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多年北大蘇力教授講述是什麼造就了今日的中國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尋根問源的法制史方面的書,書名叫做《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

時隔十多年北大蘇力教授講述是什麼造就了今日的中國

說到憲制,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國家的各種制度。相比於世界各國來說,中國古代憲製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制度,已經存在了數千年,而中國憲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其傳承和發展從未有過中斷過,這一點就如同中國文化一樣,薪火相傳,生生不息。

那麼,面對浩如煙海,源遠流長的中國憲制,在我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本書中,作者又是怎樣解讀的呢?

首先,作者認為,中國憲制起源於“齊家”思想。

我們都知道,我們的民族是一個特別重視家庭觀念的民族。儒家文化的三大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要“齊家”。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你要有所作為,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與價值,那麼請先處理好家庭的各種關係,讓家庭成為你的助力和後盾,也讓你始終都有家的歸宿。換個角度來說,“齊家”實際就是要處理好三種關係,即父子關係,兄弟關係,夫妻關係。

時隔十多年北大蘇力教授講述是什麼造就了今日的中國

對於父子關係,要求“父為子綱”、“父慈子孝”,“百善孝為先”與“父母之命”都是必須要遵循的。兄弟關係就是“手足關係”,要和睦互助,不能爭鬥內訌。夫妻關係,講究“夫為妻綱”、“夫唱婦隨”、“舉案齊眉”,這些都是很好理解的。

其次,對於“治國”思想,作者認為這是中國憲制的進一步發展與延伸。

宋代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過,“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實際上就是儒家“治國”思想的總結說法。在作者看來,“治國思想”與“齊家”思想是相輔相成,互為遞進的關係。從三皇五帝時期的禪讓制演變到後來的世襲制、家天下,從分封制演變到郡縣制、中央集權制度,實際上都是中國憲制思想的沿襲發展。

然後,對於“平天下”思想,作者認為這是中國憲制體系的終極形態。

無論是秦始皇統一中國進行的“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還是“語同音”“統一分配資源”,這些都是想將天下融為一家的想法,而這也是中國憲制的終極形式。通過大一統的形式,實現了家國天下的抱負,實現了文化發展,文明薪火相傳的目的,這才是憲制思想的根本目的。

中國憲制發展過程,實質上就是中華文明發展的脈絡梳理,闡釋了依法治國思想的源遠流長與根深蒂固!而《大國憲制:歷史中國的制度構成》這本書,以小見大,說理透徹可信,是一本難得一見的化繁為簡的好書。

說到作者蘇力老師,我們必須要講一講他的故事。他祖籍江蘇,生於安徽合肥,年少時即從軍衛國。1978年恢復高考後,他以復員軍人的身份考入北大法學院,1985年讀研期間,赴美留學,先後獲碩士、博士學位。1992年,他開始任教於北大法學院至今。他先後獨立發表論文200餘篇,出版個人獨著、文集和譯著20餘種。他就是蘇力,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北京大學法學院天元講席教授,長江學者。

時隔十多年北大蘇力教授講述是什麼造就了今日的中國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推薦,這裡是喜馬拉雅新書推薦,關注“喜書書”好書天天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