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的燕山防線——古代帝王選擇北京建都的「阿喀琉斯之踵」

朱棣雖然拿下了永平,但他並沒有絕對的把握拿下大寧。

而且,就算是從永平到大寧的路怎麼走,這裡面也有學問。

因為中間隔著長城,還有燕山。

燕山比起前面提到的秦嶺與太行,確實在海拔上矮了一些。不僅如此,比起蜀道之難,比起太行八陘之險。千百年來,燕山一線來往出入的通道特別多,也特別繁雜。正因為如此,防衛燕山一線比較麻煩,因為能夠進出的隘口太多。所以到了明代建國,朱元璋沿著燕山南麓,乾脆來了個全線佈防。一共二十九個關口,個個加派兵馬看護。(“永平、薊州、密雲迤西二千餘里,關隘百二十有九,皆置戍守。”《明史.志.卷六十七》)到後來沿長城燕山南麓的防線上,重中之重的關口有居庸關,古北口,喜峰口,冷口,劉家口等等。其中的古北口,喜峰口,冷口,是1933年西北軍的“長城抗戰”打的最激烈的地方。

朱棣解完永平府之圍,準備北出燕山奔大寧。從永平到大寧,最近的道路應該選擇出喜峰口,不過在喜峰口有朝廷重兵把守的情況下,朱棣果斷地選擇了劉家口小路出長城,直奔大寧。

尷尬的燕山防線——古代帝王選擇北京建都的“阿喀琉斯之踵”

燕山的長城防線

大寧。寧王朱權還有朵顏三衛,早有準備。

寧王朱權可以給朵顏三衛足夠的金錢,但是寧王朱權是個二十歲的年輕人,他的忽悠能力和四十歲的燕王朱棣之間,整整相差了六個建文帝。燕王朱棣給朵顏三衛帶來的除了金錢,還有承諾——事成之後,朵顏三衛的部落首長們,可以和新的大明皇帝一起做“一字並肩王”,並且可以得到寧王朱權的大寧衛,從而在整個大興安嶺以東的廣大區域自由活動。這樣的許諾,讓朵顏三衛的僱傭兵們,覺得熱血沸騰,覺得自己從事的行動是為了遊牧部落的後人們開疆拓土的大事業。當然,除此之外,燕王朱棣忽悠的金錢價碼的確讓人無法拒絕誘惑。

大寧衛,被慷慨許諾,贈與外人。

因為這個時候的朱棣只要皇位,他並沒有真正讀懂朱元璋設置大寧衛的良苦用心。若干年後,大寧衛這片地區,將會成為後金皇太極入寇燕山的便利通道,也將成為朱棣的後人崇禎皇帝以及整個明帝國走上滅亡之路的導火索。

很顯然,寧王朱權對於四哥的到來,所有的準備都做好了,除了心理準備。

燕王朱棣和寧王朱權的演技差距,就是老戲骨和小鮮肉的專業差距。

燕王朱棣隻身一人進入大寧,哭天抹淚,悲痛欲絕,成功博取了朱權的同情。又在朱權隻身歡送自己的時候,讓埋伏在城外的伏兵一擁而上,綁架了朱權,佔領了大寧,藉此兼併了朱權的“帶甲八萬,兵車六千”。

朱權的幾萬塞北邊防軍,加上三千彪悍的朵顏鐵騎,燕王朱棣滿載而歸。

這樣的兵力配置,之前十里秦淮,錦衣玉食的李景隆,想都不敢想。

-----------------

備註:本文是一本書的其中一個小節,整本書的名字叫做《魔方中國史》。欲知上下文,請關注“唐島漁夫”頭條號。更多最新內容,請關注天涯煮酒論史版塊的原帖——“打亂順序重讀中國歷史”,原貼已更新三十五萬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