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在深圳待了辣麼久,

每次出門總會被一些地名逗樂

三圍、翻身、各種坑...

但是那些讓人爆笑到炸裂的奇葩路名,

總比我們想象得多!

↓↓↓

牛屎埔——牛始埔

聽到這個地名,小達腦補了一下畫面:

滿大街的牛屎……

彷彿跟著屏幕都能聞到味道!

考慮到名字不太雅後面改了個字“牛始埔”。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牛始埔”,位於龍崗區橫崗街道六約。

當地也是深圳客家地區,原來叫“牛屎埔”

儘管後來被雅化成了“牛始埔”

但你用“煲冬瓜(粵式普通話)”試讀一下,

聽到報站還是覺得自己到了“牛屎鋪”。

雞屎坑

“雞屎坑”,一群又一群雞滿地跑,

它們歡快的撒丫嗨,

所過之處,留下了一攤又一攤的痕(ji)跡(shi)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馬屎壢

“牛屎埔”、“雞屎坑”,

龍崗區還有個“馬屎壢”

這下各種動物的shi都湊齊了~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跌死狗(西麗)

這或許是一個有關狗狗跌死的悲慘故事,

為了紀念死去的愛犬而命名...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深圳有兩個“跌死狗”,

一個在西麗,一個在龍崗區...

賴尿洲(西衝)

西衝的

賴尿洲、拋狗嶺、豬壁山,

地名湊齊隱約有一種很悽慘的feel~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賴尿洲與瀨尿蝦可能也有不解之緣,

比如,

瀨尿蝦做的“粥”叫賴尿洲?!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牛欄前(龍華民治)

龍華新區民治大道853號,

有一個叫“牛欄前”的地方,

聽地名第一反應會聯想到牛棚。

事實上,牛欄就是客家人所說的牛棚。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這個地名源於清朝康熙遷海展界後,

粵東地區的客家人遷過來後,

隨便取的一個地名,沒想到竟然一直延續到現在,

併成為當地一個正式地名。

豬婆山(公明)

公明有個地方叫“豬婆山”,

周邊還有“貓山”、“馬山”、“馬頭嶺”、

“蛇頭坳”、“牛頸根”

各種動物命名的地名湊在一起,

有種動物園的即視感。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民主、共和、翻身

寶安有許多地方地名倒不無厘頭,

卻有點看似“高大上”。

例如:沙井街道的“民主社區”;

沙井街道的“共和社區(龍華新區也有一個)”;

新安街道的“翻身社區”……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據說,過去這裡乃沿海或出海口的灘塗,

當地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漁村,

或者是常年不上岸的“水流柴(海上漁民)”。

1949年以後,他們紛紛上岸定居,

組成正式村落村區。

於是,在命名的時候,

就紛紛起了這種“高大上”的村名。

三圍(西鄉固戍)

三圍位於寶安區後瑞村南區一巷48棟附近,

本君第一次聽到“三圍”這個地名的時候,

覺得又無厘頭又逗。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大概只有在深圳,你能正大光明地問別人:

“三圍在哪裡?三圍怎麼樣?”

等三圍系列問題,而不被人當做老司機吧!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大腦殼

大腦殼山是一座風景秀麗的山,

位於福田中心區與龍華北站商務中心區之間,

是深圳城市核心中軸線上的“綠色明珠”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龍華區已將開發大腦殼山列入

“一中軸九片區”的發展規劃,

未來大腦殼山將成為深圳的“太平山”,

建設好後北眺龍華,南望福田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八卦嶺

“ 八卦嶺”這個名字讓人浮想聯翩,

難道這裡曾有過

八卦陣或地形八卦

不過這個地方無論是從地型地貌,

還是歷史人文來看,

似乎都與“八卦”八杆子也扯不上關係。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據歷史記載,筍崗北面有個牌榜山

八卦嶺就在牌榜山的山腳下。

按照古漢語的發音規則,

八卦與牌榜同字母(即同聲母)、同音

因此,八卦很有可能是牌榜的音訛

從而得來的地名。

三聯四聯五聯六聯

在龍崗區,有一些頗為無厘頭,它們分別是:

布吉街道的“三聯村”;

橫崗街道的“四聯村”;

龍崗街道的“五聯村”;

坪地街道的“六聯村”。

三聯、四聯、五聯、六聯,

名字聽起來給人很近的錯覺,實際上它們並不近。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三聯村到四聯村

據說是1949年金鐘國成立後,

地方政府把小村併成大村,

所以這三四五六個自然村分別聯合組成了

“三聯村四聯村五聯村六聯村”

此外,龍崗還有“愛聯”、“南聯”

東、西、南坑

深圳光明新區東發路附近有個東坑,

龍崗區有個西坑和南坑,

東坑、西坑、南坑還差個北坑。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除此以外,還有桔坑、樟坑、金銀坑、

甘坑、黃閣坑、公坑、橫坑、

庫坑、楊梅坑、鶴坑……各種坑。

我們就是生活在這麼一個處處是“坑”的城市~

曬布

乍一聽這地名,

會以為街上曬滿了布,

或者和染布坊有某種密切的關聯吧!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聽說解放前居住在南塘村的村民,

經常到東門附近做買賣。

由於深圳夏天多陣雨,

一些從皇崗、布吉那邊挑過來的布,

經常會被雨淋溼。

曾經的深圳中學體育場是個小山丘,

村民把這些布料拿到這個小山丘上晾曬。

每當曬布的時候,五顏六色,尤為壯觀。

後來,這個小山丘被稱為曬布嶺

人們扛著布去晾曬的道路,被稱為曬布路

沙頭角

每次聽沙頭角,都會感覺到一陣殺氣,

因為“沙頭”與“殺頭”諧音,聽起來就像

“殺頭角”

其實沙頭角名字來源於“日出殺頭,月懸海角”。

後來鄉民選句子中的字給這個地方命名,

便有了沙頭角的稱呼。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說了這麼多奇葩地名,

深圳

b761還有一個最最牛逼的地名!!!

↓↓↓

都說來了就是深圳人,知道深圳“三圍”在哪嗎?

以上哪個地名把你逗樂了呢?

其實,不難發現,

這些奇怪的地名背後,

是對深圳本土文化的尊重。

深圳奇葩地名還有很多,

不知道大家還見過哪些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本君!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