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飽讀詩書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1

你相信這是5歲孩子寫出來的詩嗎?

從小飽讀詩書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從小飽讀詩書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瞧瞧這水準,不僅讓很多成年人感慨,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早就被拍死在沙灘上了。這些孩子為什麼能寫出如此有韻味的詩歌呢?

其實這群寫詩的孩子,不僅愛讀詩,還有很多從小就開始背誦古詩,“四五歲的時候,媽媽就教我背唐詩。開始是揹著玩,慢慢的,就有了語感,就寫出了這樣的詩句。”

可見,小時候,記憶裡的聲音,對精神世界是有影響的。

還記得那個16歲才女——武亦姝嗎?《中國詩詞大會》熱播的時候,她一開口,就滿足了所有人對古代才女的想象。

在場上的精彩比拼中,武亦姝的精彩表現無疑將“腹有詩書氣自華”詮釋得淋漓盡致。

從小飽讀詩書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2

詩歌是最好的語言、文字,乃至精神學習的食糧。

教育部近年政策的推出,似乎更是在告訴家長們“孩子學習詩詞有多重要”。

小學一年級課本首次加入古詩,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32篇,約佔課文總數30%。與原有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幅達80%。

高中更甚,教育部特別指出,新課標高中語文必背篇目從14篇暴增到72篇。

由此可見,古詩文在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涯中,佔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3

對於孩子來說,學習古詩文到底有多重要?

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著名教育專家顧明遠教授說:

“中國的詩詞能夠激發起愛國熱情,使讀者會熱愛我們走過的大好河山,會欣賞古人高雅的風範,會陶冶自己的情操,所以對於青少年來講特別重要。”

而“讀詩”與“不讀詩”的區別,或許就是“巧妙地出口成章”和“寥寥幾個詞彙”之間的差別。

從小飽讀詩書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開心的時候,你可以說: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而不是隻會說: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見大漠戈壁的時候,你可以說: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而不是隻會說:

唉呀媽呀,這全都是沙子。

孩子背的那些詩詞,或許有些是暫時看不懂的畫面,存在心裡。往後的某某天,當他/她走到了某個風景之中,或收穫了某份心情,就忽然心生感悟,自然而然地體會了它們的含義。

4

很多家長意識到古詩詞的重要性,也監督孩子去背誦。但問題是:孩子勉強背誦下來,很多也是背完就忘,要不就是機械記憶,一到考試就寫錯字。

從小飽讀詩書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的背誦古詩,理解古詩呢?其實詩詞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它用或華麗、或激昂,甚至是平實的辭藻,在我們的眼前展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試想想,如果學習一首詩時,能把孩子帶入情境,讓他們瞭解詩詞背後的故事,這樣的效果是不是會更好?

為了讓孩子重回最純粹的狀態,用自己的眼睛去窺探古詩詞中所蘊含的畫卷,拙誠學堂針對一、二年級,研發了《趣味誦讀》系列課程。

從小飽讀詩書的孩子,到底贏在哪裡?

課程不僅精選出適齡兒童喜愛的蒙學經典、唐詩宋詞、古文中的名篇精品以吟唱、遊戲、趣味互動的模式,使孩子親近母語,感受中華文字韻律之大美,讓孩子牢牢掌握最具有傳統文化價值的經典文篇,識記和掌握終生受益的知識精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