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家裝企業忌戰略搖擺,去中間化不能以傷害用戶體驗爲代價

原題:推遲赴港IPO背後 齊家網3年“燒錢”超16億盈利遇困

張玉,劉媛媛

“推遲IPO是在諮詢聯席全球協調人及考慮目前市場狀況後,綜合作出的決定。”7月4日,齊家網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表示。

就在前一天,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互聯網家裝平臺突然宣佈,將香港IPO時間由7月5日推遲至7月12日,定價4.85港元/股,低於招股區間。

事實上,自宣佈登陸資本市場以來,齊家網並不理想的營收狀況一直成為業內議論的焦點。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底,齊家網已累計虧損16.27億元。持續虧損也導致齊家網現金流逐年下降。

對於業績及企業發展相關問題,記者先後致電致函齊家網相關負責人,對方在回應中表示,互聯網經濟變化非常快,很多互聯網巨頭會有這種階段性表現。除了看短期盈利情況,更關鍵應注重公司的發展潛力及長期價值。公司的收益情況只是暫時的,是公司重大戰略調整的階段性結果。行業前景向好,加之公司良好的戰略佈局規劃,公司對長期的盈利充滿信心。

持續虧損

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齊家網營收分別為1.41億元、3億元、4.79億元,同期由於優先股及可換股負債的公允價值虧損分別為783.6萬元、1.13億元、7.43億元,導致了齊家網年度虧損分別為3.48億元、4.1億元、8.56億元。截至2017年底,公司累計虧損高達16.27億元。經調整後,齊家網2015年、2016年、2017年持續經營業務虧損分別為1.63億元、1.52億元、8931.9萬元。

在招股書中,齊家網方面坦陳,公司一直錄得經營虧損,且無法保證未來的盈利能力,“我們無法保證未來能夠自經營活動產生經營收益或正面現金流量。我們創造及保持經營收益的能力取決於我們擴張線上平臺電影業務以及我們的自營室內設計及建築業務並使其產生的收入超出擴張及業務營運相關開支的能力。我們一直在擴張我們的業務,導致經營開支大幅增長並超出收益的增長速度。”

中國家居家裝電商專家、中國家居電子商務協會創會人、執行會長兼秘書長王建國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即將為第一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互聯網家裝平臺,齊家網目前沒有現成的行業內上市公司對標對象。如果作為平臺型公司,其運營模式、盈利模式包括盈利時間節點的預期可能要跟淘寶、天貓等巨型平臺型企業的運營模式去相對應。齊家網敢於把虧損如此巨大的數字呈現出來,說明在其預料中,資本市場是基本能夠接受其目前的經營狀態的。

齊家網CEO鄧華金在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家裝O2O作為一個重型產業鏈的行業,燒錢極其重要,而齊家網也正是在經歷‘戰略性虧損’。 ”

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齊家網經營活動所用現金淨額分別為:9560.2萬元、1.01億元、1.19億元。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8053.4萬元、5856.2萬元、936.5萬元。

持續“燒錢”模式直接導致了齊家網資金鍊的相對緊張。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7年,齊家網同期公司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9560.2萬元、-1.01億元、-1.19億元。此外,公司融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呈現逐年減弱的趨勢,2015年~2017年,公司融資活動產生現金淨額分別為74269.1萬元、356萬元、656.7萬元。除了2015年獲得大手筆融資之外,2016年~2017年的融資尚低於同期投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

另據齊家網招股書披露,公司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流動比率分別為1.4、1和0.9。

對於公司後續發展,齊家網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採訪表示,未來公司將通過以下戰略措施進一步提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加用戶基數,保障開展業務的基礎;吸引更多優質服務提供商至公司平臺,以滿足平臺上與日俱增的家裝服務需求;繼續提升公司平臺的多渠道變現能力, 包括廣告服務、 金融轉介服務和供應鏈服務;進一步發展公司的自營家裝業務和特許經營模式;有選擇地尋求進行戰略聯盟、投資與併購的機會。

戰略搖擺

成立於2007年的齊家網總部位於上海,業務涵蓋裝修平臺、自營裝修業務、齊家特許經營網絡、供應鏈等多個子生態。

據相關媒體報道,最初齊家自營家裝僅在上海測試,彼時,公司曾實施“去中間化“戰略。“按照對傳統公司的理解,傳統裝修公司的毛利大概在30%左右,按照互聯網的思路,可以去中間化,把這30%的空間,直接分給設計師,分給工長,就應該大獲成功的。”鄧華金對媒體表示。

這一戰略使得齊家網在短時間內聚集了上萬設計師和工長。後來,齊家網還嘗試把設計師變為自己員工,並一度將在上海的測試複製到全國二十多個城市。不過,弱管控能力極大地傷害了用戶體驗,而這也對去中間化戰略造成了嚴峻的挑戰。

“把中間的環節去掉是因為覺得中間的環節不夠高效,但事實上,有些環節一旦去掉會比較大地影響用戶體驗。對於裝修企業來說,理論上來說是錢花得少了,但問題是,在一個本來就體驗不夠好的行業,再去損害其用戶體驗,消費者是很難接受的。這個行業的用戶體驗既不標準化,也沒有可識別的標準化產品。在新的用戶體驗還沒有完全建立之前,有部分用戶會覺得,價格的部分降低並不應該以降低用戶體驗為前提,這就會導致一些糾紛和投訴產生。”王建國表示。

據記者此前報道,在裝修投訴曝光網上,包括齊家網等幾家巨頭在內,僅2017年的投訴量就高達上百條。其中問題包括工程延期不賠付、保修期內滲水漏水、使用質量低劣的假油漆等等。

2017年,鄧華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公司戰略已發生轉變,開始收縮自營業務,延展平臺部分。

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齊家網共有1265名全職員工。其中運營平臺業務的有284名,佔總體員工的22%;運營自營業務的有601名,佔總體員工的48%。

“平臺是我們的核心業務。我們透過平臺向用戶和裝修公司提供重要的增值服務。除了能夠將裝修公司與客戶相連接外,我們亦將家裝流程以及平臺上的裝修公司與客戶進行交流的方式進行標準化和簡化,幫助裝修公司提升能力,提高客戶滿意度。”齊家網方面表示。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戰略轉型後的齊家網並未在業績方面有明顯的體現。

數據顯示,2015年~2017年報告期內,齊家網持續經營業務收益分別為:1.41億元、3億元、4.79億元。其中,線上平臺收入總計9181.2萬元、9013.6萬元、1.78億元。自營室內設計及建築業務的收入分別為4437.8萬元、1.96億元、2.84億元。截至2017年底,齊家網線上平臺收入佔持續經營業務收益的比重僅為37.16%。

另據瞭解,儘管齊家網自營業務營收佔比從2015年的31.4%升至2017年的59.4%,但毛利佔比較小。2017年,公司自營業務的毛利率僅為24.7%,遠低於網上平臺業務89.4%的毛利率。

王建國表示,實際上,這些年來齊家網的經營戰略一直在變。如果說大方向的主線沒變,那就說明這個平臺是穩定的,其發展模式是能經得起考驗的,否則的話就有問題。“齊家網最大的問題,很有可能是,在比較大的方向上還是猶豫不定的。”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指出,中國網上室內設計及建築業內的競爭相當激烈,2017年約有500至800名市場參與者。其中,行業前五名參與者共佔據了62.1%的市場份額。

“解決行業痛點,提升消費者體驗,是齊家網一直以來在著力推進的事情,未來齊家網將針對行業和用戶痛點,積極探索和實施有效措施,包括構建B2B供應鏈系統等,我們相信在齊家網和行業同仁的努力下,互聯網家裝的體驗會越來越好。”齊家網方面表示。

“品牌、效率及用戶體驗是最基本的東西,很多互聯網項目那麼多年還在糾結,一個是因為其初心不清楚、不確定,另一個還是因為其執行力不夠或不堅決。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變動,而是一種戰略上的搖擺不定。”王建國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