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欣和、加加等醬油企業鏖戰華東市場,千禾味業何以殺出重圍

千禾味業靠零添加醬油產品,在國內醬油市場裡殺開一條血路,成了這個領域的領軍企業。

海天、欣和、加加等醬油企業鏖戰華東市場,千禾味業何以殺出重圍

但是,一直以來較高的銷售費率,還是為它的急速擴張帶來不少隱患。

特別是在兵家必爭的華東地區,千禾味業依靠戰略性虧損拿下該區域,立足未穩要面對各路同行的圍追堵截。

另一方面,千禾味業開創的零添加及高端醬油產品,海天味業、中炬高新、山東欣和、李錦記和加加食品等國內知名調味品企業,陸續向這個細分市場進擊,時間的“護城河”已越來越淺。

海天、欣和、加加等醬油企業鏖戰華東市場,千禾味業何以殺出重圍

戰略虧損殺入華東

千禾味業原是一家位於四川眉山市、主要生產焦糖色的民營企業,2001年轉型醬油和食醋產品。

公司在2008年推出國內首款零添加醬油產品,也確立了千禾味業在國內調味品市場的高端戰略,讓醬油這一調味料一下進入到15元至50元的價格區間,彼時國內醬油產品主流價格在5元左右。

從2013年開始,千禾味業走出西南啟動全國擴張戰略,公司的銷售費率也逐年上升。

統計發現,從2014年到2017年,其銷售費率分別為15.1%、16.7%、20.2%和18.5%,相當於賣出一瓶15塊錢的醬油,2.7元要投入到銷售中。同一時期公司的營收規模也從6.51億元增至7.71億元。

公司營收規模的擴大,正是得益於出川戰略。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千禾味業西南區外營業收入從734.25萬元增至2017年的4個億,營收佔比從3.83%增至40%以上。

尤其是公司重點培育的華東地區,千禾味業不惜以戰略性虧損來扶持當地經銷商,營收規模從2013年的244萬元增至2017年的1.52億元。但去年,該區域的毛利率為39.88%,同比上年減少3.37%,而公司大本營西南地區的毛利率為49.28%。

立足未穩群雄環伺

幾年猛攻拿下華東市場,但在這個兵家必爭之地,千禾味業還遠未到安枕無憂之時。

海天、欣和、加加等醬油企業鏖戰華東市場,千禾味業何以殺出重圍

據瞭解,早年間,山東欣和就以一款“六月鮮”醬油產品,在上海市場最高做到1.7億元的年銷售規模。

為了在華東站穩腳跟,千禾味業在前期不惜砸下血本兒,其華東的經銷商上海榮進正是幫助“六月鮮”拿下上海市場的功臣。

千禾味業為上海榮進實業承擔了KA系統產品入場費、品牌推廣費和產品促銷費等費用,2013年至2016年,分別支付211萬元、1388萬元、1887萬元和2102萬元,此外還給經銷商留足至少40%的毛利,前幾年幾乎是在賠本賺吆喝。

上海榮進是調味品行業內知名大商,與山東欣和分手後,聯手千禾味業將 “鼎鼎鮮”作為對標六月鮮的競品。

僅兩年,上海榮進將鼎鼎鮮做到1個億銷售規模,上海榮進旗下匯鮮堂實現上海市場銷售0.75億元,佔比千禾味業當年營收的7.89%,成為公司第一大客戶。

2017年,華東地區市場去年實現營收1.52億元,其中有機醬油、頭道原香及鼎鼎鮮分別佔比13%、30%和38%。

結束此前的高歌猛進,千禾味業華東市場的增速已急劇放緩,該區域2017年的營收規模比2016年僅增長3.4%。

去年上半年,上海東方世紀消費品發展促進中心發佈年中TOP10(醬油)金品榜顯示,海天/一品鮮位於首位,欣和/六月鮮和李錦記分列第二和第三位,千禾味業僅位於第四位,魯花、老恆和以及味事達緊隨其後。

海天、欣和、加加等醬油企業鏖戰華東市場,千禾味業何以殺出重圍

面對行業巨頭海天味業,千禾董事長伍超群仍表現得信心滿滿。在一次機構調研中,他曾表示,零添加在健康基礎上還好吃這很難做到,“海天和我們是有區別的。”

公司銷售總監曹洪也強調,零添加產品公司做了10年,海天味業要做這個,至少有時間上的壁壘。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千禾味業零添加產品銷售佔比已超50%,西南以外市場零添加產品銷售佔比90%以上。

通過梳理發現,調味品巨頭海天味業做零添加醬油產品較晚,在2013年,零添加產品才首次進入公眾視線。

其後,海天在產品結構上進行優化,高中低檔比率從1:6:3到2:6:2,再到3:6:1,說明海天在高端產品佈局上將會投入更多的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