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用樂高拼出經典藝術名作,能玩到如此境界,實在令人佩服!


眼前的這些極具代表性的藝術名作,並不是畫出來的。它們是用樂高積木一塊一塊拼出來的,其細節也表現的淋漓盡致。看著這些作品,不禁會讚歎:把樂高玩到如此境界,肯定是藝術家了!圖為,達芬奇的《蒙娜麗莎》,該畫作主要表現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靜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

圖為,《倒牛奶的女傭人》,作者是約翰內斯·維米爾,作於1658年。主要表現17世紀荷蘭市民的日常生活,其畫作彰顯得淋漓盡致,堪稱經典。

圖為,《神奈川衝浪裡》,作者日本畫家葛飾北齋,創作於19世紀初期。主要描繪神奈川附近的海域洶湧澎湃的海浪,以及三條奮進的船隻,主要表達人們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圖為,《尖叫》,作者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作於1893年,主要反映了現代人被存在主義的焦慮侵擾的意境。

圖為,《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作者荷蘭畫家約翰內斯·維米爾,創作於1665年。該畫採用了全黑的背景,十分烘托少女外形輪廓,似乎她是黑夜裡的明燈,微微的光彩,不奪目不耀眼,十分溫和。畫面之中構成強烈視覺效果。

當然了,這些“大作”只可遠觀,從細節可以看出,它大多是利用單顆粒不同色的積木而創作出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