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勸,跑步才能進入的世界不跑步的人不懂

文內配圖:本人參加了去年廣州黃埔馬拉松比賽,雖然只是迷你馬,但體驗很美好,人生活得不就是體驗嗎!

別勸,跑步才能進入的世界不跑步的人不懂

2017年黃埔馬拉松獎牌

1

我以前有個朋友,整天勸別人運動,彷彿錯過了運動,人生就不完整了,現在墳頭的草都兩米高了。

……

2

我跑步的時間很長,但勸別人跑步的時間不長,因為身邊有這樣的反例,所以早早戒了。

我小時候喜歡運動,但啥時開始喜歡跑步,自己都忘了。印象最深的是,在北京時就跑,還正巴經去健身房跑,那時不為減肥也不為增肥,只是覺得跑步確實能讓自己精力充沛,應付日常工作得心應手。

那時我是短跑,撐死了3000米,微汗正好,跑多了第二天反倒乏力。而且那時北京空氣已經很糟了,隔三差五壞天氣,那時還不叫霧霾,那時叫沙塵暴。

晚上沙塵暴漸散,空氣中也瀰漫一股燒過化工燃料的味道,嗓子不舒服,我就戴上口罩跑,可捂住嘴跑太久憋得受不了。

當時,有個傳說說一個留洋回來的外企高管,拿北京當紐約,堅持老習慣,最後跑出了肺病,死了,所以長跑對在北京待著的人來說挺奢侈的。

愛上長跑是來廣州之後的事,廣州的天氣好,空氣好,跑著跑著就發現那真是一跑不可收腿,上癮了。

最近跑得勤些,因為準備參加比賽,現在啥水平呢,目前半馬無壓力。

別勸,跑步才能進入的世界不跑步的人不懂

迷你馬人山人海

3

說白了,跑步的好處有兩個,一個是社交,一個是射交。進一步解釋就是,跑完身體爽,跟人打交道的時候精力充沛,渾身有用不完的勁。另一個其實是跑步的副產品,屬於意外收穫,就是老跑步的人,XXOO能力增強。

就單純的兩條腿來說,除去足籃排那些藉助第三物的,我覺得好運動就分兩種,一種散步,適合各種茶餘飯後,要慢,像老頭老太太那樣的速率。

俗說,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至於說到底能不能延長壽命,沒人知道,除非有人能設置一個不運動的上帝值,這個值上帝告訴我們,一定是準的,然後就放馬開跑,規律起居,嚥氣之前,兩數一減,就知道了。

另一種就是跑,慢跑、長跑,就是本篇談的這種,注意是跑,不是走,也不是快走。有些人喜歡走,多的一天要走幾萬米,我不認可走,老人還好理解,年輕人光走沒效果,而且比跑還累。

我老婆以前也喜歡走,後來被我帶得放棄了走,走上了跑的道路。週末我倆常一跑4公里之外吃個早餐,人生愜意,白頭偕老啊。我草,一個男的這麼秀恩愛是不是很噁心。對不起,我允許你打死我。

別勸,跑步才能進入的世界不跑步的人不懂

首屆廣州黃埔馬拉松開跑

4

跑步這玩意都是自己的事,千萬別對別人死乞白賴勸,哪怕在家人朋友面前,也不要高談闊論、振臂一呼,來吧,跑步吧,跑步才能永葆青春,想想是不是很傻x?

我就這麼幹過,人家回應我說,我不運動,也活得挺好啊。更有甚者舉出終身不運動的王八的例子,駁得你體無完膚——但可是我們不是王八啊。

勸人這事出發點是好的,與人同受益,但勸是徒勞的,而且你喜歡的事不顧別人感受就叫別人跟著一起做,跟傳銷拉人也沒啥區別,招人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也別瞎逼施於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個性。

很多人就覺得待著挺好,最瘦主持人陳魯豫就認為運動是浪費時間的事,她難於理解。這類人信奉生命在於靜止,靜看動的,嘴上不說,但一定舉得挺傻x。而且就算勸動了,他們可能只是湊熱鬧,並未體驗到這裡面的樂趣,反而是苦楚。

我有個同學,參加過半馬,但她只是受到周圍人的規勸和影響,覺得這是一個裝逼心風潮,可以湊湊熱鬧。參加比賽,成績不重要,跑還是走完成不重要,重要的是穿上好看的跑服,拍幾張照片,發個朋友圈,嗯,挺好看。但她並沒因此改變想法,還是不喜歡跑步,還是不知道傻乎乎地往前跑圖個啥。

別勸,跑步才能進入的世界不跑步的人不懂

雖是迷你馬,但是是跑在第一梯隊哦:)

5

說一句欠揍的話,跑步才能進入的世界不跑的人不懂,或者說,長跑才能進入的世界不跑的人不懂。

本來我想徹底揭秘一下感受,長跑到底有多爽,但這玩硬就像變魔術一樣,本來挺好看的,你一瞎揭秘,大家圍過來,切,就這啊,真能忽悠人,我還以為多神秘多牛x呢,然後行內的人也看不起,覺得根本不是那回事,裝什麼孫子代言人啊。

這樣吧我也不說啥感受,就把諾貝爾陪跑王村上春樹的一次跑步感受貼在最後,供玩味:

“當你不顧一切地堅持跑完,便覺得彷彿所有的東西都從軀體最深處擠榨了出來,一種類似自暴自棄的爽快感油然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