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芯”开始,地平线是怎样“玩”起来的?

最近的科技圈,要说啥最火?AI一定“脱不了干系”。而AI芯片又是AI技术发展中不可逾越的关键一环,是当前科技产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不管是多好的AI算法,要想最终得到应用,就必须要通过芯片来实现。

AI芯片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广义的讲,满足人工智能应用需求的芯片都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芯片。其实目前大部分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我们还是使用GPU、FPGA等已有的适合并行计算的通用芯片来实现人工智能算法。

但是回顾计算芯片发展史,新的计算模式一般都会催生新的专用计算芯片,因此在未来,人工智能专用芯片将会是发展的大方向,并且将会对传统计算架构产生颠覆性变革,这也是为什么人工智能芯片具有战略性的原因,它的发展不仅对于人工智能产业本身的意义重大,对当前全球芯片产业的市场格局也会带来深刻影响,对于中国而言,也许更是重大的赶超机遇。

人工智能大火之后,中国AI芯片企业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我们就来看看一个成立于2015年,拥有自研AI芯片架构的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

从“芯”开始,地平线是怎样“玩”起来的?

初识地平线

2015年,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IDL)常务副院长余凯宣布从百度离职,转而创办一家“机器人公司”。随着时间推移,余凯和他的地平线慢慢浮出水面。

鉴于当时AI芯片还属于一个陌生的概念,余凯用“机器人公司”来描述地平线可能更容易让人们理解自己在做什么。如果直接用芯片来概括,难免会被拉来和英特尔、英伟达等老牌巨头来比较。

地平线CEO余凯

当然,在余凯看来,AI芯片是大势所趋。正如深度学习不受重视的时候,余凯一手建立IDL一样,2015年的人工智能才刚刚冒出头,李彦宏还在全心全意搞糯米,当年百度世界大会请来的是风头正劲的Uber创始人卡兰尼克。

直到2016年,人工智能大潮才真正拉开帷幕。2017年下旬,人们才把眼光转向AI基础层,即AI芯片。

余凯本人的经历自不必过多赘述。前百度IDL常务副院长,百度研究院副院长,中组部第九批"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国际知名机器学习专家。在他的直接影响下,Andrew Ng等一批世界顶尖技术专家相继加入百度等中国互联网公司。

但创办地平线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司都没有声音,直至两年后的首款芯片发布。在这中间外界很难了解地平线到底在做什么。表面上看,地平线最光鲜的履历是它一轮又一轮的融资以及站在公司背后的顶级投资人。

2015年10月,地平线获得数百万美元种子轮融资,资方为晨兴资本、高瓴资本、红杉资本、金沙江创投、线性资本、真格基金和创新工场。

2016年4月,地平线完成数千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资方为DST。

同年7月,地平线获得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资方为双湖资本、青云创投、祥峰投资。

2017年12月,完成过亿美元A+轮融资,资方为英特尔投资、嘉实资本、线性资本、双湖资本、晨兴资本、高瓴资本、建投华科。

未发布一款产品,地平线已经成长为了不可忽视的一头独角兽,可见这家公司对于VC的吸引力。

两年之后,地平线正式发布了第一款人工智能芯片,这才是真正证明自己的时候。

从“芯”开始,地平线是怎样“玩”起来的?

长期目标——追求芯片能效比

在某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余凯表示道:“我们要不断的去追求芯片的能效比,在单位功耗的情况下能够处理更多更强大的神经网络计算。这个目标,我们在今后20年的时间里都会去不断的追求。同时这也是一个竞赛,业内所有人、所有企业都会参与的竞赛。”

追求能效比的意义在于,如果之前一款芯片只能做简单的。少量的任务。现在,在同样的功耗下,第二代芯片可以跑100个任务,第三代会在此基础上实更大突破和进步。

在余凯看来,这虽然是一个比喻,但其实真实的情况也基本上就是这样子的,基本是真实的反映。

第一个用户得是自己

地平线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的商业应用,毕竟从创始到现在不过两三年,而芯片一做就至少两年,从芯片产品到具体的应用场景,这个过程更加漫长。

另外,地平线是一家软硬结合的公司也成为了其优势,因为这样,地平线芯片的第一个用户其实就是其自己。

这样的话,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就会更快。否则的话,不同厂家之间的沟通协调合作等会很繁琐,也比较费时费力。

自家的产品,自家先拿来用,不仅可以更好的检测产品性能,更重要的是能给市场提供使用场景导向。就像亚马逊在做Alexa的时候先是做的Echo,然后才把平台开放给其他伙伴。

如果是先做平台,而不做产品的话,市场就不免会感到困惑:你的东西怎么用呢,场景在哪里?

这样的话,整个推进市场的速度势必就会减慢。

“如果地平线现在就盈利,说明企业没有未来”

业内大多都知道的是,从成立以来,地平线并未实现盈利,不过,这家软硬一体的芯片公司早就已经开始赚钱了。

事实上,在未推出芯片产品以前,地平线已经通过卖软件实现了数千万元的营收,当时的芯片则来自英伟达。

从“芯”开始,地平线是怎样“玩”起来的?

“说到赚钱,我们已经开始赚钱了。但至于整体盈利,那肯定不可能的,你看连滴滴到现在都没有整体盈利。如果我们已经盈利了的话,那这个企业就没有未来。

这说明你把自己挣的钱,完全没有投资到未来,你只是在做现有的事情,目光非常短浅。事实上没有创业公司会这么做的。”某次媒体采访中,余凯如是说。可以看出他对未实现盈利的现状并不担心,从语气中还能看出心态非常好,非常从容淡定。

开公司,当然是想要盈利嘛!地平线CEO余凯的这句“如果现在盈利了,说明我们没有未来。”看似很“搞笑”,实则很“狡猾”。

2017年12月,地平线也宣布了正式跟奥迪合作。奥迪在中国只挑选了两家合作伙伴,联合开发自动驾驶技术。这两家公司一个是百度,另一个就是地平线。

而奥迪的背后是大众集团,大众的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又主要由奥迪负责。再联想一下大众在中国的市场布局,仅仅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长春奥迪等三家主机厂,就已经是国内车市霸主。

这般看来,地平线所图非小。至于未来,地平线能否在自动驾驶、AI领域驰骋甚至成为领头羊,还得密切关注市场动向。我们也期待有这么一颗“中国芯”在这样的高新技术行业闪闪发亮。

好的,彩蛋来了。

你还在觉得假期很无聊?想要充实自己?想自己学习人工智能?

那么不要再犹豫,不要再错过~

扫码下方二维码,后台回复"免费领取"即可获取~

从“芯”开始,地平线是怎样“玩”起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