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新疆喀什的美,這十個理由夠不夠


1.絲路明珠 喀什有“絲路明珠”的美稱,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遠在古代,絲綢之路這條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大動脈,進入塔里木盆地以後便分為南北兩道而行,繞過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後又在喀什交匯,然後越過帕米爾高原,通往印度、伊朗、西亞、歐洲等地。在絲綢之路這條歷史的綵帶上,喀什噶爾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閃閃發光。

2.瓜果之鄉 喀什是久負盛名的“瓜果之鄉”,瓜田果樹無處不有。這是因為喀什地處南疆,陽光充足,氣候適宜,為瓜果生產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條件。這裡的瓜果品種繁多,營養豐富,一年四季乾鮮瓜果不絕於市,處處瓜果飄香,如石榴、葡萄、無花果、巴旦杏、杏、桑椹、蟠桃、梨、阿月渾子、核桃、沙棘、甜瓜等。

3.巴扎 “巴扎”,在維吾爾語中就是集市、農貿市場的意思,它遍佈城鄉。特別是在南疆維吾爾人聚居地區,差不多每個鄉鎮、交通路口,都有巴扎。既是購物場所也是休閒娛樂之地,他們沒錢花了去巴扎,沒衣穿了去巴扎,心緒煩悶去巴扎,每逢喜事去巴扎,可以說熙熙攘攘的巴紮成了他們的一種寄託,是維吾爾族生活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高原是中國的西疆極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它位於新疆喀什市正西和西南的公格爾山、慕士塔格山一帶,其最西點接近塔吉斯坦的喀拉湖。公、慕兩山號稱“冰川之父”,素為登山勝地。帕米爾高原也是古絲綢之路上最為艱險和神秘的一段。當地有一民謠: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頭,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臘月開頭。所以七八九月是帕米爾高原之旅的黃金季節。

5.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是一種融歌、舞、樂為一體的民間綜合表演藝術,是刀郎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據民間藝人介紹,原來應有12部,但現在僅能蒐集到9部,麥蓋提、巴楚、阿瓦提三縣間流傳的各部“刀郎木卡姆”的名稱和順序有同有異。刀郎木卡姆的唱詞內容與維吾爾族所處的生態環境,所從事的生產生活方式及維吾爾人特有的審美心理等息息相關,如表達男女情愛、哀嘆人生、思念雙親、乞求上蒼等等。

6.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 位於新疆帕米爾高原東北部,周邊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三個國家接壤,邊境線正好是888.8公里。塔什庫爾幹在塔吉克語中,意為“皇冠”或“戴皇冠者”,這裡到處是奇山怪石,奇花異草。噴泉、溫泉、湖泊、牧場點綴雪嶺山谷,石頭城、公主堡等距今數千年的古文化遺址散佈於巍峨冰峰之間。走進塔什庫爾幹,會讓人知途忘返。


7.英吉沙小刀 英吉沙小刀是新疆四大名刀之一,因產地在喀什英吉沙縣而得名,約有400多年的歷史。英吉沙小刀的傳統制作工藝,是由工匠精心挑選的鋼材打成型,製成粗胚和細胚之後,用銼刀銼磨光,然後再行淬火。工匠們的工藝世代傳承,相互保密,絕不外傳。小刀鋼色純正,爐火精純,其質感如同鋼中美玉,百鍊成鋼,削鐵如泥,刀柄使用各種銅、銀、玉、骨、寶石等拼花鉚釘,組合成晶瑩俏麗、兩側對稱的圖案。

8.艾德萊斯絲綢 要問維吾爾族婦女最鍾愛的服裝是什麼,那一定是艾德萊斯絲綢裙。可以說,幾乎每個維吾爾族婦女都擁有一件艾德萊斯絲綢裙,逢年過節或是喜事集會都要穿上它。艾德萊斯絲綢有兩大產區:其中之一就是喀什、莎車,這裡的綢以色彩絢麗、鮮豔著稱。常用翠綠、寶藍、黃、青蓮、桃花等顏色。據說艾德萊斯絲綢圖案紋樣是古代維吾爾族人信奉薩滿教崇拜樹神、水神的宗教意識的反映。

9.烤饢 烤饢是喀什維吾爾族最主要的麵食,也是維吾爾族飲食文化中別具特色的一種食品,喀什人常說“可以一日無菜,但決不可以一日無饢。”饢含水分少,久儲不壞,便於攜帶,適宜於喀什乾燥的氣候。饢在古代被稱“胡餅”、“爐餅”。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詩人在他們的詩篇中描寫過饢。採訪時行程緊張,常常來不及吃飯,細心的當地朋友就帶了很多烤饢在車上,一路用它充飢,確實好吃並且管用。


10.高臺民居 高臺民居,距今已有600年曆史,是喀什展示維吾爾族古代民居建築和民俗風情的一大景觀。喀什的維吾爾族人世代聚居,房屋依崖而建,家族人口增多一代,便在祖輩的房上加蓋一層樓,這樣一代一代,房連房、樓連樓,層層疊疊,這些房屋大多是土房,也有不少新建的磚房。在這些隨意建造的樓上樓、樓外樓之間,形成了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曲曲彎彎、忽上忽下的50多條小巷,如果沒有本地人帶路,外來人可能會迷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