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中台+ET,阿里雲首次發布數位化轉型方法論

當數字經濟大潮來臨,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支持智能化轉型成為企業關心的問題。8月10日,阿里雲首次發佈"雙中臺+ET"數字化轉型方法論,藉此推動諸多行業的數字化轉型。

這個方法論來自於阿里巴巴多年的數字化轉型實踐。1999年,該集團旗下B2B網站成立,此後10年內,淘寶、天貓相繼成立。為三大平臺建設了三套IT系統,彼此之間的數據信息也是孤立的,造成資源浪費創新複用率低。此外,以高併發為特點的互聯網訴求也很難被傳統IT架構所滿足。

為了應對挑戰,技術團隊進行了諸多創新。包括在2009年成立阿里雲並自主研發大規模計算操作系統飛天。如今,雲計算支撐了每年雙11屢創新高的交易和支付峰值。

雙中臺+ET,阿里雲首次發佈數字化轉型方法論

2015年,阿里巴巴開啟了企業架構調整——在"業務中臺"模式下,前端業務部門可以像搭積木一樣調用平臺上的產品技術模塊,從而快速搭建新業務場景。盒馬鮮生、釘釘、飛豬等這些創新業務就是應用技術模塊快速搭建起來的。而"數據中臺"打破了不同業務部門之間的煙囪式IT架構,從而打通了數據孤島,實現了"一切業務數據化"的目標,帶來了持續的高效創新。

2017年,阿里雲正式發佈了面向特定行業智能化解決方案——ET大腦。目前已廣泛應用到工業、城市、農業、醫療等多個領域,以人工智能解決研發、生產、管理等一系列核心問題。

阿里雲研究中心主任田豐認為,這些技術與方法論均誕生於解決互聯網技術挑戰,完善於企業數字化轉型。"如果說阿里巴巴體現了中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代表,那麼雙中臺+ET的這套黃金組合是其中的關鍵。如今這些架構與方法論也成為部委央企、企事業單位擁抱互聯網,走向數字經濟的有力助手。"

據瞭解,雲上貴州、浙江最多跑一次、中石化、國酒茅臺以及國家農業重點龍頭海升集團均基於雙中臺+ET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海升的合作中,阿里雲幫助其每畝地生產成本減少200元,總成本節省約20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