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沒錢了,基金來養老

社保沒錢了,基金來養老

養老還是靠自己,這句話似乎越來越有道理

如果你知道中國的養老問題有多嚴重,就能理解國家為什麼三天兩頭出臺各種養老政策。

以房養老、延遲退休、遞延養老保險、鼓勵老人創業……為了讓國人“老有所養”,國家把能想的辦法都想了。

昨天,又有一種新的養老方法誕生了:養老目標基金,說白了就是在年輕時購買基金,老了可以到期贖回,增加養老收入。

01

中國的養老體系是非常複雜的,隨著這幾年養老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個體系越發龐大,又加進來很多項目,但目的只有一個——充盈養老金。

為了徹底搞清楚中國目前的養老體系(以前是“三支柱”,如果加上“養老目標基金”,就是“四支柱”了),我做了一張圖,如下:

社保沒錢了,基金來養老

“基本養老保險”就是大家常說的養老保險,平時一般將“基本”二字省略,但這個定語非常關鍵,言外之意就是這個養老金是滿足你“基本”生活所需的。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基本養老保險目前有兩種,一種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一種是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不過機關事業單位是個例外,2015年改革之前,他們採取的是“退休養老制度”,即不用繳納社保,退休後直接“吃皇糧”,這就是所謂的養老“雙軌制”。

2015年,《國務院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發佈,拉開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的序幕,中國的養老金開始“並軌”。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社保沒錢了,基金來養老

現在改革已經推進三年,但由於實際情況比較複雜,各個省份推進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很多地方的養老制度依然是“雙軌並行”。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2017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4.02億人,比上年末增加2269萬人。2017年末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1255億人,增加408萬人。

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在領取的有大約1.14億人,所以說有1.14億人受益;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就是針對沒有在政府和企業工作的社會人員的養老保險。

按照官方說法,就是“年滿16週歲(不含在校學生),非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不屬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覆蓋範圍的城鄉居民,可以在戶籍地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

以上就是中國目前的養老保險體系,大概分為三類:

1、有工作的繳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

2、沒工作或者沒到法定工作年齡的繳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

3、有工作但是在機關事業單位的,2015年前不用繳納,2015年之後和在企業工作人員一樣

02

從上面可以看出,理論上中國的基本養老體系還是很完美的,基本上所有人群都覆蓋了,但細究起來,問題還是很多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沒錢養老。

為了更系統的理解,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大問題:

一、歷史欠賬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1997年7月正式建立起來的,當時發佈了《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

也就是說,在這個制度建立之前,國家是負責給職工養老的,退休後直接領取退休金,職工不需要繳納養老金。

這就是“空賬”的由來,也就是現在很多人賬戶內顯示有具體金額,但在實際情況領取的時候,是沒有錢的,這筆錢去哪了?就是用來給上一代沒繳納養老保險的人養老了。

另一個歷史遺留問題就是2015年之前的養老雙軌制造成的,並軌之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是不用繳納社保的,但他們現在也需要養老。

對於如何填補“空賬”,主要方式是財政補貼和國企股權劃轉,央行前任行長周小川和現任書記郭樹清,在這方面都曾公開諫言,但目前來看收效不大。

二、人口老齡化這主要指的就是中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推測,未來30年,中國的適齡勞動人口可能減少1.7億,這也就意味著養老金的繳納人少了1.7個億。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繳納社保的人越來越少,需要養老的人越來越多。理論上,如果中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不能扭轉,這個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所以,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制度壓力逐年增大,支出增速長期高於收入增速(下圖淺藍色線高於深藍色線),支出規模也在2013年超過收入規模,而且呈現越拉越大的跡象。

社保沒錢了,基金來養老

支出的比收入的多,怎麼辦?只能由財政來直接補貼,所以財政壓力也越來越大。

以下是近十年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收支情況:

社保沒錢了,基金來養老

從上圖可以看出,收入總是大於支出,似乎沒有什麼不合理,但是仔細看一下國家統計局對“基金收入”的定義,問題還是比較嚴重的。

社保沒錢了,基金來養老

所以,僅個人和單位繳納的部分根本就不夠養老,如果財政不補貼,缺口還是很大的。

以2016年為例,當年我國城鎮職工養老金收入35058億元,增長19.5%,基金支出31854億元,增長23.4%,累計結存38580億元。這一年財政補貼達到了破紀錄的6511億元。

03

基本養老基金沒錢了怎麼辦?解決辦法無非兩種:開源或者節流,現在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節流的可能性不大,於是只能開源了。

開源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增加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率,讓企業和個人多繳納,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可行性並不高,企業的稅務壓力本來就大,如果再提高社保繳費比例,壓力更大。

另一種是在基本養老基金體系之外開闢新的養老渠道,現在的企業年金、商業保險、以房養老以及昨天新推出的養老基金都屬於“新渠道”。

養老基金的全稱叫養老目標基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等一起構成了我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

養老目標基金則可以根據投資需求提供不同風險收益特徵的產品,給予普通投資者更多選擇。

按照基金公司說法,養老目標基金是一種創新型的公募基金,它以追求養老資產的長期穩健增值為目的,鼓勵投資人長期持有,採用成熟的資產配置策略,合理控制投資組合波動風險。

現在來看,養老目標基金主要採用兩種投資策略——目標日期策略和目標風險策略。其中目標日期策略是一種一站式的養老金投資模式。

所以,從國家對未來養老體系的設計來看,需要個人出更多的力,不管是以房養老還是養老基金,就是個人自掏腰包。

養老還是靠自己,這句話似乎越來越有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