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北京烤鴨後,又一全國名吃「跌下神壇」本地人:我們從來不吃

“它”靠名氣享譽全國,但是吃完沒一個回頭客!本地人:從來不吃。外地同學第一次來到天津旅遊,我們在濱江道逛累了,肚子有點餓。她說特別想嚐嚐,你們名聲在外的狗不理包子!我說:請你吃我媽媽包的,一口嘴油香死你的大包子。同學納悶:為啥不帶我去吃狗不理包子?我說“貴,還沒家裡的好吃。”她雖然點頭了,可明顯感覺到還是不死心。。。

繼北京烤鴨後,又一全國名吃“跌下神壇”本地人:我們從來不吃


外地人對狗不理的迷信到底有多深?

幾乎可以這麼說,沒有一個遊客在天津不會不去吃狗不理包子。甚至是當年火遍全國的S`H`E都不能倖免地去品嚐了。。我們經過查證,讓它近年來大火的原因之一應該就在這個節目了:竹板這麼一打啊,是別的咱不誇。我誇一誇傳統美食,狗不理包子!這狗不理包子,它究竟好在哪兒呢?它是薄皮大餡十八個褶就像一朵花!這是形容包子,你可不能亂用它。說這個姑娘長得美,就像一朵花,你可千萬不能說這個姑娘~長得像包子!
繼北京烤鴨後,又一全國名吃“跌下神壇”本地人:我們從來不吃

“狗不理”包子,不僅是天津,也是全國聞名的傳統風味小吃。說到它的來歷,還得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同治年間,一個十四歲的叫高貴有、的孩子,從武清縣楊村老家來到天津,當了劉家蒸食鋪的小夥計。這家鋪子專賣什錦蒸食和肉包,主顧大都是往來運河碼頭的船工、縴夫、小商販。高貴有在店裡專管做包子,因為他幼年性格很強,父母給他起了個“狗不理”的小名。他人小心靈,做出來的包子好吃,賣得很快,受到人們的稱讚。人家喊慣了他的小名“狗不理”,久而久之,就把他經營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了。
繼北京烤鴨後,又一全國名吃“跌下神壇”本地人:我們從來不吃

確實近十幾年來,狗不理私有化,導致菜譜價格大幅漲價,大部分天津市民近年來也不再吃狗不理包子了。但是在此之前,狗不理可是天津包子首屈一指的國營老字號。如果一個人自稱天津人,不是回民,又跟您拍胸脯講“我們家從來不吃狗不理包子”,八成他們家是90年代後才搬到天津來住的。
繼北京烤鴨後,又一全國名吃“跌下神壇”本地人:我們從來不吃

但是現在一個肉包三十塊,如果要看大師傅現捏褶子再加五十,你正猶豫要不要點,服務員大姐的冷眼馬上就把你剜成了土包子。你吃著粘皮兒的包子,盤算著這麼難吃,怎麼會人均小二百呢?於是你去找天津人抱怨:你們的包子怎麼這樣!卻發現,對狗不理最diss的竟然是天津人。連天津出租車師傅都說“傻子才去那兒吃呢!”吃過的您,對狗不理包子如何評價呢?假如沒吃過還想去嘗試一下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