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華起義 有影響的紅色革命風暴

​7月24日,驕陽似火。記者來到渭華起義教育基地,踏著160個臺階,前往渭華起義烈士紀念碑緬懷英烈。在教育基地裡,記者身邊不時有外地遊客匆匆而過。

紀念館陳列大廳內,記者在基地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渭華起義陳列大廳和西北工農革命軍舊址,聆聽並瞭解了1928年5月發生在現我省渭南市華州區高塘鎮的這場紅色革命風暴——渭華起義。

步入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舊址內,地上用青磚與鵝卵石鋪砌的“同志們趕快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標語,震撼人心……

西北革命鬥爭史上一座豐碑

時光回到20世紀20年代初。渭華地區是陝西省創建黨團組織最早的地區之一,也是大革命時期陝西農民運動最活躍的地方之一。1921年,魏野疇、王尚德、王復生等就在渭華地區以學校為陣地傳播馬列主義思想,他們做了大量艱苦的啟蒙工作,這為渭華起義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

1927年9月26日,中共陝西省委根據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召開特別會議,積極準備武裝暴動。會議後,中共陝西省委委派王授金、王泰吉等大批幹部充實渭華兩縣的領導力量。

1928年3月,中共陝西省委決定在黨的力量強大、群眾基礎較好的渭華地區發動起義,劃渭南(今臨渭區)、華縣(今華州區)、五一(今臨渭區固市鎮)、華陰(今華陰市)、臨潼(今西安市臨潼區)5縣為陝東暴動區,並決定成立中共陝東特派委員會專門負責領導暴動。這期間,中共陝西省委書記潘自力兩次親赴渭華地區指導部署起義工作。

5月1日,在中共陝西省委和中共陝東特委的領導下,渭華地區的人民在渭南的崇凝塬上召開了群眾大會,宣佈舉行起義,並建立了我省第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紅色政權——崇凝區蘇維埃政府。

5月4日,陝東赤衛隊在渭南的望崗嶺成立。

5月10日,國民黨李虎臣部與馮玉祥部激戰於潼關南五六里之北山,下午3時李虎臣部被擊敗。李虎臣部許權中旅的唐澍、劉志丹(當時叫劉景桂)當晚率領人員撤出戰鬥,向渭華地區進發。

5月11日,部隊抵達華縣瓜坡鎮宣佈起義,舉起西北工農革命軍的紅旗,摘掉了國民黨軍隊的帽徽,並對部隊進行了初步整編。部隊抵達華縣高塘鎮後,宣佈西北工農革命軍正式成立。

以劉志丹為軍事委員會主席、唐澍為總司令、許權中為軍事總顧問的西北工農革命軍,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對敵鬥爭,迅速形成以高塘、渭南塔山(今臨渭區長壽塬橋南鎮東南1公里處)為中心,東到少華山、西至臨潼東、南至秦嶺北麓、北及渭河兩岸,方圓200多平方公里,擁有數十萬人口的紅色武裝割據區域,先後建立區、村蘇維埃政權48個。絕大多數蘇維埃政權都有自己的武裝力量,軍民一條心,鬥土豪、殺劣紳,破壞敵人的交通幹線和通信設施。

在敵人的瘋狂鎮壓下,起義軍民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兩次擊退圍剿之敵,使國民黨陝西統治者喪魂落魄。一時間,紅色區域內反動政權土崩瓦解,地主劣紳威風掃地,反動教會蕩然無存,反動勢力一掃而光。

“渭華起義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革命骨幹和出類拔萃的領導人物。劉志丹、謝子長等革命先驅經過渭華起義的考驗和鍛鍊,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經驗,將革命的火種引向陝北,為創建西北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堅實基礎,為中國革命作出了重要貢獻。”渭華起義教育基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曹寧介紹說。

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

走進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舊址,一條巨幅標語“同志們趕快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震撼著記者的心靈。講解員劉萌介紹說:“它長20米、寬2.1米,全部都是用青磚與鵝卵石鋪砌而成。”

1927年11月,為了悼念死難的李大釗和38萬烈士,共產黨員陳述善、李維俊帶領高塘小學、谷堆小學兩校師生在高塘小學舉行追悼大會。會後,他們與兩校師生一起搬來青磚,又從附近的澗峪河畔撿來了鵝卵石,一磚一石在地上鋪成了“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巨幅標語。標語不但鼓舞了革命師生,更像一把不熄的火炬,在高塘塬上激勵著更多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赤衛隊員和革命群眾前赴後繼地進行革命武裝鬥爭。

1928年5月,渭華起義爆發後,西北工農革命軍司令部設在高塘小學。劉志丹等同志發現這幅標語後,又精心把這幅鼓舞人心的標語加以點綴,形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同志們趕快踏著先烈的鮮血前進啊!!!”15個大字,更增添了戰鬥的精神與革命的力量。

部隊撤退前,劉志丹帶領警衛員用黃土把這一巨幅標語掩埋了起來。此後反動軍閥和清鄉團屠殺無數革命者,試圖抹去一切具有革命色彩的標誌,但這一標語得以完好保留。1951年,人們發現了這幅標語,除去上面的黃土,使這幅鑲嵌在渭華大地上的巨幅標語重見天日。

這幅標語生動再現了渭華地區人民群眾堅守信仰、勇於革命的精神風貌,成為渭華起義革命精神的歷史見證。1998年,這條巨幅磚鋪字標語被列入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聽完這段紅色革命故事,淚水已模糊了記者的雙眼。這一革命先烈用鮮血與生命鋪就的標語,在供後人拜謁的同時,激勵我們要繼承先烈遺願,為革命事業奮鬥終生!一位遊客感慨道:“犧牲的烈士們大多都只有20歲左右,他們用年輕的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努力工作……”

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8年初,華州區民政局在烈士陵園內,建造了渭華起義烈士紀念牆。曹寧說:“紀念牆共有266塊烈士名錄,每一塊都記載著烈士生平及其豐功偉績。烈士紀念牆是對歷史的銘記,那些英雄當之無愧應受到人民緬懷和敬仰。”

為提升渭華起義教育基地品質,該基地管理辦公室對講解員進行了素質提高培訓,對講解詞進行了重編,在原講解詞的基礎上,對渭華起義的經過、背景、環境、共產主義思想火種傳播等內容進行了延伸,目的是讓參觀者全面瞭解渭華起義的過程,從而汲取精神食糧,堅定理想信念。

“渭華起義,是革命者白手起家開始武裝革命的,許多問題都是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解決的。渭華起義是西北地區首次軍民相結合的武裝起義,這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創新;在西北工農革命軍中設立了政治委員,開人民軍隊政治委員制度之先河,這還是一個創新;明確提出組織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爭方案,並做出10條具體規定,具有超越性,這又是一個創新。”中央黨校教授李東朗說,“渭華起義熔鑄的‘堅定信念、聽黨指揮、不怕犧牲、矢志奮鬥’的革命精神,是我們黨和人民的寶貴財富。”

“渭華起義給我們留下的‘堅定信念、聽黨指揮、不怕犧牲、矢志奮鬥’的革命精神,是我們做好新時代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渭南市華州區委書記霍文軍堅定地說,“華州一定會保護和建設好渭華起義這個紅色陣地,切實做到信念過硬、政治過硬、責任過硬、能力過硬、作風過硬,讓紅色基因和革命精神代代相傳。”

“300多名好男兒在渭華起義中獻出年輕生命,他們在敵人的暴行面前,表現出頭可斷、血可流、英雄氣概不可辱的革命精神。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鑄造了巍巍豐碑,他們的精神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7月24日,省直機關工委老幹處李如新說,“我們組織省直機關15家單位的30多名黨委業務幹部,來此開展主題黨課教育,就是要讓黨員幹部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與擔當。”

西安海關的丁國華說:“我們來這裡感悟‘堅定信念、聽黨指揮、不怕犧牲、矢志奮鬥’的革命精神,通過悟初心、建初心、守初心,才能以更加振奮的精神投入到實際工作中,為全省經濟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渭華起義教育基地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陝西省黨性教育示範基地、陝西省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這裡是廣大人民群眾緬懷先烈、進行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理想場所。在渭華起義教育基地景區外,還有三教堂、郭家莊小廟、藥王洞、高塘會館等4處革命舊址。

“紅色”在“綠色”中生輝

渭華起義教育基地南依秦嶺,北臨渭水,佔地面積近6萬平方米。記者一行驅車從西安出發,1小時20分後到達高塘高速路出口。從下高速開始,到駛入渭華起義教育基地,一路風光秀麗,景色宜人。“綠竹千頃”之地的竹溪裡景區與渭華起義教育基地毗鄰,小橋流水映竹林的秀麗風景和渭華起義雄壯的紅色文化相得益彰,更讓這裡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2018年3月初,華州區實施渭華起義教育基地項目改造提升工程,在保護烈士紀念設施、打造紅色旅遊精品的基礎上,實現對渭華起義紀念館、紀念塔的空間擴增,以紅色文化為主題,整合當地旅遊資源,打造高標準的融紅色、文化、旅遊為一體的綜合園區。

渭華起義教育基地改造工程,修繕起義舊址房屋67間,建築面積1200餘平方米,搬遷農戶房屋及附屬設施10餘處。工程設計分為:榆藍高速路渭玉段兩側綠化景觀提升,約15公里;赤高紅色旅遊路兩側景觀建築立面設計;渭華起義教育基地周邊園區景觀、基礎配套、建築等設計。讓紅色高塘小鎮在綠色環抱中熠熠生輝,這是華州區在這次改造提升工作中的指導思想,也是行動目標,從而實現紀念館景區配套設施及周邊環境的全面優化提升。

圍繞渭華起義教育基地改造提升工作,還有兩個重要的湖,因道路從中間通過,將其分為南北兩個,故稱為南北湖。南北湖的修建,使基地形成了河湖連通、湖泊鑲嵌的景觀格局,對提升渭華起義教育基地整個生態環境,起到關鍵性作用。同時,這也改變了周邊地域環境的小氣候,使這裡的氣候不再幹燥。如今,呈現在遊客眼前的是一道自然秀美的亮麗風景。

“渭華起義教育基地近年來參觀人數呈逐年增長之勢。2016年,全年參觀人數37萬人;2017年,全年參觀人數42萬人;今年上半年,參觀人數已達90萬人。我們正在創建4A級景區,計劃年底接受國家驗收。”曹寧說,“同時,我們也正在申報渭華起義改擴建項目,未來將建一個8000多平方米的新展廳,還要配套建設新的遊客接待中心等設施。建成後,商業街、民俗村、美食街、停車場等設施一應俱全,景區內規劃面積將達到10萬平方米。我們的目標是衝刺國家5A級景區。”(車喜韻 杜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