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純粹情懷煉成「生命厚度」

近日,《光明日報》連續報道湖南省優秀教師、益陽市一中正高級教師胡進文的感人事蹟,在廣大讀者中引發強烈反響。湖南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省委教育工委書記蔣昌忠也被胡進文的事蹟深深打動,號召全省教育系統廣大教師,學習胡進文老師的精神。

被學生和家長“搶”的胡進文,1982年參加工作時,第一學歷只是中師。但“特別愛學習,特別愛教書”的他,36年堅持一線教學,終於在2018年1月順利拿到正高職稱,湖南51萬名中小學教師中僅314人。雖然他享受正高職稱的待遇時間不長,讓人扼腕長嘆。但是,他以一箇中師生的第一學歷,拼到正高職稱,這樣的榮譽稱號是不朽的,是永遠激勵大家努力拼搏的,只要有奮鬥,忘記起點,同樣可以創造奇蹟,衝向勝利的終點。

從胡進文優秀的感人肺腑的事蹟中,完全可以看出,他的短暫人生,是完全獻給了黨和國家,獻給了教育,獻給了心愛的學生,他用辛勤的勞動精神詮釋了生命的厚度:“為了教育,為了學生,我付出再多也無怨無悔。”6年前,胡進文在全市師德標兵巡迴演講中這樣表示。6年後,他用實際行動、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諾言。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賢人多勞。這話一點不假。胡進文事蹟感動人心的核心是,他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真正做到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有才能有本事不保留,全部奉獻給教育給學生,這是難能可貴的。

“3個班的數學,文理兩跨,不僅是數學競賽教練,還當班主任。”益陽一中黨委書記、校長王楚奇說起胡進文,喉頭哽咽,這個工作量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胡進文的課上得好又負責,如果只排兩個班就有家長、學生集體強烈要求他“再帶一個班”。所以,胡進文工作36年,當了31年的班主任,這十幾年來一直是這個工作量,“早6晚12”是胡進文近20年來的工作常態。

不辭辛苦,勇挑重擔,聽從學校安排,滿足家長的迫切需要,這樣的工作態度是百分之百的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好體現。

工作量這麼大,胡進文只能擠自己的休息時間。家距學校步行只10多分鐘,但這些年裡,幾乎每天的午飯和晚飯,都是妻子張躍輝送到學校六樓的辦公室。學校專為胡進文配了一間辦公室,空調、沙發都有,但他嫌在二樓離六樓的學生遠,硬是在教室旁邊要了一間小房子,一張學生用的鐵架子床、兩張舊辦公桌,就是他的全部。

讀了這些,我們不能為之感動嗎?胡進文老師家庭遭遇了多重打擊,妻子下崗,兒子動過心臟手術,上也有老。但他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做到了舍小家為大家。他用生命的付出鑄就了不倒的豐碑,用生命的奉獻演繹了勞動創造財富的真實故事,這“生命厚度”是教育純粹情懷煉成的。

我們不會忘記,湖南有一個偉大的教師叫做“胡進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