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龍蝦價繼續狂飆,漲幅最高達18元

中國水產頻道報道,湖北地區小龍蝦養殖集中在漢川、監利、潛江、洪湖等地。其中監利養殖面積50萬畝,當地稻蝦模式佔70%、蝦蟹混養佔30%;漢川小龍蝦養殖面積約25萬畝,以蝦蟹混養模式為主。洪湖養殖40萬畝左右,稻蝦為主;潛江養殖面積超過30萬畝,稻蝦為主。

小龙虾价继续狂飙,涨幅最高达18元/斤,餐饮端却不敢贸然提价

據介紹,今年漢川地區小龍蝦養殖順利,成功率提高,此外監利、潛江今年都取得了60%以上的養殖成功率,相對而言,洪湖地區養殖成功率則不超過一半。

小龙虾价继续狂飙,涨幅最高达18元/斤,餐饮端却不敢贸然提价

相比7月,8月中下上旬湖北地區蝦價繼續飆升,漲幅最高至18元/斤。其中成蝦青蝦規格:2——4錢的價格為20元/斤(相比7月中下旬蝦價漲4元/斤,下同),規格4——6錢的價格為29元/斤(漲7元/斤),規格6錢以上的價格為40元/斤(漲12元/斤)。

成蝦紅蝦方面,規格2——4錢的價格為22元/斤(漲5元/斤),規格為4——6錢的價格為30元/斤(漲6元/斤),規格7——9錢的價格為41元/斤(漲8元/斤),規格在9錢以上的價格為55元/斤(漲18元/斤)。

在6月後,蝦稻養殖模式已經趨於結束,市場上的小龍蝦主要來自精養池塘的供應,難以滿足巨大的市場消費需求,因此蝦價開始飆升。隨著小龍蝦量的繼續消耗,市場供應量的缺口越來越大,蝦價也繼續上漲。

目前,除了精養池塘,蝦蟹混養也在陸陸續續為市場供應小龍蝦,但由於目前蝦蟹混養模式的小龍蝦還尚處於初步生長階段,蝦規格小,量也少,難以填補市場缺口。

每年6——8月,正值高溫季節,小龍蝦具有穴居避暑的習性,或者打洞繁殖,活動量相對減少,小龍蝦打洞藏起來,進地籠的數量減少,起捕率下降。此外,高溫天氣下,捕撈過程中容易對小龍蝦造成傷害,死亡率上升,這一定程度上也減少了小龍蝦的市場供應量。

小龙虾价继续狂飙,涨幅最高达18元/斤,餐饮端却不敢贸然提价

在餐飲店層面,雖然小龍蝦進貨價不斷提高,但為了維護正常的運營,餐飲店不敢輕易提高消費端的蝦價,如果漲價,容易造成客戶的流失。因此,在如今市場蝦價高企的背景下,小龍蝦餐飲店面臨進貨價格高,維持或微調售價的局面,利潤逐漸被壓縮。這一定程度上打擊現階段餐飲店對小龍蝦的積極性。

由於小龍蝦市場供應量日趨減少,市面上一些餐館或者流通商乾脆停掉了小龍蝦生意,或者採取限量供應而且是保價銷售。

進入8月,市場沒能有更多的小龍蝦貨源補給,市場的供應仍然由原有池塘的存貨支撐,因此小龍蝦價格依然在高位運行。

而每年的中秋節前後,消費端逐漸將注意力轉移在河蟹上,屆時小龍蝦苗以及成蝦價格將會迎來較大的回落。可以說,一年之中小龍蝦的“黃金時段”宣告結束。

小龙虾价继续狂飙,涨幅最高达18元/斤,餐饮端却不敢贸然提价

屆時,新一輪的稻蝦共生養殖模式開始運作,為第二年的小龍蝦供應未雨綢繆。蝦稻共養模式,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6——9月的蝦荒局面,也延長了養殖週期和利潤擴大化。但部分養殖戶對這種養殖模式理解不透徹,忽略了氣溫越高龍蝦越兇更具攻擊同類的習性,少投料或不投料,從而容易造成小龍蝦的損耗。

有專業人士建議,“採取蝦稻共養模式的養殖戶,應該要堅持投料在偏深的水域,水深50——80公分,投料時間控制在6點左右;堅持一畝地2——4斤料的基本量,從而確保很多小規格蝦苗避免被蠶食和攝食生長,因為3錢規格以下的小龍蝦尚未具備打洞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