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宋之問

01

古人云“文如其人”,是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也指文章必然反映作者的思想、立場和世界觀。這句俗話被古人說了上千年。到底對不對呢?應該說,絕大部分是應驗的。

但事物也不是絕對的,到了唐代,這句話就明顯不適用了。這是因為一個詩人的做法徹底顛覆了人們的三觀,他就是宋之問。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門對浙江潮

宋之問在詩歌創作上史稱“尤善五言詩,其時無能出其右者。”並創造了七言律詩的新體,是古代律詩的奠基人之一。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這一千古名句就是出自他的手筆。每當讀者讀到這裡,無不為其斐然的文采所傾倒。但就這一位著名詩人,人品和文采竟然大相徑庭。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劉希夷

02

當時詩壇的後起之秀劉希夷,是宋之問的外甥,也非常有詩才。一日到舅舅家來拜訪,文人相會,必然以談詩論賦為主要內容。

外甥將新寫的一首詩,有些在我誇耀的念給宋之問聽。宋聽了以後讚不絕口,尤其喜愛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年年歲歲花相似

那時雖然沒有專利、版權這些說法,但文人們普遍還是尊重彼此間的創作的。宋之問處於自私的心理要求外甥將新寫的這首詩讓給自己,劉希夷也因為實在難以割愛,堅決不同意。

看到外甥的決絕態度,宋之問心想,好嘛,敬酒不吃吃罰酒,那我就成全你。於是命令家奴用土袋將其活活壓死,可憐才華橫溢的詩人劉希夷就這樣含冤而去,詩作的版權自然就歸了舅舅。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武則天

03

就這樣一個無恥之人,在武則天當政時,經常寫一些歌功頌德的馬屁詩,逗得女皇“鳳顏大悅”,因此得以任用。

他曾擔任過尚方監丞職務,負責管理各工種的製造、供應、生產等政務,不久又進入奉宸院,擔任左奉宸內供奉的官職。

這個職務說白了其實就是武則天的後宮,裡面供養的盡是一些從各地挑選而來的年輕美貌的男子,以備女皇隨時享用。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張易之

當時武則天的男寵是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兩人倚仗聖上的專寵,飛揚跋扈,權傾一時,連武承嗣、武三思等朝廷重臣都巴結他倆。宋之問不甘落後,放下文人的自尊和清高,竭力巴結張氏兄弟,極盡諂媚之能事,據說還替張氏兄弟提過尿壺。

在這個地方,宋之問整日既挖空心思又想入非非:“我何日能入女皇的法眼,爬上她的龍床,把這個老女人給伺候舒服了,也好來個鯉魚跳龍門呀。”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獻媚

04

為了引起女皇注意,於是發揮所長,寫了一首豔詩,在恰當的時機獻給了女皇。

你還別說,武則天讀完後,對他的詩才是交口稱讚,他當時有些飄飄然,認為這次差不多了。在想入非非中感覺到好像已經聞到龍床上涎香的味道了。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想入非非

但等他離開之後,女皇卻這樣評價道:“這個宋之問,的確是難遇之才,只是他口臭燻人,讓朕無法忍受。”

宋之問沒想到,由於自己的牙周炎而使美夢化作了泡影,他如果聽到此話,不知要作何感想。把自己滿口的牙給敲掉?估計他還沒有那個勇氣。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唐中宗夫婦

05

神龍政變後,太子李顯復位,武則天的寵男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殺,宋之問作為張氏兄弟的黨羽被髮配到瀧州(今廣東羅定)。

沒過多長時間,他難以忍受嶺南蠻荒之地的生活,竟然瞞著朝廷,偷偷逃回了洛陽,藏匿於好友駙馬都尉王同皎家中。王同皎是中宗李顯的女婿,在神龍政變中還立下過汗馬功勞。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韋皇后

自從宮中傳出武三思與韋后的穢亂醜聞,王同皎就深惡痛絕,到了神龍政變的五位功臣被貶之後,唇亡齒寒的王同皎更是義憤填膺。每次和身邊的人論及時政,王同皎總是怒形於色,出言無狀。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不顧禮義廉恥

有道是禍從口出,王同皎雖然只是躲在家中發發牢騷罵罵娘,可還是迅速招來了殺身之禍。宋之問為了重獲失去的榮華富貴,竟然恩將仇報,把王同皎平日的言行全都記錄下來,然後一紙告密狀遞到了武三思手裡。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宴會

06

武三思知道王同皎貴為駙馬,單憑這些牢騷話還不足以置他於死地。於是炮製了一樁謀反案,硬是把王同皎定成了死罪。

在殘酷的政治鬥爭面前,身份、地位、功勞、親情,一切的一切,都如同浮雲。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抄家

王同皎隨即被斬首,家產抄沒。因為告密有功,宋之問旋即恢復京官身份,不但沒有追究其擅自逃回洛陽一事,反而被提拔為鴻臚主簿,後又改任考功員外郎。

宋之問由私自溜回京的一個流放犯人,一轉身變成告密立功的功臣,後來得以高升,但那是用朋友的鮮血染紅的官袍,所以他的所作所為,始終為時人所不齒。

俗話說,文如其人,但在他這裡直接顛覆了大家的三觀

唐玄宗

07

有道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公元 712年,唐玄宗李隆基即位,給這位臭名昭著的“牆頭草”算了總賬,下詔書在貶所賜死,這樣一個才情高絕,而人品低下的文人敗類,終於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遺臭萬年。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