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突變!今夜,央行祭出「托賓稅」

崢嶸歲月,天天都有大消息!

今天(8月3日)夜,外匯市場風雲突變。央行於晚上7點多,通過其官方網站發佈了一個重要消息——“將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20%”(此前準備金率為0%)!

風雲突變!今夜,央行祭出“託賓稅”

這意味著,2017年9月取消的中國式“託賓稅”重出江湖。其含義,是增加企業做空人民幣、做多美元的成本,抑制人民幣的進一步貶值。

所謂“託賓稅”,是美國經濟學家詹姆士·託賓(1918-2002)在1972年的普林斯頓大學演講中首次提出的。針對的是當時國際外匯市場過度投機現象,他的比喻是:“往飛速運轉的國際金融市場這一車輪中擲些沙子”。

說白了,“託賓稅”就是增加外匯投機交易的成本,以“抑制投機、穩定匯率”。託賓後來於198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中國官方最早研究“託賓稅”的,是在美國拿下經濟學博士學位的易綱,他是現任央行行長,曾擔任了7年的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2014年1月,易綱在《求是》上發表署名文章,提出:“深入研究託賓稅、無息存款準備金、外匯交易手續費等價格調節手段,抑制短期投機套利資金流出入”

風雲突變!今夜,央行祭出“託賓稅”

一年半後,中國式“託賓稅”橫空出世。

2015年的股災,開啟了新一輪人民幣貶值之路。2015年8月31日,央行也是通過“半夜雞叫”的方式,發佈了《關於加強遠期售匯宏觀審慎管理的通知》,規定開展代客遠期售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從10月15日起應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準備金率為20%,凍結期1年,利率為零,央行將按月對銀行進行考核。

這是什麼意思?

簡單地說就是: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都會傾向於換美元。金融機構會面向企業提供“遠期結售匯”服務,以降低企業匯兌風險。具體方式是:企業與銀行約定將來某一時刻或某一期間為企業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幣種、金額、匯率等交易要素,到期時雙方按照協議約定辦理業務(帶有對賭性質)。

企業(或者個人)從銀行手裡兌換美元等外匯,叫“售匯”(銀行在“售”);反過來,企業(或者個人)把美元等外匯賣給銀行,換回人民幣,這叫“結匯”。央行只針對“售匯”徵收風險準備金,而且凍結1年、不給利息,顯然大幅增加了銀行售匯的成本,

而銀行肯定會把成本轉嫁給企業。企業如果是投機性買入美元(等外匯),則成本上升。

到了2017年9月,人民幣處於不斷升值階段,央行就取消了“遠期售匯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

但過去幾年,央行始終沒有在“結匯”上設置準備金,因為國家還是鼓勵企業和個人把外匯交給國家的。

今年4月初以來,或者說中美博弈正式開始以來,人民幣結束了2017年1月以來的升值期,開始持續貶值。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從4月2日的6.2764貶值到了8月3日的6.8322,貶值幅度超過了8%!

目前央行尚未公佈截至7月末的外匯儲備數據,幾乎可以肯定,會比6月末的3.1萬億美元有所減少。出臺“託賓稅”,說明國家在抑制企業換美元的衝動,這是在“保外儲”。

為了避免“閒話”,央行在答記者問裡特別說明,這不是在加強資本管制。央行說:

對遠期售匯徵收風險準備金並未對企業參與外匯遠期、期權、掉期交易設置規模限制,也沒有逐筆審批要求,更沒有禁止企業開展這類交易,顯然不屬於資本管制,也並非行政性措施,而是宏觀審慎政策框架的一部分。

那麼,是不是央行徵收了“售匯準備金”,人民幣的貶值就接近了尾聲?

風雲突變!今夜,央行祭出“託賓稅”

這個很難說。上圖是2015年8月末出臺“售匯準備金”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勢,可以看出又貶值了一大波。上次出臺是在6.37附近,此次已經在6.83附近了。

風雲突變!今夜,央行祭出“託賓稅”

反過來,取消“售匯準備金”,是不是意味著人民幣升值結束?上圖是2017年9月取消“售匯準備金”後的人民幣走勢,又升值了一段時間。

那麼,人民幣兌美元會不會破7?個人需要不需要換匯?關於這個問題,可以點擊本句話,查看我之前的分析。

反正不管怎麼說:中國的外匯管制在收緊,對外匯儲備的減少開始在意了。這是一個重要信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