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为什么欧美人不喜欢吃米饭?


稻米发源于中国云南以及阿萨姆的山岳地区,其耕作的收成较为稳定,适合大面积种植,因而撑起了养活世界人口的半边天:印度和中国这种人口大国都有赖于稻米作为饮食的基础主粮,其中中国、日本、朝鲜等东方国家以梗米为食,而以西的印度则以籼米为食。

在一些气候干燥的地区如巴基斯坦、伊朗、叙利亚以及埃及,则易于种植带有坚硬外壳的小麦,可以磨成粉状的面粉并且易于发酵,从古埃及时期就成为主粮。古埃及的丰饶女神伊西丝头上就戴着小麦。磨成粉烘焙成面包,发酵以后成为啤酒,古埃及时期的金字塔建造者们就以面包和啤酒填饱肚子补充能量。

根据《面包的历史》一书记载,“古埃及仆人一年的薪资是三百六十杯啤酒,九百个白面包”。罗马继承埃及,欧洲继承罗马,白面包加啤酒的饮食传统成为欧洲饮食主流。


在美洲新大陆上长期称霸的则是玉米。七千年前原产于墨西哥一带,1492年被哥伦布从新大陆运往西班牙。玉米的适应性和生长力同样可以养活大批的人口和牲畜,从古老的玛雅文明、到之后的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以及后来的新大陆,全都是被玉米喂养大的。稻米的收获量是一百倍,玉米的收获量则是在八百倍左右,可以称的上是谷物界的国王。

由此可知,欧美人的主食主要是小麦与玉米,很多时候一个地区的饮食类别并不是由口味决定,而是由历史和地理气候决定,尤其涉及到这种要养活大量人口的主粮问题,就更是与植物的地理选择息息相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