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光生長,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學

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本書,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心理學著作,這本書的書名叫做

《向光生長》。

向光生長,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學

作者阿德勒在這本書中探討了人生意義這一終極問題。從人當下的自卑感入手、闡釋關於教育、職業、愛情、婚姻的深刻洞見。幫助人們更清楚地認識到自我,從而找到造成當下問題的原因,重塑當代人的價值與意義。

向光生長,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學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兒,母親由於婚外情的離家出走,父親開始失意酗酒,並時常將對母親背叛的怨恨施加在女兒身上。但每每清醒後又後悔莫及,對女兒再百般溺愛。在這樣的童年中長大的女兒,戀愛後一方面對戀人極為依戀,一方面又會在戀人面前表現得極為任性。甚至會通過言語與肢體的暴力,勾起戀人對自己的怒火,最終她內心懷著對戀人的愛慕和怨恨,而哭泣地鬧分手。這是我們身邊常見的例子,可能我們會說這個女孩“作”,可是悲慘的身世又變成她博取同情的偽裝。但她自己是否又思考過,恰恰是她的身世才成為她“作”的原因。

向光生長,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學

儘管父親不應該如此對待她,但暴力與溺愛的模式卻變成了主人公與親密男性的相處模式。而在戀愛關係中,主人公不由自主的將自己變成了童年的女兒角色,一方面依賴了男友的疼愛,另一方面又懼怕失去男友的愛,一如童年面對父親一樣。這種對失去愛的懼怕,讓她選擇了“作”的形式,時刻來確認男友不會遺棄她。當男友稍有態度的變化時,女孩首先選擇暴力來對待男友,就像父親當年的行徑,優先使用“暴力”確保自己不是受傷的那個人。幼年創傷經歷所造成的自卑感,才是她在戀愛中的真正問題。

向光生長,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學

在此,阿德勒向我們說明了自卑與超越的關係,自卑是擁有彈性的,並不是極端壞的。個體首先要承認自身的不足,再利用對超越自卑的慾望,讓自卑幫助個體成長,並達成自我的超越。

但我們其中很多人,並未意識到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應對模式是錯誤的,相反我們往往會認為是這個世界對我們的不公,即便我們認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妥,也往往需要通過他人的幫助才能得以修正和擺脫。這或許就是為什麼阿德勒會強調需要專業人士來解決這個問題,對於那些輕度的心理創傷,如果我們遇到一個好的老師,好的戀人,曾經遇到一個好的自我學習的課程,都可以得到療愈。

向光生長,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學

但不管誰來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創傷,我們最終都需要改變我們童年時期所產生的,對這個世界和人生的錯誤解釋和認知。正如阿德勒所講,我們現在的境遇、我們的生活狀態和幸福感,不是由環境決定的,而是由我們的認知和人生經驗所決定的。

向光生長,阿德勒自我超越心理學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推薦,這裡是喜馬拉雅新書推薦,關注“喜書書”

好書天天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