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庫德集團爲什麼能成爲以色列政壇上的「不倒翁」?

在以色列第一大黨跟能不能執政不能完全等同起來,因為在以色列,第一大黨跟第二大黨差距也僅僅是幾個議會席位而已。現在作為以色列議會當中第一大黨的利庫德集團擁也僅僅佔有以色列國會中120個議席當中的30個而已,距離組閣所需要的絕對多數還查了31票。

所以說利庫德是以色列第一大黨沒有錯,但是要說利庫德獨霸以色列政壇,基本是不可能的,因為以色列議會太過於複雜。

利庫德集團為什麼能成為以色列政壇上的“不倒翁”?

以色列議會

以色列是一個移民國家,來自全球各地的猶太移民群體除了信仰大體一樣,生活習慣,政治立場、思維方式,甚至外貌形象都有很大差異。

在這種情況下,個種猶太群體利益訴求必然是千差萬別,不同群體也就形成了代表各自利益的政黨,所以以色列議會給人印象就是小黨雲集,非常雜亂。

利庫德集團為什麼能成為以色列政壇上的“不倒翁”?

為了整合利益訴求,以色列議會進行多次改革,提高了黨派獲得席位的門檻,獲得議席所需支持率1948至1992年為1%,1992年至2003為1.5%,其後為2%,到2014年又調整為3.25%,逼著政黨進行整合。

然而現在的以色列議會僅120議席仍有15個政黨之多,這算是入流的,議會外面的不入流的或者曾經入流的不計其數。

利庫德集團為什麼能成為以色列政壇上的“不倒翁”?

在議會共和制的以色列,利庫德集團之所以能夠長期執政,必須仰仗跟其有相同政治傾向的右翼保守派政黨支持,組成了一個大的聯盟,才能取得絕對多數席位實現執政。

聯盟內部立場雖然都是右翼保守,但是有的是極右,有的是相對溫和中右,維繫起來其實真的很困難,立場千差萬別,一旦某一個重要的決定無法做到聯盟內部一致同意,那麼可能面臨聯盟解體的危險。

利庫德集團為什麼能成為以色列政壇上的“不倒翁”?

其實不僅僅是執政聯盟容易分裂,就是利庫德內部也很容易出現分裂,2005年時任總理兼任利庫德總裁的沙龍,因為其單邊撤離計劃與利庫德傳統的擴展猶太人定居點的政策相背離,後來沙龍帶著追隨者主動退出利庫德集團併成立中間派的前進黨,贏得國會大選,聯合工黨組閣。利庫德因此失去執政地位,這也是利庫德自1973年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分裂危機。

利庫德集團為什麼能成為以色列政壇上的“不倒翁”?

有分裂也就有聯合,利庫德本身其實就是一個右翼保守政治勢力的聯盟,最初是由五個保守派政黨合併而成的世俗派政黨。在45年的存在時間裡,利庫德其實經歷過幾次分分合合,但是其主體本身一直都存在。

因為其代表的政治立場是代表了以色列商業集團、業主、藍領等,並且在宗教方面受到瑟法底猶太人和現代猶太正統派的支持,可以說它代表著以色列社會的主流。

利庫德集團為什麼能成為以色列政壇上的“不倒翁”?

內塔尼亞胡兼利庫德集團總裁和以色列總理

鑑於以色列所處的安全環境,利庫德右翼保守的強硬政策和措施,往往會得到多數民眾的支持和擁護。利庫德的厲害之處就在於其總能代表以色列右翼政治勢力當中的大多數,能夠籠絡其他右翼政黨支持他,所以起能夠長期執掌以色列,成為以色列政壇的"不倒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