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中國遠征軍,跟隨王震將軍進疆,他卻說是西農改變了他的人生

他,生於戰亂年代,炮火歲月中他輾轉流浪心中卻始終嚮往知識;他,懷著對日寇侵略罪行的刻骨仇恨,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中國青年遠征軍;他,響應國家號召,跟隨王震將軍,在解放大西北、進軍新疆、建設邊疆的偉大事業中成長。回首一生,他卻說:“如果不上西農,我可能就一直流浪,是西農改變了我的人生!”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陳冰老人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參加中國遠征軍,跟隨王震將軍進疆,他卻說是西農改變了他的人生

陳冰,1926年生,原名陳澤民,山東青島人。1944年考入西北農學院園藝系,同年參加中國青年遠征軍。1946年復員後回西北農學院繼續學習,1949年在西北農學院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二軍司令部參謀、一兵團酒迪運輸司令部汽車保養團軍代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綜合計劃科科長、新疆自治區石河子地區計委主任、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計委主任、生產兵團第八師師長、新疆自治區改革開放辦公室主任等,2012年從中信集團離休。

為求學一路流浪,投筆從戎參加中國青年遠征軍

參加中國遠征軍,跟隨王震將軍進疆,他卻說是西農改變了他的人生

陳冰小學畢業時,正趕上山東淪陷,當時對於求學心切的他來說只得離家,在沂蒙游擊區臨時中學初中上了一年,13歲被迫開始了流亡學生生活。在安徽,陳冰進入一個收容性的臨時中學,跳級考入高中。只上了短短8個月,由於戰事吃緊,學校解散,15歲的陳冰繼續北上流亡,徒步從安徽經河南洛陽,扒難民闖關火車到達西安。

一個偶然的機會,陳冰從報紙上得知,西安成立了流亡學生就學輔導處,這讓近5年在生死線上掙扎的他有了一線希望。1943年8月,陳冰進入西安流亡學生收容站,9月在風翔流亡學生輔導處補習功課。1944年他以優異成績考入西北農學院園藝系,當他走進校園時,感覺西農不僅實現了他求知的夢想,更像回到了一個久別溫馨的家。同年10月,懷著對日寇侵略罪行的刻骨仇恨,陳冰響應號召,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中國青年遠征軍

編入輜汽十四團,老校長感念同校情誼救學生

參加中國遠征軍,跟隨王震將軍進疆,他卻說是西農改變了他的人生

隨著滇西戰役的勝利,陳冰等被編為遠征軍輜汽十四團(全部是西北各大學大學生),成為一名二等兵,憑藉已有的英語基礎和良好的身體素質,經過美國軍事教官三個月魔鬼培訓,他們“速成”畢業,成了汽車駕駛兵。從印度東北角原始森林的雷多駕駛了一批軍用吉普車,組成車隊,沿著沒有完全修好的泥濘的中印公路(當時稱最危險的史迪威公路)艱難前行,經過緬甸,回到雲南昆明,在昆明郊區駐軍。

1945年,日本投降,學生兵要求提前退伍。 1946年,陳冰等從昆明出發,經過雲南、貴州、湖南、江西、浙江、江蘇六省開到南京陸軍部,卡車上繳,任務完成,陳冰也正式退伍。

在貴陽短暫停留時。一天,陳冰和學生兵看到電影院有關於抗戰殘疾老兵免費觀影的佈告,他們衝了進去,不成想,其中兩名學生兵被貴陽警備司令部以聚眾鬧事罪名被抓走,陳冰等十分著急,多方打聽營救方法,得知時任貴州省黨部主任委員是曾任西北農學院院長的周伯敏時,初生牛犢不怕虎。陳冰等一行急忙趕往貴州省黨部,費了一番周折,見到周伯敏,看到陳冰一行,操著陝西腔的周伯敏問他:“你們找我幹什麼?”聽到來訪意圖後,他接著說:“1944年學潮你們把我趕走了,現在還認我這個校長嗎?”陳冰等笑著回答:“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你是我們的校長,我們豈能不認。”看到這些抗戰報國的熱血青年,周伯敏心軟了,臨走時,手書放人的一張便條,讓陳冰等直接去貴陽警備司令部帶走同學。

退役回校繼續完成學業,跟隨王震將軍進疆奉獻半生

參加中國遠征軍,跟隨王震將軍進疆,他卻說是西農改變了他的人生

1946年6月陳冰退役回母校繼續完成學業。復學後,陳冰十分珍惜校園生活給自己帶來的幸福感,認真攻讀學業,擔任班長之餘,還被推選為園藝學會會長、山東同鄉會會長、學校戰區灶灶長,他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文體活動,把被戰爭奪去的時間和青春年華找回來。

1949年3月至4月,作為學生骨幹,陳冰參加護校鬥爭,5月提前畢業。5月20日,王震將軍率部解放西北農學院,陳冰等100餘名學生報名參軍,隨王震部隊挺進大西北,來到新疆。參軍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兵團二軍司令部參謀,一兵團酒迪運輸司令部汽車保養團軍代表,赴湘、陝招聘團副團長,中國人民解放軍二十二兵團九軍司令部農業組組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部綜合計劃科科長,新疆自治區石河子地區計委主任、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計委主任,生產兵團第八師師長,新疆自治區改革開放辦公室主任直到1990年,是自治區黨委特批延期離休至65歲的廳級幹部,這時,被稱為“活地圖”“化學腦袋”的陳冰已經在新疆奉獻了41年。“一生踏遍萬重山,足跡長留大漠間;自信不曾虛度日,餘暉映紅遲暮年。”陳冰用這樣一首詩概括自己的人生歷程。

進疆初期,陳冰曾陪同王震司令員,張仲翰政委走遍新疆,參與了勘測、定點、佈局等,規劃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未來發展藍圖,在廣漠的戈壁荒灘中建起一座座現代化農場和綠洲新城。改革開放後,陳冰創造了四個第一:第一個在農八師開展農業國際合作,與澳大利亞在新疆建立起第一個合作植棉基地;第一個大面積推廣滴管和地膜棉;第一個把新疆棉花打入國際市場。調入自治區後,他直接負責全疆開發區和邊貿口岸的規劃建設。“可以說,我沒有辜負母校期望,在實現國家西部大開發,深化改革開放的宏偉藍圖中盡了自己的一點力量。”陳冰自豪地說。

參加中國遠征軍,跟隨王震將軍進疆,他卻說是西農改變了他的人生

“如果不上西農,我可能就一直流浪,是西農改變了我的人生。”這是陳冰常常掛在嘴邊的話。閒暇時,回憶起在母校學習生活的場景,陳冰總感覺歷歷在目。他飽含深情地說,我現在還能叫得出全班同學的名字,每年的行程單上都安排了西農之行,希望有生之年再回母校,到校園走一走,到三號樓看一看。無論身在何處,西農永遠是我最深刻的記憶!

歡迎各位學子選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深造,更多相關資訊關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研招”頭條號

部分圖文素材來源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