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三國演義倒著讀,原來董卓是死忠,劉備兄弟割袍斷義

《三國演義》無論正著讀還是倒著讀,經典始終是經典,有些人性更加清晰。

晉末,司馬氏不肖子孫,司馬昭荒淫無道,整日醉生夢死之中。歸命侯孫皓見機割據東南自立,不在臣服大統。征討不利的情況下,陳留王曹奐起兵造反,趁機奪走了晉朝王權,改國號為魏。安樂公劉嬋也不甘寂寞,在姜維、鍾會的擁立下,割據西川之地,建立漢國。自此,拉開了諸國混戰的序幕。

如果三國演義倒著讀,原來董卓是死忠,劉備兄弟割袍斷義

面對曹魏龐大的北方勢力,孫劉練兵對抗仍稍顯不足,還好有北方異族和已司馬懿為代表的復辟勢力分攤壓力。

經過多年的混戰,曹操、劉備、孫權分別繼位,通過劉備召喚了逆天諸葛亮和五虎上將為爪牙。孫權祭出了十二位江表虎臣,和美男子周瑜。

如果三國演義倒著讀,原來董卓是死忠,劉備兄弟割袍斷義

孫權知道曹操好人妻,就用周瑜老婆小喬勾引曹操來赤壁。劉備命令諸葛亮,血祭召喚東風,配合周瑜的瘟疫一口氣消滅了曹操的80萬大軍。曹操線下喪命,退回北方從此一蹶不振。

如果三國演義倒著讀,原來董卓是死忠,劉備兄弟割袍斷義

而孫劉因為手段過於陰損,劉備的兩位同宗,劉表和劉璋分分獨立,劉備自此開始無家可歸,開始浪跡天涯,如盜匪一般。

而孫權之兄孫策,不忿孫權下作手段,武裝奪權。後來在連襟周瑜的備註下,穩住了東吳勢力。

話說曹操敗北,北方各地實力蠢蠢欲動,河北袁紹、西涼馬騰、徐州陶謙、幽州公孫瓚等人見此千載難逢的時機,先後起兵叛亂,群雄割據,民不聊生。

如果三國演義倒著讀,原來董卓是死忠,劉備兄弟割袍斷義

西涼人董卓,不忍天下黎民受苦,在大儒蔡邕的支持下,擁立仁者劉協在關中之地登基帝位,號召天下臣服或死亡。敢自立的就沒有好相與的,十八路諸侯討董,欲教其做人。受董卓感化,呂布改邪歸正,在虎牢關外,一人就滅盡了天下諸侯,劉備三兄弟三打一也鬧了一個灰頭土臉。自此,天下方知董卓扶漢乃大勢所趨,紛紛上表投降。

如果三國演義倒著讀,原來董卓是死忠,劉備兄弟割袍斷義

隨後董卓根據諸侯勢力大小給予了官職上的安撫。孫策之父孫堅,任長沙太守。曹操入洛陽為司隸校尉,曹操祖父曹騰入宮當了太監,劉備和其兩個兄弟因為沒有勢力,從而流落北方,三兄弟桃園斷義。

如果三國演義倒著讀,原來董卓是死忠,劉備兄弟割袍斷義

大賢良師張角出山,教導民眾接受命運,順來逆受草能超脫,自此,漢室延續400餘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