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精神困境——婚姻背叛情傷走出系列(三)

婚姻中的精神困境——婚姻背叛情傷走出系列(三)

婚姻制度與人性的矛盾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談到最直接顯現的是性生活的壓抑乏味,還有一個隱性矛盾是精神生活的壓抑。這更多的體現在有精神追求的個體生命上。而且,這種精神上的壓抑矛盾很隱秘,對外也無從說起。

有人說:擁有一個真正懂你的人遠比有一個愛你的人幸運。如果你不懂一個人,你根本就沒有資格談愛,你愛不起,給不了。你越愛她,對方就越痛苦,你便越無奈。太多夫妻都是這樣分手的,沒有第三者,也都說對方是好人,還會是永遠的親人,可是,就是必須分手了。

夫妻,此生結緣的最大意義不是吃飯穿衣,不是生兒育女,而是心靈的交流,愛的流動,彼此慰藉,彼此滋養,彼此成就,在愛中修行提升生命的層次。縱觀天下夫妻,能走進共修的有幾人?

成為夫妻,一起努力,去促進或是跟上對方的心靈頻率,是夫妻最根本的責任與義務!事實依然慘不忍睹,大家把責任與義務視為掙錢養家餬口,好一點的還盡夫妻生活義務。卻少有人把夫妻共同的靈性成長視為最重要的責任與義務。

很多家庭的畫面大體如下:男人下班後,打遊戲,要麼出去玩自己喜歡的運動,要麼是應酬,懶得管理教育孩子,懶得和妻子分擔一下家務,也懶得和妻子用心的交流一下,男人天大的理由是我掙錢養家了,我工作壓力大。女人呢,也許生活的重心就是孩子、美容、減肥、追劇加八卦聊天。都沒有意識去關注一下對方的內心,你有壓力嗎?你在焦慮什麼?你對什麼有意見?你喜歡些什麼?哪些人你討厭?你有什麼願望或是夢想?。。。。。。還有很多,兩個肉體軀殼在一起,但兩顆心隔得很遠的夫妻很常見。

接下來,繼續讓兩個人維持在一起的,要麼是孩子,要麼是亦兄亦父的親情,要麼是一種生活的習慣,要麼是傳統倫理道德。很多家庭陷入了淡如白開水的地步。如果有得吵,表明對方對你還有期望,還想指責你,還希望你改。如果連吵都懶得吵,那就是心灰意冷。

真正讓兩個人在一起還覺得有趣的,往往是精神上的互動,肉體上的乏味是不可避免的。但人的精神,是一個不斷成長成熟的思想體,如果精神層面在不斷髮展,並願意與對方互動,這種彼此的吸引,是可以一直保持的。但夫妻之間的親密建設,愛的五種語言,愛與被愛的能力,有多少夫妻願意學習這些呢?這是一個大問題,似乎夫妻相處人人天生就會,似乎步入婚姻人人生來就會,但是與人相處的能力,愛人的能力並不是如性慾一樣,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花時間精力去學習實踐的。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沒有多少人有這個意識!即便他們在婚姻的圍牆中撞得頭破血流。

在我的理念裡,我一直認為人是一個精神體,思想性是人的本質核心!人的幸福感恰恰來自於思想的激盪。思想的激盪來自於根本世界觀、價值觀的一致,在此基礎上才有思想激盪共鳴的可能,婚姻無法保證兩個人在價值觀念上一致。何況人這個精神體其思想無時無刻不在變動之中!這裡就有一個突出的問題產生:在婚姻關係中的夫妻,因朝夕相處,過於瞭解,思想上非但無法激盪,簡直平淡如水。如果說肉體上的激情自然褪去,是自然法則,不可逆。那麼思想是可以越活越有活力,越活越年輕的,但遺憾的是夫妻雙方不在一個節拍,或是思想的方向沒有結合點,何來最高的幸福體驗----思想激盪呢?

多數婚姻關係的矛盾,排開性慾望不說。究其本質,還是在思想交流上出了問題。或者最簡單一個說法,夫妻抱怨對方不懂自己,一個“懂”字何以如此至關重要?“懂”代表了理解,代表了認可,代表了欣賞,代表了從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代表了明白對方喜歡什麼、需要什麼、嚮往什麼,代表了生活的一切意義!可惜,實現“懂”的境界,絕非易事。

出於異性相吸的自然規律,異性對自己的認可是遠遠超過同性對自己的認可,獲得異性的認可,其陶醉感靈魂激盪感時常有讓人輕飄飄忘我的感覺。我們在潛意識裡,都希望有更多的優秀異性能夠與自己思想激盪,靈魂飄飛!人們是多麼渴望異性對自己的欣賞與肯定!

而婚姻觀念有個顯著特點:夫妻雙方自結婚後為生命共同體,形成以家庭為導向的核心利益圈,我們與圈外的人接觸,尤其是涉及到金錢利益、情感交流,都以夫妻核心利益不受侵犯為背景,這意味著夫妻任何一方的對外私人活動都有義務向另一半報告清楚,意味著我們做任何的交流都會在心裡衡量另一半的感受。特別有趣的是,夫妻以外的朋友在和夫妻任一方交流時,也會在心底估量對方另一半的感受,時時提醒自己不要越線!在這種極受束縛的對外交流模式下,我們會發現,自結婚之後,我們再難交到一呼即至的異性朋友,深夜心情難受時,曾經可以隨意電話交流的朋友,現在思量再三,難以撥出這個電話。

你很難再與人尤其是異性無所顧忌的交流,雙方都發乎情止於禮,面面之交,點到即止。無以言狀卻又彼此心照不宣的隔膜感在雙方間築起一道無形幕牆,即便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彼此欣賞有靈魂激盪基礎的人,也只能刻意保持距離。有不少情感,在遇見之初便已絕望,默默的愛在心中,淡淡的死在心裡!

即便是正常的友情,比如曾經的兄弟哥們,你現在再找他喝酒,再尋求他的幫助,你都不得不考慮哥們的另一半的看法,你最終想能不麻煩就不麻煩了吧,於是,哥們情感似乎慢慢變淡。閨蜜有時候會排斥嫉妒朋友結婚,道理類於此。

一方面,婚姻內的夫妻交流如白開水一般,另一方面心中渴望的對外交流、靈魂激盪又被婚姻這無形之牆阻隔,婚姻所形成的道德觀念還會與內心的渴望形成巨大的思想衝突,所有善良又渴望突破的靈魂都受困於此,在無可奈何中平淡的煎熬著。

也許這是婚姻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有很多人的觀念認為就應該承受這代價,認為兩個人在一起就應該排除萬難,齊心協力過好日子。也確實如此,我強調過思想性是人的本性,如果夫妻雙方都是同一個觀念,那自然是合合美美、幸福安康的一生。然而,在當下越來越多的覺醒靈魂,他們追求的是更高品質的精神生活,視思想交流為生活第一要義,如果他們皮厚心黑,快刀斬亂麻離婚去追求自己的所歡所愛,到也簡單了。實際情況是,多數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為了不給子女帶來傷害,不忍心另一半傷心欲絕,都選擇默默維繫婚姻。

很多婚姻沒有第三者,在例行公事的自轉著。外人投來的目光交口稱讚:多麼合合美美讓人羨慕的一家啊!而那種精神上不能暢懷的苦悶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

這便是婚姻中精神的困境:對內無交流,對外不能交流!

我常常感慨,人們在三十歲之前的結婚,往往盲目而衝動,那個年紀還不足以認知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要什麼。再說準確點,既然無法認知自己,又何談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樣的精神撫慰。於是,看到一個人,覺得他陽光就嫁了,覺得他勤奮上進就嫁了,覺得他條件不錯就嫁了,覺得他對自己這麼好就嫁了等等諸如此類。

大概三十以後,物質條件改善,一切相對穩定,日子不鹹不淡在一個軌道上正常運轉,但正如前文所說,所有心靈方面的需要都會跳出來,女性對心靈的需求更注重一些,男性對慾望的需求更注重一些。

婚姻困惑就在於:我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我有一天終究會死去,可我現在必須對另一個個體生命負責、忠誠,而且期限是直到死!可是婚姻內的雙方激情褪去後,要一生之內再也不能體會這樣的激情感覺,這對很多敏感而活躍的靈魂來說,太壓抑太苦悶了,人之必死,只能以體驗人生對抗必死之命運,可最讓人激情燃燒的體驗自婚姻後已被判了死刑,並今生不得翻案!這讓很多奔放的生命不寒而慄,這是在很多人心底隱隱折磨人的一個致命問題,男女都不例外,沒有人願意讓自己的生命如此平淡,誰不想在終究會死的生命歷程中奮力折騰一下,無非是與現實的衡量與博弈。

這其實就是一種心理真相,這世界有很多人想出軌,因為對異性的渴望是人的天性,是最根本的本質,可是秉著傳統、責任、道德等觀念,默默地苦苦地守著自己的底線。他們其實很可憐很壓抑,因為守得實在太辛苦了。

上算是對婚姻中的精神質量要求很高的朋友們所寫,我知道你們並不具有真正意義上的幸福,知道你們也不可能毀掉婚姻重頭再來,知道你們最終接納現狀,默默修行一個人的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