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中大地的五張「名片」——定西市挖掘資源優勢加快發展走筆

隴中大地的五張“名片”——定西市挖掘資源優勢加快發展走筆

首屆渭水文化旅遊節上,孩子們表演節目。定西市五大名片之一“渭水源頭”成為當地發展旅遊業的一個招牌。

渭河,發源地在定西市渭源縣,全長800公里,古人曾在詩中描述“三源孕鳥鼠,一水興八朝”。千百年來,包括渭河、洮河在內的河流,在隴中大地上奔流不息,造就了以渭河源、貴清山等4A級景區為代表的一批自然景觀,孕育了通渭溫泉、岷縣洮硯等獨特資源。

近日,為期兩個月的首屆渭水文化旅遊節拉開序幕,“西美國際杯”2018絲綢之路國際露營大會(渭源站)、定西渭水文化中醫康養節等13項活動異彩紛呈,全面展示了這片古老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旅遊資源。這是定西市今年打出的又一張靚麗“名片”——“渭水源頭”。

今年,定西市還將進一步擦亮4張“名片”。第一張是“通衢定西”。定西,因“安定西邊”而得名。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交通發展日新月異,具有區域優勢的定西隨之也融入蘭州西部城市群、關(中)天(水)經濟區、成渝經濟區戰略腹地,成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近年來,隨著蘭渝鐵路和寶蘭客專建成通車,更拉近了定西與各大城市的距離,定西到蘭州僅半小時、到西安2.5小時、到北京、上海也只需8個多小時。今後,隨著正在建設的通渭至定西等3條地方高速和民用支線機場陸續投入運營,定西的交通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

第二張名片是“李氏故里”。天下李氏出隴西。自秦置隴西郡2200多年來,隴西李氏人才輩出,“隴西堂”成為全世界李姓人尋根祭祖的聖地,也成為定西文化的代表和名片。

第三張名片是“當歸定西”。定西是“千年藥鄉”“天然藥倉”,當歸、黃芪、黨參三大道地品種聞名全國;針灸、推拿、藥浴等中醫康養保健服務體系健全。定西所產馬鈴薯富含澱粉和膳食纖維,不僅美味可口,更能改善人體新陳代謝;目前已經開發主食化產品20多種、美食菜品30多個。同時,定西還有1300萬畝天然草場和人工牧草,牛羊肉遠銷各地。

第四張名片是“紅色聖地”。甘肅省第一個蘇維埃政府和中共甘肅省工委在這裡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通渭榜羅會議、中共中央西北局“岷州會議”“鹽井會議”先後在這裡召開。

定西市近年來聚焦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脫貧攻堅、生態建設、綠色發展和環境保護“四大硬支撐”,著力提升文化旅遊體育、科技教育衛生、金融保險網絡“三大軟實力”,為五張“名片”增加底色。

綠色發展方面,定西市一手抓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淘汰落後產能,提高市場競爭力,一手抓新型產業綠色化推動,注重延鏈補鏈強鏈,集中力量發展壯大薯、藥、草、種、遊、康六大產業。具體實踐中,定西市圍繞馬鈴薯產業發展,謀劃了總投資99億元的79個項目,重點推動馬鈴薯原原種換代升級、本地企業股改、馬鈴薯鮮食化開發,推動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圍繞中醫藥產業發展,依託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建設,謀劃了總投資213億元的103個項目,計劃引進企業參與基地建設、加工倉儲和市場銷售,走以醫帶藥、以藥促醫、醫藥並舉、藥醫共榮的路子。圍繞草產業發展,謀劃了總投資170億元的120個項目,計劃用三年時間把定西打造成西部最大的牧草種植、加工和倉儲物流基地。圍繞種子產業發展,謀劃了總投資52億元的45個項目,成立了院士工作站,加快發展制種業和種子貿易,同步推進種子生產包裝機械加工等配套產業。圍繞旅遊產業發展,謀劃了總投資615億元的145個文旅體項目,堅持“大旅遊”(全域遊)“小旅遊”(鄉村遊)並舉,全力打造精品路線和特色產品。圍繞健康產業發展,謀劃了總投資64億元的124個項目。

生態建設方面,定西市編制了《引洮水資源高效利用助推精準脫貧規劃》和《生態產業發展規劃》,謀劃總投資47億元的81個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於一體的項目,涵蓋面山通道生態供水、城市生態水系、農村供水提升等6大方面。在文化旅遊方面,定西市按照優質旅遊發展要求,以促進全域旅遊發展為統攬,以打造“絲綢之路特色旅遊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康養休閒旅遊目的地”為方向,以培育“環定西精品旅遊線路”為抓手,全面實施了全域旅遊發展“十大行動計劃”。著重樹立“渭水源頭、李氏故里、當歸定西”主題形象,著力構建縣縣有景區、縣縣有產品、縣縣有節會的發展格局,推動旅遊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從封閉自循環向開放“旅遊+”轉變,促進旅遊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二十四屆蘭洽會期間,定西市大張旗鼓地“亮”出了五張“名片”,並集中展示了近年來取得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果,舉行了招商引資項目專場簽約,成功簽約41個項目,簽約資金109.96億元。(文/甘肅日報記者 楊世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