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死後其財物去哪了?

汪精衛死後其財物去哪了?

1944年11月10日,大漢奸汪精衛客死日本東京。1945年,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偽國民政府也壽終正寢,陳公博、周佛海、陳璧君等人作為漢奸受到了應有的審判,其財產也被政府逐一接收,其中自然包括汪精衛、陳璧君夫婦的財物。當時的南京特別市政府根據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的指示,成立了南京市區接收委員會(簡稱接委會),直接隸屬中國陸軍總司令部,由市長馬超俊擔任主任委員,直接負責對南京市區內日偽財物的接收。

汪精衛死後其財物去哪了?

根據日偽所制的“接收清冊”,接委會對汪精衛夫婦的財產進行了逐一點收。這些“接收清冊”詳細明瞭,每一件物品均有詳細說明,將名稱、件數,甚至新舊都一一列出,接收時有憑有據,自然方便快捷。例如汪精衛房屋的財產清冊中,就列出了房屋的地點、樓層,甚至房屋中的附屬物品,如肥皂之類瑣碎的生活用品,也被列了出來。

從接收的房產清單中不難看出,汪精衛在南京的房屋有六處之多,除頤和路34號是四層樓外,其餘多是兩層小樓,以當時中國的物質條件來衡量,都屬高級住宅。汪精衛紀念堂是汪死後所設,如排除在外,汪精衛生前在南京最起碼有五處住宅,吃穿住行樣樣齊備,一般老百姓想也不敢想。房屋內還貯藏了大量的藝術品和圖書,反映了汪精衛生活煊赫榮耀的一面。

汪精衛死後其財物去哪了?

汪精衛的收藏品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類。1、原藏頤和路34號的圖書字畫。圖書種類豐富,涉及文學、戲曲、中外歷史、書法、古玩字畫等著作和藝術收藏品,其中很多是汪精衛本人的言論集、文集和詩詞集等。此外,這批圖書中還有大量的外文著作以及學術名人的文集、選集等收藏價值大、學術水平高的文化作品,共計749種。圖書字畫很多是汪精衛平日收集的,有大量系友人惠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汪精衛的文化旨趣和政治主張。此外還有大量書畫、拓片、名人墨寶及圖譜等,總計達370件。這些藝術作品件件精美,是無價的珍寶。2、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接管的工藝品。這些物件包括各種花瓶、木筒、泥人等,還有動物造型的珍貴瓷器和銀製器物,大約有352件,都是名貴精緻的藝術品,大多為國內外“政府”或與汪有密切關係的人所贈送。當時的汪偽政府不僅和日本有緊密聯繫,還和東南亞的某些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

汪精衛死後其財物去哪了?

對汪精衛財物的接收過程也是合理合法的。依照國民政府制定《漢奸處理條例》對漢奸進行認定與處理,汪精衛雖然身死,仍適用於該條例,財產應予接收。對汪精衛財物的處理也比較恰當,如圖書字畫交給國立中央圖書館,工藝品交給中央博物院籌備處,讓相應的專門機構負責處理物品,使物有所用,以便發揮其最大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