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最近,一條標題為《警惕:這是2018年發案最高的詐騙類型,沒有之一!》刷爆了警界,各大媒體也紛紛轉載。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文章中主要揭露了網絡刷單這個“職業”背後的產業鏈亂象,以及針對刷單兼職人員詐騙的相關手段。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繳會費

▲▲▲

騙子會聲稱自己是正規平臺,必須要繳納會員費成為會員,才能享受平臺提供的派單服務。在你繳納完300-500不等的會員費後,會下達一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比如先墊資幾萬買高價值物品等,一旦你提出異議便直接說你不合格,拉黑處理。

先返後坑

▲▲▲

剛開始時,會先讓你選購一個低價值的商品(一般10-50元),付款後成功後,很快便會將商品費用和5%左右的佣金一併轉賬給你。

接下來,騙子會再發來一個高價值的商品,以各種理由讓你再繼續刷單,一直刷,直到你意識到被騙為止。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騙取信息

▲▲▲

更有平臺,會以培訓為由要求你填寫個人信息,除了姓名、手機、住址外,還要求上傳照片,填寫戶口本、駕駛證信息,以及親屬信息、支付寶和財付通姓名等。

一旦按要求填寫,這些信息不但會被騙子用來做網絡貸款,還會導致自己和親屬陷入更多的騙局中。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真實素材截圖)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真實素材截圖)

通過兼職人員上面的這些套路,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不法分子的手段有多可惡。但是守哥覺得,這件事並不簡單。因為刷單的受害者絕不止是兼職人員,同時還有消費者!

對兼職人員而言,他們的初衷是想多拿一份收入,不曾想卻落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但是刷單的”成果”,往往會對網購的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造成巨大的影響。

所以,這根本就是一場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遊戲,不法分子欺騙刷單人員,商家又利用刷單人員欺騙買家。

很明顯,這場遊戲最大的贏家是商家,輸的是買家,而所謂的兼職人員則是這場遊戲的犧牲品而已。

網購已然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那我們在挑選商品的時候,怎樣才能夠判斷出這款產品的銷量,是不是“刷“出來的?

買家思維

通常我們在判斷一個產品是否優質的時候,往往最先關注到的是銷量前三的商品。

然後,點進去再看評論,順序依次為描述評分—差評—好評。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到了這一步,基本就可以判斷要不要買這個產品了。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然而,這些判斷方法僅僅只是買家角度,其實光靠這些表面現象,我們是根本分辨不出對方真實情況的。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來個實錘,看下圖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圖中分別體現了月銷量以及季度評論量(180天,且不算自動評價

看到這個月銷量,我相信老闆月入百萬是沒啥問題的~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但是,我相信大家都有這個習慣,那就是除了差評之外,現在的大多數網購人群是不會留下評價的(尤其是字數超級多多多多的那種)。

一般情況下,如果產品沒有什麼質量問題,就會留到系統自動評價,即便現在很多賣家會通過福利來刺激大家評論,真正照做的人也會很少。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那上面一組驚人的評價數據又是怎麼回事呢?

為了驗證這個數據是不是“天然的”,守哥就做一道並不科學的數學題來驗證一下。

首先,我們就按照每個月170,481的銷量來算,180天銷量應該是1,022,886,相當於約有2/3的人給了評價(再強調一次,系統默認不算哦!)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這樣基本可以斷定,這其中的大多數銷量都是有水分的,因為只有購買了,才可以評價!

還有一個細節,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敬業買家”,不僅帶圖評論,數量還特別規律,基本同一個場景換3-5個角度來拍,雖然拍照沒什麼花樣,但是評論往往又長又感人~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示意圖)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示意圖)

另外,大家一定要“珍惜”某一個產品下面的中評,差評。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為什麼呢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滿滿的5星好評雖然好看,但是守哥還是相信眾口難調,總會存在有一些雞蛋裡挑骨頭的買家,或是賠錢也要給差評的任性買家。

試想,如果這件商品銷量成千上萬,並且沒有他們的身影,那這個商品就真的太可疑了!

刷單詐騙的受害者是兼職人員?別鬧了,我們都是受害者!

(示意圖)

當然,商家刷量並不等於產品不好,畢竟對於很多小店而言,不刷量是沒法活下去的(大家都懂)。

不過,考慮到自身利益,如果遇到中評差評一堆的店鋪時,還是要仔細觀察,首先要搞清楚,買家對產品的不滿的原因是什麼,關於這些現象你是否接受?

面對好評如潮的店鋪,你更要仔細分辨,做好風險評估,以防遇到陷阱!

最後再提醒大家:

在關注心儀產品的時候,不妨也看看這家店鋪裡其他產品的銷量,尤其是高價和低價的商品,不然如果碰到一家店鋪有N款商品,但幾乎都沒有銷量,唯獨一個“爆款”坐鎮,那就要小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