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海大學子三下鄉:透過梁家河看中國農村發展變化

未來網高校頻道8月11日訊(記者 耿玥 通訊員 顧軍正 蔡阿雄)“黑饃饃到黃饃饃,再到白饃饃。”這正是黃土高原一個貧困村多年以來的真實寫照,不僅於此,改革開放40年裡通路、通電、通水都在加速這個村莊的改變……最近這幾年,村民們還種蘋果、辦養殖合作社、建旅遊公司,這裡就是陝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

近日,浙江海洋大學“走進梁家河,踏尋紅色路”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一行12名成員前往陝西梁家河,走訪梁家河村兩委、文安驛鎮政府與當地村企合作社,調研當地村民、果農、遊客與黨政工作人員,透過樑家河來看中國農村的發展變化。

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幹勁越來越強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過我們家的果園!”張衛龐老伴自豪地像隊員們介紹,“除了蘋果直接可以賣,還可以做成蘋果乾,同樣受很多人喜歡。現如今,咱們梁家河的蘋果已經是村裡的致富果了。”從老人臉上洋溢的笑容可以看到蘋果給梁家河人民帶來的喜悅。據瞭解,梁家河自然村有山地蘋果園360畝,其中掛果園150畝,部分果農年蘋果經營收入10萬元以上。

除了蘋果產業以外,畜牧養殖產業是梁家河村的另一把致富的金鑰匙,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2015年起梁家河開始與本香集團合作養殖生豬,目前已經建成標準化生豬養殖大棚1個,每棚每年可得分紅31萬元。此外,村內現有6家農家樂投入運營,設立經營性小木屋19個,全村每家每戶都有人從事旅遊相關服務業,正如村民們像實踐團說的那樣“如今的腰包是越來越鼓,大夥的幹勁也是越來越強!”。

浙海大学子三下乡:透过梁家河看中国农村发展变化

小小的村莊越來越美,生態越來越好

水土流失一直是困擾梁家河村多年的問題,梁家河小流域總土地面積51.7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48.91km2,土壤侵蝕模數7850t/km2.a。近年來,梁家河村大力實施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利用新修基本農田、栽植經濟林、營造水土保持林、人工種草、道路綠化、疏林補植、設置封禁標牌等多種舉措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營造了生態宜居的居住環境。

除了生態環境治理,梁家河村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在保留傳統民居特色和風貌基礎之上,修葺完善村民居住院落。現在一走進梁家河村,映入眼簾的首先是一座修葺一新窯洞大院,這正是梁家河村村兩委所在地,再往裡走,一座座知青舊居窯洞錯落有致,儼然一派新農村的整潔面貌。另外,村裡還辦起了民間藝術館,富有陝北特色和知青文化的產品陳列裡頭,吸引了眾多遊客喜愛。

據瞭解,在2017年“尋找中國最美鄉村推介活動”中,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標準,經過專家學者和媒體公眾評選,梁家河獲評全國“十大最美鄉村”之一。

浙海大学子三下乡:透过梁家河看中国农村发展变化

人民的光景越來越美,盼頭越來越足

“全黨同志一定要永遠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所強調的。“在梁家河,產業道路提升工程、給排水系統建設改造工程、電力通訊提升工程、天然氣入戶工程、公共服務提升工程、環衛系統提升工程、增綠工程,七大工程並舉,就在旨在提升梁家河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滿意度。”文安驛鎮黨政辦的工作人員像實踐團介紹了梁家河近年來的民生工程。

“現在都是政策好,我們也趕上了好時代,搬進了新房子。”坐在梁家河小區廣場納涼的村民滿臉幸福地像隊員們講起了自家的房子和生活,這正是2015年以來梁家河積極推進居住區與產業區分離,每戶人家都有一套由延川縣政府和企業家共同出資修建的移民安置房帶來的巨大變化,梁家河也從一個小村莊變成了整齊劃一的小區。另外,根據實踐團的瞭解,該村還積極開展“文明示範戶、文明家庭、黨員示範崗、尊老愛幼”等評好比好活動,引導村民樹家風、正民風,著力打造文明村莊。

“梁家河這個小村莊的變化,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個縮影。”據悉,梁家河計劃到2020年同步夠格邁進全面小康社會,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成為現代鄉村治理和小康村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