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金融泰斗」宋漢章:敢拒絕兩位首腦

民國“金融泰斗”宋漢章:敢拒絕兩位首腦

從大清銀行到中國銀行,宋漢章經歷了中國近現代金融史的全部。在這條充滿荊棘的創業和守業之路上,正直而執拗的宋漢章,敢於對陳其美、袁世凱和蔣介石說不,以其卓越的膽識和精明的策略,小心護佑著中國銀行的百年基業。

民國“金融泰斗”宋漢章:敢拒絕兩位首腦

拒絕陳其美遭其綁架

1889年,在洋務運動方興未艾的風氣之下,從上海中西書院畢業的宋漢章來到上海電報局謀了個差事,當會計。“戊戌變法”那年,一批年輕的海關關員聯名通電擁護“康梁變法”,宋漢章亦名列其間。變法失敗後,宋到港澳避禍。在港期間,宋漢章對各國在港興辦的銀行發生了濃厚興趣,仔細研習其制度和商業模式,爛熟於心。1906年,宋漢章被推薦到大清戶部銀行在北京設的儲蓄部主持業務。到1908年,戶部銀行改組為大清銀行,宋漢章又被委任為上海分行經理,回到了上海。民國成立後,大清銀行停業並改組為中國銀行。宋漢章升任為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從此,宋漢章成為中國銀行發展歷史中的元老級人物。

民國元年,上海都督陳其美新官上任,急於樹立滬上乃至江浙權威,掃清殘清和其他軍閥勢力,要打仗,可缺錢。於是,他開始打銀行的主意。當時,陳其美向宋漢章開口就要白銀50萬兩。宋漢章鎮定自若,說中國銀行系官商合股,他個人不能做主,就把陳其美的面子給駁了。

陳其美大為惱火,決定要讓宋漢章知道點兒厲害,然中國銀行行址在租界內,他這個上海都督也鞭長莫及。陳其美想出了一個把宋漢章誘出租界,然後拘捕的計劃。

一天,陳其美派人邀請宋漢章赴宴。宋漢章心裡明白,此次邀他赴宴,八成是為了逼軍餉。果不其然,席間陳其美又提起了籌餉的事,宋漢章仍以前述理由回覆難以從命。隨即,陳其美一聲令下,當即從門外進來兩個大漢,上前一人一個胳膊架住了宋漢章。還沒等宋漢章明白過來,他們已架著他出了後門。宋漢章這才意識到,自己被綁架了。

宋漢章赴宴未歸,家人萬分著急,消息傳開滬上各界譁然,輿論對陳其美不利。不過,陳大都督也不甘心,不肯沒撈到啥油水就放了宋漢章。之後幾天,滬上各界名流甚至陳其美的弟弟陳其採都為營救宋漢章而奔走,宋漢章終於獲釋。

與民國兩代強人的較量

1915年12月,袁大總統世凱陰謀稱帝,軍政各方需要大量款項。他不斷挪用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兩家銀行的款項,造成整個銀行業信用不穩,以至北京、天津相繼發生擠兌風潮。

北京政府遂於1916年5月12日以國務院名義,命令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在全國的分支機構一律停止兌現。而身在上海中國銀行的宋漢章,對停兌令拒不執行。當時上海中國銀行所發兌換券約400萬元,考慮到庫存現銀不足,僅200餘萬元,為防不測,宋漢章除吩咐以本行庫存現銀應付兌現外,他還親自出馬,向匯豐等外商銀行爭取到200萬元的借款。其後,危機果然蔓延,受擠兌風潮的影響,大批上海中國銀行的客戶湧上三馬路(今漢口路)的上海中國銀行,要求兌換現銀。眼見人流洶湧,已有充分準備的中行工作人員及時向客戶們公告:凡本行發行的兌換券,除隨時可在本行兌換外,也可向本行委託的各處代兌點兌現;各銀行和錢莊對中行發出的兌換券也照常接受。消息傳開,上海中國銀行的信譽又一次得到提升。

這一情況傳到了袁世凱耳裡,他發出話來,非得治一治宋漢章不可。萬幸的是,袁世凱著急登基,把這事先放下了。

民國“金融泰斗”宋漢章:敢拒絕兩位首腦

1927年3月,北伐軍抵滬後,蔣介石為掃清滬上殘敵,控制華東軍政,開始大力實施籌集軍餉計劃。4月,蔣介石先是伸手向上海商業聯合會籌款,並要求中國銀行先行墊借100萬,宋漢章暫時頂住了。

5月2日,再次開會討論籌款時,中國銀行代表再次表示困難。次日,蔣介石直接從軍中致電宋漢章,“限本月5日前解交。”同時在電文中還給宋扣上了高帽子:“聞貴行上年以大款接濟軍閥,反抗本軍,至今尚有助逆之謀……若不如數籌繳,且不足以表示贊成北伐與討共大事。”

宋漢章立即回電蔣據理力爭,又拖延了幾日。20日,蔣介石再電宋,並把宋的不給錢說成通共了。

次日,宋漢章覆電於蔣,說明“(中國銀行)漢行非屬滬行管轄”,通漢之事與宋無關,同時又表示“現正由寧、浙兩行籌商續墊200萬元”,暫時穩住老蔣。同時,宋漢章致函南京財政委員會主委陳光甫等人如實反映滬行困難,他指出了動用準備金的危害,提醒蔣介石的籌款大總管陳光甫意識到一損俱損的嚴重後果。陳光甫經過深思熟慮,於6月初以長函給蔣介石,勸蔣慎重處置:“若逼中行以準備金提墊將釀成擠兌風潮、金融恐慌”。

直到此時,事情才有了迴旋的轉機。靜下來的蔣介石覆函陳光甫,表示理解。一場風波終告平息。

民國“金融泰斗”宋漢章:敢拒絕兩位首腦

年近八旬重掌中行

1935年,四大家族染指中國銀行。改組後,宋漢章雖保留了常務董事、總經理職務,但實際上已經大權旁落,宋子文、孔祥熙先後擔任中國銀行董事長。一代金融尊師,開始變得鬱鬱寡歡,加之他對蔣介石某些政策也始終持牴觸態度,因此他連社會活動也不積極參與了。

1948年,國民黨政權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政治上十分孤立。4月14日,孔祥熙逃往美國。蔣介石任命已76歲高齡的宋漢章重新擔任中行董事長。宋漢章因為擔心中國銀行的未來,資產和客戶權益受損,勉力上任。以近八旬之高齡,重掌中國銀行。

宋漢章任中行董事長後,席德懋出任中行總經理。席德懋出身於買辦世家,是宋子文的同學、宋子良的丈人,與孔祥熙、宋子文的關係都極為密切。因此,孔、宋班底仍然掌握著中國銀行的領導大權。

1949年3月,解放軍即將發動渡江戰役,直搗南京。這時,共產黨方面想盡可能地爭取中國銀行上層人員留下來。中國銀行內部的地下黨首先想到了宋漢章。為此,地下黨支部發動職工,掀起了挽留宋漢章的運動。

國民黨方面也深知宋漢章如果留下來,將有利於共產黨。他們將他脅迫到香港,宋漢章則堅決不去臺灣。

上海解放後,中國銀行總處和上海分行組成了新的領導班子。此後,中國人民銀行第一任行長南漢寰轉達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精神,要香港中資機構和黨組織做好爭取宋漢章的工作,同時委婉地轉達了不希望宋漢章與臺灣合作的意思。

宋漢章最終拒絕了臺灣方面的邀請,同意出任在北京的中國銀行董事,並明確表示,只要把中國銀行的事業和名義保持下來,他個人死也瞑目。

1950年3月,中國銀行新的第一屆董事會、監事會在北京召開,在宋漢章的行動感召下,連陳光甫、張公權、杜月笙等董事、監事,都親自寫了委託書,委託鄭鐵如代表他們出席。眾人私下表示,共產黨真的很厲害,通過宋漢章這個棋子,挽救了中國銀行,也切斷了他們與臺灣合作的可能。

晚年,宋漢章定居香港,直至1968年12月逝世,終年97歲。

宋漢章人生的最後18年,雖僅以中國銀行董事一職視事,如一葉孤舟,懸浮海外,但實為中國銀行之精神領袖。很難想象,沒有宋漢章的中國銀行會是怎樣一個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