在數年前,共青團的宣傳工作還是比較模板化的,無外乎電視新聞,報紙媒體文章等。隨著八零九零成為社會主力軍,老模式對他們的影響微乎其微。除了交團費之外簡直沒什麼存在感。

但現在我們看到微博上、B站上,知乎上,都有共青團中央的身影,既有創意類活動(我與國旗合個影),也有新鮮的宣傳模式(那年那兔那些事)。使得共青團在年青一代中間的影響力非常之大。

五、社群的數量和質量?

現在,我們知道哪裡圈人了,但是有人會說,我按你說的做了,但是人還是很少啊?並且質量也不高,怎麼回事呢?

以前的社群圈人模式,特別直白。往往是“加入後獲得XXX”的格式,通過福利來吸引人群。但是這個模式在當今是萬萬用不得的,兩個原因:

一、被吸引而來的人,極大可能是僅僅關心福利的人,獲得福利後就立馬抽身。很多企業在學校搞掃碼送飲料,都是這樣子,用戶拿到飲料後立馬取關。也就是說你付出了很大成本,最終作用卻是零。但是我不清楚這麼無效的事為什麼依然有那麼多人沒完沒了地做,大概是蠢吧。

二、現在的用戶胃口已經被養“刁”了。高質量的成員不會care你的蠅頭小利就加入你的社群,而加入的人卻往往質量不高,很有可能不是精準目標用戶。

說了這麼多,我們該怎麼做,記住一個辦法,叫“略加門檻,福利後置”。

我們把上面句式稍稍改一下:

將“加入後獲得XXX”變為“加入XX你可以得到XX,但是需要你能/會/是XX的格式”。

有人會問,加了門檻豈不是更沒人了?恰恰相反,這個格式的作用遠比前者要大。這是因為:

一、對於用戶來講,有門檻將意味著高質量,每個人都希望躋身於高質量的人群當中。這是你對用戶的社群價值保障。有了這一層,甚至連福利你都不需要,你還可以倒收錢。

二、對於你來講,建立社群絕不要貪多,每多一個臭魚爛蝦,你的管理成本就上升一個檔次。你只需要精準的,質量高的用戶,保證你社群后續能夠良好運轉,而不是一群搶菜葉子的大爺大媽,拿到福利後一鬨而散。

下一個辦法很多人沒有使用過,但恰恰是最好使的招數,那就是你要用社群的交互內容去體現你的社群價值。如果你做的成功,這遠比什麼福利效果好。怎麼體現呢?

在公開場景去提及你的社群成員,並且展示出你們之間的良好交互。


假設你是個做培訓的老師,你建立了一個付費培訓群,那麼你就要在廣告位上去展示你的社群成員有多麼優秀,或者它加入前是什麼樣,加入後是什麼樣?又或者你們之間日常的一些社群活動是如何開展的?這些內容將讓用戶很直觀地去感受你的社群價值,並且很快產生代入感。“如果是我…那…”,這遠比你苦口婆心地勸他們加入之後獲得福利更有效。

最後一個方法,就是你的宣傳文案要吸引人,這是一句廢話,但是依然大部分人做不到。因為他們根本不懂如何吸引。

我們來舉個例子,那就是三節課的3.3計劃。

大家肯定對這個社群不陌生,它的文章有沒有吸引到你呢?看它的文案是多麼誘人。

“3.3計劃特訓營是三節課含金量最高的旗艦課程,也是目前三節課唯一的一個線下特訓課程。”“我們致力於通過3年時間,每年為互聯網行業培養300名最優秀的產品&運營人才。”“3.3計劃每期僅招募42人,參與有門檻,需經過層層審核,錄取通過率一度不到3%”。

我們可以看到,這文案用到了很多數字概念。“唯一”、“最高”、“僅42人”、“3%”,這將讓你對社群的價值和門檻產生了量化的感受。並且開始自己腦補這個社群的價值和可能。

接下來,三節課又舉出之前成員的身份、故事、評價。每一個優秀的成員展示,都讓你對這個社群產生了極大的期待,你會認為參加該活動的都是牛人,你也想躋身於牛人之中。實際上這個廣告對於實際活動內容講的並不詳細,只給出了框架。但它根本不需要說,因為它已經用成員之間交互來展現它的高價值,你也將用你認為最好的情景開始腦補。

群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並且容易誇張,陷入極端。

想要某一種觀念對群體產生有效影響,必須披上形象化外衣。——《烏合之眾》

六、如何管理社群?

當你人圈上來了,你又將面臨一個新的問題,那就是如何管理?

大部分社群,甚至很多大型社區、論壇的死亡,都敗在了這一步。管理是個千變萬化的難題,不同的情景需要不同的管理方式。

最一開始,你的社群可能沒圈到幾個人,如果是通過內容圈粉,只有個位數加入的情況再正常不過了。

但是哪怕只有兩三個人,這些人的價值將遠遠大於後面要加入的數百人,數千人。

正如朱元璋打天下時,身邊的徐達和常遇春都是農民出身,但最後幫他奪得天下的不是後來的千軍萬馬,而是這幾個曾經不起眼的農民,為什麼?

這些人,按照產品運營的角度,那就是核心用戶!他們最先get到了你的社群價值,並且跟你的方向和目標產生了共鳴。他們與其做你的社群粉絲、第一批成員,不如發展為共同創業的夥伴。你必須牢牢把握住他們,瞭解他們,才能讓你的社群做大。

同時,你需要給與他們於特殊的地位,無論是群管理還是職能性角色,必須拉他們成為你的利益共同體。這樣才能讓他們盡心盡力幫你迭代社群產品,不遺餘力地去幫你將社群做大。

很多人建立社群,往往會忽視掉最先來的零星幾個人,那麼可以斷定,你的社群百分之百做不大。

七、社群成員的增長?

那麼現在要解決下一個問題,如何滾雪球,讓人變得越來越多呢?

一、你要建立好有效的傳播機制


這裡我們舉例兩則。第一個是秋葉PPT。秋葉是國內最早一批把社群玩的很溜的人,他雖然是做在線課程的,但是他沒有僅僅把課程擺在一邊等著別人去買,而是增加了“批改作業”這一環節。

我當時很好奇,本來課程就便宜,再加上批改作業,這豈不虧死?但是我發現我錯了,秋葉的系列課程的作業,交作業是要在微博上交的,你需要加上話題並@秋葉的官方賬號,這樣就會得到作業批改。

這樣的傳播路徑可就厲害了,既讓用戶交作業得到反饋,在社交平臺上完成了“學習炫耀”;同時也能不斷炒熱微博話題和關鍵字。最重要的是,看到這條微博的人也會很快了解到這個課程的內容及模式。完全不需要任何大篇幅的介紹。

另外一個就是薄荷閱讀訓練營,連續打卡一百天,就可以獲得五本實體書籍。然而一百天的朋友圈廣告,價值可遠比五本書高的多。但是用戶們依然樂此不疲,就是因為它既滿足了用戶的“學習炫耀”,又起到了自我監督作用。

二、與你已有成員做好感情交互


無論是你在公眾號裡去專門寫你的社群成員,還是你給成員們寫親筆信、送禮物等,都是在做感情交流。很多運營人員並不重視這些小細節,其實這恰恰是發揮社群價值的重要途徑——情感綁定。

當你的成員覺得在社群中得到了重視,他一定會不遺餘力地去為這個社群做背書,主動傳播擴散社群內容。正如3.3計劃的招募廣告時常提及老成員,在結束後又會送給成員親筆信那樣,社群成員將會第一時間,帶著感動、自豪地在朋友圈去擴散。

做社群,第一波人是通過社群管理者圈來的,之後的人,則一定是其他社團成員發展來的。

暗示的作用對於群體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起到相同的作用。這種作用隨著群體的情緒鏈條的傳遞,會越來越強大。——《烏合之眾》

八、如何和社群成員相處?

最後一點,也是絕大多數人有誤解,做不好的一個方面。那就是,如何管理群成員、和群成員相處?

在講這個問題前,我先要給你灌輸兩個觀念:

其一、你不是他們的服務生。有些運營建立社群后,立馬把自己視為服務員的角色,對群成員鞍前馬後。

“同學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
“請您稍等,我來處理下”
“您看這樣行不行?”

OK,你一旦說出這些語氣的字句,我就可以宣告你的社群已經死亡了。當你在社群中扮演服務員角色後,社群的核心就喪失掉了,你的社群將變成個服務答疑群,你也變成了客服人員。除了為自己增加了成本,啥你都得不到,因為你在這個社群喪失了地位,成員將絕無可能服從你的指揮,只會找你的麻煩。

其二,你不是他們的供應商。還有些朋友很現實,建立社群后,除了一開始明確好的內容,絕不和成員產生任何瓜葛和聯絡。要我說,這樣的話就完全沒必要搞社群,因為社群最大的價值是建立在感情基礎上的價值延伸。你除了買賣關係什麼關係都沒有,價值延伸也就無從談起。

那麼在你能保證不違反上面兩條常見錯誤的情況下,我們看看該怎麼做?

一、保持威信力


群體永遠都在渴望著強權。——《烏合之眾》

如果你是社群組織者,請你牢記身份,你是核心,你是領袖。領袖絕無可能跟下面的用戶用“您”或“請”的模式交流。你要保證你的威信,哪怕他們是你的客戶。

同時你要把距離掌控好,不要太近,每天和用戶閒聊,家長裡短,那樣你就喪失掉了距離感,這就會導致你不再具備領袖威嚴,反倒像隔壁大媽;但你也不要太遠,八百年都不出來說一句話,那樣你就完全沒什麼存在感,等你再出現的時候,根本沒人甩你。

這就是政治影響力的玩法,也是國家領袖為什麼天天佔據新聞頭條,卻沒出現在你家小區的原因。


二、勿用邏輯,善用感情

在群體之中,任何理性,思維,或邏輯通通都是不存在的。如果你想給群體一個信服的理由,就必須記住這一點。——《烏合之眾》

群體面前,邏輯的作用基本為零。但是如果你會是利用感情,你完全不需要有任何邏輯。

因為對於群體來講,他們只會感性地思考。

我來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曾經舉辦一個集贊類活動,但是當獎勵結果出來後,突然出現一個參賽者指責我們作弊,一口咬定獲勝者肯定是官方小號。

同事嘗試了私信聯絡解釋,拉取後臺數據給對方看等方式,對方一概不理,同時大量發帖號召他人抵制,竟導致很多人開始應和,產生了很不好的影響。

那麼根據上面的定理,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們的做法是,把我們在工作微信群中關於這件事的苦惱討論如實發出來,同時表示這次活動舉辦十分困難,領導也不支持,小夥伴為了獎品自己搭錢云云,並且哭訴沒想到是這個下場,下次不會舉辦了,對不起大家。

猜猜怎麼著?方才還指責我們的那些人,突然一邊倒地站在我們這邊支持,安慰。還有很多人出來大罵那個無理取鬧的用戶。這件事情不但解決了,甚至還加深了用戶對我們的好印象。

沒有人會care事實,何況網絡上根本無法自證清白;

沒有人會關注邏輯和數據,因為大家都很忙,誰會去仔細思考?

唯有使用感情。正如當時無理取鬧的用戶獲得支持,也是利用了“官方騙人”的無邏輯論點來博得感情支持。我們也用同樣的方式擊敗了它。

三、引導輿論


在群體中,不為群體的激情所感染,足以抵制群體行為暗示的人,幾乎沒有。——《烏合之眾》

我們看到引導輿論,就會鄙視地想起“五毛”“美分”之類的詞彙。但是我要很嚴肅地告訴你,這些是管理人群必須要有的成分。

試想一個場景,你是一個英語課的老師,想要在假期推出一門直播課,你把廣告發在了QQ群裡。

然後是長時間的無人回覆。

你一定不希望這樣的場景出現,但是很不幸,這和你文案寫得好不好,你課程內容棒不棒,關係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沒有人出來引導輿論。

如果你搭建了社群,必須在你出來發表、要求、指揮時為你幫腔,造勢。如果你的社群裡沒有這樣的成員,你甚至需要建小號去做這樣的角色。否則你就會面臨上述的尷尬場景。

甚至更壞的場景是,有人在群內質疑你,誣陷你的時候,如果沒有人出來及時反駁,局面將不可收拾。群眾具有隨風倒屬性,有一個多米諾骨牌倒下,後面必定要倒下更多。這就看到底是你去推動,還是對方推動了。


四、群體需要圍繞共同目標不斷活動


開篇我們提到了,社群的生命需要不斷地“運動”方能維持。之前我們更強調“有”,現在我要強調“多”。

你的社群必須有恰當頻率的活動,娛樂活動也好,線下聚會也好,完成任務也好,你的成員們必須保持在“動起來”的狀態。頻率越高,活躍度越高,頻率如果低到一個下限,很快就會面臨消亡。

在YY公會還很火熱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一個頻道里有很多人同時在線,他們的共同目標就是提升頻道的人氣值,他們的活動就是掛機。

聽起來是不是很無聊?但這就是社群運營,在裡面的每個人都要為了目標動起來。沒事也要找事做,是對社群運營的真實寫照。

五、給成員以角色


我們在開篇提到社群三個必備要素的時候,提到了階層。階層的劃分,無外乎通過對於社群的貢獻度或者活躍度,來給予群成員不同的階層定位。

階層一方面是為了能夠分層管理,讓社群有序地高效運轉,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社群活力,讓成員產生積極性。

但是如果群成員不夠多的情況下,過度明顯的階層劃分會導致效果不佳。這個時候怎麼辦?

我們可以先通過角色定位來過渡。

角色定位的模式有很多。通過成員一些發言或行為給他起外號,或者根據能力特長給成員戴高帽,叫XX帝,XX神等方法,都是有效的角色定位。

這種方法可以保證群成員的歸屬感。群成員會離散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沒有存在感。這就需要給予他一個不一樣的標籤或者帽子,來保證他能夠在群體中找到定位並持續依存。

太平天國創立初期,幾個農民將領起了各種各樣的奇怪稱號,天父天兄,還有風神,電神,天兵天將之類的。都是這樣的原理。

講到這裡,我們關於社群運作的內容已經基本講完了,謝謝你能看到這裡,感恩!

歡迎關注三節課~致力於產出互聯網運營/產品乾貨


三節課社區


現在,社群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運營推廣渠道,同一家公司可能需要管理幾十個甚至幾百個社群,社群的重要性越來越高,而如何運營好社群則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在如今社群當行的時代,如何做好社群運營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而學會社群運營也成為很多運營人必備的一項技能。那如何做才能管理好一個群,做好社群運營呢?

一個社群從創立初期到成熟後期,會經過很多個不同的階段,而在不同階段,所需要採取的運營手段會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以下我們從不同的階段來一一闡述下對應的運營手段。

第一階段,群建立初階段:

在要建立群時,這時候選好群的種子用戶以及維持群內的一個好基調很重要。這時候,所採取的運營手段可能是要選好一部分高聚合的種子用戶,並且運營群話題討論這樣的手段維持一個好的運營氛圍,讓群內用戶覺得呆在這個群是有價值可收穫的。而當這些種子用戶感覺較好時,願意分享給更多的人加入這個群。所以在群建立初期,選好高質量的種子用戶及奠定一個好的群基調氛圍很重要。

第二階段:群發展壯大階段:

在群建立一段時間後,會進入到發展壯大時期,群內成員會越來越多。而這時候,維護好群內的秩序則非常重要。所以,這個階段,要設置非常明確的群規則,並且要嚴格按照群規管理好群,保持一個有秩序的群規則。

第三階段:群成熟階段

到了第三階段,此時,群內的狀態已經到了比較穩定的階段。這個時候,維持一些正常的運營手段,比如每天的早報發送/定期話題討論等,這個時候群可能會相對之前冷清很多,這是一個必經的歷程,正常對待即可。


鉛筆道


什麼是社群?如果你認為的社群僅僅是一大幫人聚合在一起就完事了,還是圖樣圖森破。儘管就表現形式上來講大多都是這樣,但社群的關鍵不在於人的聚合而在於因何而聚。答案就是價值點。

所有的社群皆是人們圍繞某一價值點聚集而成,比如為分享最新電影資源的社群、專門教人網賺套路的社群、賣產品的社群等等,都是人為了獲取某一具體的價值而形成的。

人活在世,對外所求不外有三,一是物,二是服務,三情感認同和歸宿。

其中物跟服務可以打包在一起,即產品;產品既可以是具體的東西,也可以是某種服務,以產品為價值核心而形成的社群稱之為產品型社群;

至於情感認同與歸宿,也是不能忽視的需求點,人類社會日趨冷漠,經濟大發展帶來人類個體內心的孤獨感與日俱增。因此尋找一群與自己有著相同三觀的人互相吐槽也變得越來越普及。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人脈型社群。

從這兩方面入手,產品型社群怎麼玩?既然是賣產品的,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核心競爭力是什麼?怎麼吸引新成員,怎麼輕易攻破對方的信任壁壘,怎麼促成交易,這些都是會面臨的問題。對應方式也簡單,即強化社群的社交屬性。比如賣美妝護膚品的,可以不斷在社群中討論美容化妝小技巧,遇到群成員的關於產品或化妝方面的疑惑及時解答,活躍氣氛,做好售後跟蹤提高復購率,產品好了,服務好了,通過口碑的傳遞,老用戶也會不斷通過社交關係不斷引入新用戶,如此良性循環。

人脈型社群,顧名思義是圍繞你這個人展開的社群,大家都是基於對你的認可而加入,你能否為社群成員帶來價值決定了社群能否維繫下去。人脈型社群的魅力在於拓展性極強,即可以無縫對接賣產品賣服務,也可以通過社群實現成員資源共享,每個成員都存在為其他成員帶來資源的可能,維繫好這種良性內部關係將會對社群帶來無法估量的價值。


徐戈marketing


我曾經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可以做一下參考:

1)學校的這種依託實體社團學生(部分在校生,部分畢業生)建立的微信群,應該如何用社群運營的思維進行管理呢?

個人思考:學校的這種社群肯定是無法收費的,如果單純靠興趣進行粘合,社群的活躍度和參與度都不高,有沒有什麼辦法提高大家的參與度呢?

2)如果想把它打造成相對有影響力的社群,社團和社群兩者應該如何互相支撐利用?在哪些方面需要進行深入考慮?

可以借鑑其他成功的校友社群做的比較好的地方,對整個社群有非常好的貢獻和價值的地方,可以去專門收藏和思考一下。


一、再次強調用戶調研

做好社群的第一步還是用戶調研,因為激發用戶活躍度就必須滿足用戶需求,瞭解用戶需求才能針對需求做相應的內容和活動。目前很難建議一個能直接用的方法,因為不同人群需求不同。還是建議找一些用戶認真調研,瞭解他們工作或生活中希望校友能幫忙解決的痛點。

比如已經畢業的老校友可能需要整合資源,沒畢業的學生可能需要找工作、獲得實習機會,校友之間針對這些需求互幫互助形成循環體系,這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沒有能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在裡面,社群很難建立起來,即便建立起來活躍度也不會特別高。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做活動才更有意義,比如在用戶有共同需求的基礎上,組織線下燒烤或旅遊的活動,在交流過程中滿足用戶需求。

二、社團和社群如何互相支撐

不太確定問題描述的社團具體是什麼社團,如果是學生創業社團,可以對接已經畢業創業的校友進行聯動、分享、輸出資源,老校友可以在社團招聘性價比不錯的員工。在不瞭解用戶需求的基礎上很難建議出直接的聯動方式。


運營控


社群的主要特徵就是將有相同愛好的人組織在一起,因為興趣愛好相同,所以就具有很高的同質性。

社群的經營模式是這樣的:

  • 第一步就是將有相同愛好的人組織在一起,不允許有額外的聲音,如果一個社群裡面有人提出反對意見或者不同意見,你應該第一時間把它刪除。因為你不需要去討好所有人,你要的就是有相同愛好的、觀點一致的人。

  • 第二步就是快速的複製擴張,當我們把有相同志趣愛好的一群人組織在一起,哪怕只有二三十個人,只要把相同的人加進來,他們就會有替你快速去病毒式傳播和複製的驅動力,而一些與你不一致的人是不會去做這件事的。

比如病毒也好,包括腫瘤癌症細胞的發展的也好,都符合群體效應的規則,剛開始它只是一般模式的發展,到一定的時候,會突然形成爆炸式的發展。

  • 第三步就是引導這個社群的需求。社區每個人都他各自需求,引導學生意思就是我不會去滿足你的需求。而我是要引導你們,讓你們認為我要給你的東西才是你們要的。

可以說,目前國內所有建立在社交媒體上的生意都是通過玩社群來實現的。

區分度越高,人們就越喜歡在你的群體裡面。

在互聯網時代,當你決定建立社群的時候,就要考慮你發起的網絡運動是不是把你自己和別人做了一個區分?區分度越高,人們就越喜歡在你的群體裡面。

也就是說,邊界一定要強大。邊界強大的意思就是圍牆起的高,有時因為圍牆起的足夠高,反而使得這裡面的人覺得“我們”和圍牆外面的人不一樣。

人就是這麼奇怪,永遠都是處於一個動態不安的狀態,在動態不安的狀態中,你的產品就要考慮剛好處於人們需要的哪個階段。

一定要為社群貼上一個標籤身份

所以,建立社群,一定要為社群貼上一個標籤身份,以此標示這個社群裡的人屬於哪一類型。因為貼上標籤之後,這些人更喜歡呆在這個群裡,這就利用了“人傳人帶”的原理,就是要給群裡的人安排一個獨特的身份。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1950年,當時還很少有人知道同性戀。當時,有一個人明顯懂得利用社會網絡的特點,他就是著名政客米爾哈威克。他發起了一個運動:明確要求一個同性戀必須要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公開自己的同性戀情。過去同性戀都是藏起來的,但是米爾哈威克懂得社會網絡的聯繫,他發起了這場運動,因為人會影響三度以內的人。如果一個同性戀向他的家人公開他是同性戀,那麼,這就會產生一個社會網絡的聯繫、影響。他的家人在知道我是同性戀後,他們的態度就會轉為被迫接納,當他的家人被迫接納後就會影響到三度內的人——他家人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這樣就會迅速產生一個社會網絡傳播的關係,然後使得越來越多的同性戀被人們接受。這就意味著公開身份的同性戀者越多,更容易被接受。所以,米爾哈威克就這樣將整個同性戀的生態改變了。他很明顯是利用了我們傳播學的原理,影響了三度以內的人。

所以,只要群體的人不停地對外宣告“我”是什麼身份,這樣擴大的面就會影響特別大,這也算是互聯網時代營銷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趙小明心理團隊


2015年社群元年開始,關於社群的概念已經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以上的城市,轟炸式的鋪開。隨著2017年最火的關鍵詞:內容創業,視頻創業的普及,逐漸讓人意識到內容為王的社群,是掩蓋不住的趨勢。


穿石會社群

以往的商業模式基本都是以渠道為王,你掌握了渠道信息,你就有了話語權;如今的商業模式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之前的一切被互聯網形式衝散,人人都可以成為渠道宣傳者,人人都可以是內容創造者。現在的渠道,已變成了大家共知形影不離的媒體平臺(雙微、今日頭條、百度百家號、大魚號);現在的內容,變得越優質更值錢,直接催促了互聯網收費時代的到來。

趨勢的高速發展,勢必引起行業的連鎖思考。關於社群定位,社群框架的搭建,社群會員的招募、運營,以及社群變現、維繫……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們會結合接地氣的實戰案列和豐富的實操內容一步步從0到1的展示社群的玩法。

一、社群的垂直定位

什麼是垂直定位,簡單說就是聚焦在一個垂直領域。比如母嬰社群,畫畫社群,律師社群,音樂社群……大部分人建立社群是可以從自己或團隊的某個愛好或擅長領域入手。這樣,目標人群相對比較清晰,運營起來可能更易上手。試想,如果你是位媽媽,建立的社群主打母嬰產品,你每天寫的內容都是關於“親子教育”、“嬰兒護理”這方面內容,某位媽媽看到,自然會先關注你的社群,你推薦的產品,她也會優先考慮。

碎片化的移動互聯時代,整個社會的各行各業都會呈現社群化發展。起初成立一個社群品牌,為了定位,我們做了大半年的前期調查和知識儲備。(線上把相關社群的視頻,音頻、全都看了一個遍,做筆記分析,開會商討,線下真實用戶調查,再聽再看,再開會…….)

再則運營社群之前,一定要有這樣的社群思維:在大方向定位準確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呈現垂直化發展,你的社群越垂直,用戶的歸屬感就越強。這也是由人們的消費心理決定的:物質需求為主,精神文化需求為輔。

從這個角度,社群可以簡單歸為兩大類:

物質導向的初級產品資源型社群,靠實實在在的優質產品資源,服務你的會員,會員花少量的錢,買到優質的產品,自然歸屬感加強;

精神文化導向的高級知識型社群,依靠KOL(意見領袖)或團隊輸入輸出高價值的技能知識或經驗分享為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看的更高,走的更遠,賺的更多。

當然兩類社群並沒有明確的界限, 後期的維護上更是都得兼顧,這麼分類,只是為了幫助方便給你的社群做個垂直定位,畢竟定位即方向。

社群最忌方向模糊,方向跑錯了,再努力也是南轅北轍。

二、社群框架的搭建

方向選好了,接下來就是社群框架體系的搭建,這是個繁瑣、重要且不斷修繕的過程。它主要包括社群價值體系架構,社群管理架構和社群會員架構。

社群價值體系架構,主要是指社群能輸出的價值內容,是具體的資源產品,還是實操知識乾貨,實戰經驗分享。同時,也是社群的核心價值,其中價值觀的輸出更加重要,有句話說得好 “加入社群,我是奔著你的人來的,並非產品” 。只要你的內容持續有價值,賺錢只是順帶腳的事兒。

社群管理架構強調的是整個社群意見領袖的知識體系,這將是整個社群體系的支柱,團隊成員對體系內容的理解和配合的默契程度,直接決定了體系基因。

會員架構就是為了更好的服務社群成員,二八原則決定的,一個小圈子必有20%積極會員帶動社群的整體氛圍,感染剩餘80%的會員。小米社區就是個最鮮明的例子,早期的小米社區精英用戶,已經可以直接走進小米公司,或是優先參加“米粉節”,成為了社群會員中的明星。

關於討論如何準確垂直定位、怎麼搭建社群框架更穩固,對個人或團隊品牌來說,多花些時間是非常值得的。前提是最好設置一個時間節點,把每個模塊時間,切割成塊狀時間來完成,這樣效率會成倍提高。記得在知乎問答上看到一個李開復老師關於發微博時間管理的回答,做個參考:

我每半小時發一條是因為用工具定時,但是每條都是我挑的。用工具是因為我的空閒時間無法和黃金時間(早上9:00 -11:00,下午3:00- 5:00,晚上9:00 -11:00)匹配對應,而且不能太頻繁地發(會刷屏)。流程大約如下:早上6點上微博,工具自動整理昨晚10點睡覺後8小時裡面最有價值的約100條微博,看一遍,邊看邊決定哪些要轉發點評,定時在黃金段每半小時發出(若有時效性特別重要的,就馬上發;若當天微博較少,就一小時發一條)。

有時間的話,看看工具裡面的關鍵詞監控和引爆話題,再去搜索一下當日大事和重要關鍵詞,如果還有時間,就看看我最認可的幾個人有沒有發什麼。

最後再基於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感觸靈感,發當日原創,7點結束。這樣通常上下午約10條微博就定好了。

上面的流程,在上班時間抽30分鐘來再做一次,下班後再抽30分鐘做一次。一天3次,共2小時,就完成了。

一整天的事情看起來得忙的不可開交,卻被李開復老師用時間切割的方式,塊狀化時間節點來完成。我和團隊小夥伴在創立穿石會的初期,甚至是到現在也依然再用設置時間節點的方法,把控每天的工作任務,一路實踐下來,確實是個好方法。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條這樣的人生感悟,“ 寧做創業狼,不做打工狗。” 狼、狗本性是一家,同在一個實力起點,在動物優勝劣汰進化的過程中。狼,選擇主動出擊,成為大家認可的實力干將;狗,選擇被動圈養,給大家留下這樣一個印象。人的競爭,社會的競爭也是如此,與其被動被圈養,不如主動出擊。說句壯烈的話,成功了,就是大家眼中的鬥士,勇者;失敗了,也是烈士,英雄。

不過,狼,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點,族群動物。狼過著群居生活,一般七匹為一狼群,每一匹都要為群體的繁榮與發展承擔一份責任。狼與狼之間的默契配合成為狼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不管做任何事情,它們總能依靠團體的力量去完成。如果從品牌層面講,狼的核心品牌價值明顯優於狗的。

三、社群會員的招募

上面對狼、狗的辯證分析,意指你的會員目標用戶的劃分。有了清晰的用戶畫像,再發力,事半功倍。在做社群營銷,會員招募之前,思路要非常清晰,注意力變得稀缺的年代,內容變得尤為重要。

社群運營,內容精簡的同時,更要緊扣目標用戶的口味和需求。你的目標用戶是誰?(群體屬性:年齡特徵…),和誰接觸?(行動屬性:社交圈子…),他們上網都看什麼?偏愛什麼?(其他屬性:興趣愛好…)。

定位好目標用戶,接下來就是具體的實操方法。

社群會員的招募主要包括兩大類:

線上流媒體推廣

線下活動引流

1、線上流媒體推廣

線上流媒體指以流方式在網絡中傳送音頻、視頻和多媒體文件的形式,基本可以簡單分為:內容引流和平臺引流。

這兩個形式又是緊密關聯的,內容引流涵蓋了圖文並茂的文字創作,視頻,音頻,和直播等形式。關於內容價值體系的搭建,如果前期內容部分做的好,能夠很快的在各大平臺吸引到一批精準優質用戶。內容優勢明顯,差異化突出,是碎片化信息時代的制勝之道。當然,如果你本身就是網紅,自媒體大咖或是明星等自帶IP的知名人物,那可以直接忽略這篇文章了。

平臺引流,主要是指流量的導流。之前的大流量大平臺,如淘寶,天貓,京東商城等,在碎片化的信息衝擊下,流量開始出現下滑,分散到其他中小平臺。有相關數據分析,淘寶的線上流量正逐年下滑,2016年3月24日,淘寶發佈了2016年的最新戰略方向,主題為:流量已死,內容為王。

在這樣的時代,高效的利用起碎片化時間顯得格外重要。穿石會剛起步時,我和我的團隊每人開通了10個左右的自媒體號,搶佔言論陣地。其中以“用戶主動轉發推薦”的微信公眾號;以“算法與機器推薦”為核心的今日頭條、百家號、大魚號、一點資訊、企搜狐公眾平臺等自媒體平;同時還有喜馬拉雅音頻節目,視頻和直播也將提上日程。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搶佔能搶佔的流量入口,為的是當你在任何一個平臺上隨意打開或搜索時候都會看到我們。

因為2016年下半年開始,移動互聯大平臺的機會變得越來越少了,出名要趁早,就要選擇多平臺多緯度的預埋自己的信息。也正因為這樣,但凡有一個平臺級的機會出現的時候,就會很快在市場上熱起來,比如ofo小黃車和摩拜共享單車,發展的勢頭都非常的迅猛。雖然這種平臺級的機會比較少了,但是一些小平臺的機會,非標品的平臺的機會還是有的。比如千聊,小密圈,簡書等這些產品,完全是基於一個大平臺上做文章。目前各大自媒體平臺的意見領袖們也都在用這一類產品,多維度的佔領自己的言論陣地,招募自己的社群會員。

說回來,內容引流和平臺引流,形式上也可以理解成口碑營銷和借勢營銷。你提供的內容價值足夠高,確實幫助會員快速成長,財富倍增,口碑自然好,會員也會裂變式的發展,社群更是規模性的壯大;借勢營銷,兩種理解:一是抓住某個大平臺的小機會,比如前年的紅包大戰,你只要真金白銀的撒出去了,會員數量和質量是裂變式的倍增。二是學會借力使力,也就是上篇文章提到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裡舉個具體的意見領袖-彭小六。2015年7月參加了十點讀書的100天閱讀訓練營後,之後又參加秋葉PPT、拆書幫、行動派等社群。這些除了給彭小六自身能力的提升帶來了非常大的幫助,同時也藉助了這幾個社群影響力。

線上流媒體的推廣是個長期慢性的積累過程,需要不斷的輸入輸出最新價值內容。這符合知識產品化的發展趨勢,內容即知識,做好內容,絕對是個極大的挑戰,文筆好只是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懂用戶的心、行為以及行業產品、競爭市場戰略等,用簡易言語,引起用戶共鳴。

2、 線下活動引流

線下活動引流主要指地推引流,利用線下一場場的具體活動接觸用戶,通過贈送禮品或是免費派發樣品等形式與大範圍的用戶建立聯繫,然後再通過社群模式一步步篩選,最終劃出精準會員。這種方法雖然看來很低級很傳統,但地推引流,永遠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微商發展代理的模式,之所能這麼快佔領市場,就是靠著每年每季度的大會常有,小會不斷。

這個過程,可以理解為產品知識化,是指從產品層面上賦予它文化、溫度 、情感、態度等擬人化的形象,把產品從功能銷售型轉為文化價值型產品。比如把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賦予了一種文化認同,民族認同感。這就是典型的一個產品知識化的例子。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上講,物質層面的需求是最初級的需求,精神文化等軟實力的需求才是高級需求.。

AB兩個方案,線上線下的結合,總結起來,就是知識產品化和產品知識化。前者能更好的保障後期社群的快速變現;後者能循循漸進的增強會員的社群歸屬感,認同感,促進社群運營的良性發展。


知識付費沉寂,服務付費覺醒。

群裡有這麼一個情節分享:一個孕媽懷孕時加了醫院的孕婦群,裡面就有個寶媽,沒有店,在家做蛋糕,只是發兩張蛋糕圖,問大家,我打算做個蛋糕,不知道做哪個好,大家幫我選下,群裡一下子活躍說第二個好看,於是她做好第二個,上圖給大家看,群裡一頓誇讚,頓時有幾個人在群裡預訂她的蛋糕了,她送貨上門。

這是很好的運營策略:構建場景化參與感。就是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品牌!這樣的參與感帶來的裂變就是口碑。

參與感能迅速轉化成口碑事件的背後是“信任背書”。自從阿里巴巴打開了互聯網信任資產的入口,到今天開始,什麼都可以破產,千萬別讓信用破產!口碑運營可能有些慢,但都是有效運營。

四、社群運營包括品牌運營、用戶運營、內容運營

社群運營的整體步驟:

1.挖掘目標群體的特徵屬性,做到精準傳播;

2.從整體大局把控好社群從0到1的知識化沉澱節奏以及產品化的變現進度;

3.增強社群會員的互動黏性,豐富場景化內容,持續提供有價值的人,輸出有價值的事。

分別從三個方面分析:

1、品牌運營

關於品牌,不要僅僅塑造公司的品牌,要側重塑造個人品牌,理由就是整個移動互聯正在去中心化,自媒體時代興盛,人格化,差異化的個人品牌更容易塑造,更容易傳播。整體上從個人品牌的標籤化、產品化、品牌化;一步步的將目標量化,拆分,執行;形成自品牌的閉循環。美國管理學者彼得也說過:“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穿石會公眾號的文章《為什麼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應該具備品牌意識》等文章裡,有提到個人品牌的塑造的重要性。這裡不做過多贅述。

2、用戶運營

做會員運營,要將你的社群會員和潛在會員的問題與需求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你要賣什麼東西。儘量多的邀請社群會員參與到社群運營體系的搭建或產品的構建過程中。固定活動與非固定活動的場景結合,固定的活動可以培養社群成員習慣,也能架構社群的運營框架。場景化互動是維繫社群成員的最直接方法。

小米創辦初期,MIUI這個產品,只有20人團隊。它是小米第一次對用戶參與感的嘗試。小米專門設計了“橙色星期五”的互聯網開發模式,核心是MIUI團隊在論壇和用戶互動,系統每週更新。讓員工和用戶通過論壇零距離接觸,做得好的功能得到用戶表揚,團隊自然很開心;做得差點的功能就會被吐槽罵街,團隊自然而然自己加班,全力去改進。正是這樣,用戶深度參與,小米用戶體量發生裂變,他們的原始精準粉絲只有100名,現在已經是千萬級用戶了。

2016年俞敏洪投資的“大V店”,一個專業服務媽媽的平臺,模式類似寶寶樹,會員即是消費者又是分銷商。他們對會員的運營就是自主,放權,參與感。從大群拆分成地方群,地方群拆分到各個活動項目中,會員用戶每一步都在跟隨,見證其成長。這個模式也是最近幾年比較火的商業模式“合夥人制” ,移動互聯網推動下,去中心化的已是大勢所趨。讓用戶看到社群的改變,見證社群的成長甚至是分享社群戰果,對會員用戶來說,他們自然會有自我的共鳴感,歸屬感倍增。


3、內容運營

做內容運營,建議要遵循“有用、情感和互動 ”的思路,要做有價值的內容營銷。其核心不是在於你“賣什麼”,而是“你賣的產品資源或知識服務,可以幫助對方解決什麼實質問題,會給予對方什麼好處 ”。只發有用的信息,避免信息過載,每個信息都要有個性化的情感輸出,要引導用戶進一步互動,分享擴散。你寫的文章並不是所有人都看,你也不需要所有人都看你的文章,只需要你的那部分群體看到、看懂就好。

運營目的在於實現知識的商業變現,當你的知識足夠有價值的時候,你的自信心,資源,影響力和各種可能性都會被放大。這時變現是自然而成的事,變現的模式也是多種多樣:渠道電商變現(供應鏈),IP流量變現(社群團隊),品牌影響力變現(個人品牌)。

渠道電商變現:淘寶,京東,微商……等渠道供應鏈為主的產品銷售變現。

平臺流量變現:主要以團隊形式開展業務收費(資源支持,技術培訓 ),廣告收費(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廣告和原創收益分成)

品牌影響力變現:主要指會員費,代理費以及與B端公司資源合作分成(機構邀請做知識分享)等

社群不能太大,小而美更易控制運營成本。一個社群最主要的人不是群主或KOL,而是有一批有正能量、正思維、有思想格局人士的融合、參與、付出。這樣才能讓一個社群變得更具活力,更有生命力,也更有持久性;才能產生體現出社群的文化價值。好的社群是靠成員彼此之間提升勢能,放大能量,而不是簡單的靠圈人。

KOL和團隊成員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勢能,為自己為他人創造可交換的等量價值。別人為什麼加入你的群?因為入群對他有價值。他可以獲得人脈資源,思想,方法,成功的經驗,購買產品等。你為什麼讓別人加入你的群?因為別人的加入能為你為社群帶來價值。設置門檻,不能提供價值的人,不讓進群。一切都是價值交換,一切都是相互的等量價值。

社群是一個建立在某種認同感的集合之上,但認同感只能提供起初的熱度,不能提供持久的消費動力;如果要成功駕馭互聯網社群,讓社群得以持續發展,最終的落腳點是產品服務的提升、社群關係的維護等方面。2017年是社群角逐的新時代,內容為主的知識付費的勢能已由2016年開始下半年逐漸趨於平穩,接下來的社群運營重點,應轉為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主的服務付費,開始在移動互聯新時機下慢慢滋長。付費金額的多少已不能作為的唯一評判標準,如果社群能提供足夠多足夠好的服務,任何人都樂意此買單。


米阿特


2018年,社群漸漸又有了復甦的跡象,
經歷了2015年的大爆發,2016年和2017年的沉寂,現在運營社群的你是不是更加理性了呢?

其實正是因為社群在2015年的大爆發,使企業都一窩蜂的去做社群,完全沒有思考為何要做社群,做爛了口碑,導致用戶對社群已經免疫。想做好社群並不簡單,特別是前期要思考許多問題,今天辦辦學苑就告訴大家,做社群,你要思考的3個問題。

一、 做社群的目的

1. 獲客成本高
相比傳統的付費推廣,從獲得流量,到電話邀約或策略轉化,整個週期的獲客成本還是很高的,所以社群營銷的成本會低很多。
2. 內容雜亂

互聯網時代,網上信息良莠不齊,用戶很難看到你的內容,而社群能聚集到目標人群,更容易將自己的內容脫穎而出。

3. 誰都能做社群嗎

並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做社群的,只要有過硬的產品和內容,社群更容易產生粘性。

二、 社群的作用及要點

1. 社群可以牽線搭橋
社群聚集的是對你的產品或者內容感興趣的人,所以社群裡討論的話題就是你的產品,這樣還能實行口碑營銷。而且社群中你可以直接知道用戶需求,更高效的與用戶溝通。
2. 建立社群前先明確目的
建群之前要先思考許多問題,後面才會有方向。首先你要明確社群的價值是什麼?能為群內成員提供什麼?你的社群又能為你的產品或品牌帶來什麼?
3. 瞭解群主的責任什麼?
群主責任重大,是社群內的KOL,必須建立一定的話語權,掌握輿論導向,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於產品。
4. 群並不是越多越好
千萬不要認為群越多越好,當你不能把控好每個群的動態的時候,社群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這樣反而得不償失。

三、怎麼運營社群

1. 思考定位
你希望這個社群能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標?聚集哪些人?你該如何去運營這個社群呢?
2. 捕捉目標用戶
當你明確了社群定位之後,你也就能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群體需求是什麼,然後根據需求提供相應的服務和資源,但是當社群成員多了之後,就需要全面瞭解目標人群,細化需求。
3. 宣傳推廣
宣傳推廣的渠道有很多,例如:公眾號、QQ群、貼吧、知乎等等,但是要注意的是,儘量找那些與產品調性相符的渠道。
4.社群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用在任何有人的地方都合適。社群規則其實沒有太多的束縛,只需讓人明白這個群幹什麼的,群裡有啥,不能做什麼,群主的聯繫方式。
5.社群結構
社群中的人群也有不同的屬性,一般將社群成員分成6類,負責人(社群日常的管理,群成員的維護都靠組織者來負責,也會是群裡比較活躍的人)、答疑解惑者(會經常發言,也能為大家答疑解惑,有一定的權威和話語權)、活躍氣氛者(能夠活躍群內的氣氛,也不介意被調侃,能夠輕鬆面對群內任何信息的人)、提問的人(小白,會經常提問,請求大家幫助)、不同意見的人(對群規或對群內消息動態不滿意的人而提議的人)、潛水的人(大部分情況不冒泡,偶爾說一句話)
以下是本文的完整腦圖,有需要的夥伴可以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