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衝市自治社區黨總支部:從「帶頭干」到「帶著干」

騰衝市自治社區黨總支部:從“帶頭幹”到“帶著幹”

7月初,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騰衝市明光鎮自治社區終於完成今年的夏茶採摘。想著今年夏茶增產超過50%,村民再一次回味著當年下定決心種茶帶來的成就感:靠著烏龍茶,前途越來越光明。

十多年來,帶領群眾增收致富、提高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升人居環境、提振村民精神面貌……在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方方面面,自治社區黨總支把戰鬥堡壘作用體現得淋漓盡致,帶領村民走上了一條致富路、一條發展路、一條“明光路”。

黨員幹部帶頭幹,脫貧有希望

自治社區位於明光鎮最北端,與緬甸接壤。黨總支書記餘華亮至今還記得,因為海拔較高土地貧瘠,玉米、水稻、洋芋等傳統農作物每畝產量只有150多公斤:“別說賺錢,都不夠自己吃。”

怎麼讓村民吃飽、讓村民富裕呢?2005年,機會來了。來自我國臺灣地區的臺茶公司在當地成立,需要茶葉種植基地。餘華亮判斷種植茶葉將有良好前景,就和總支其他黨員動員村民一起種烏龍茶。但因為沒有種茶經驗,也沒有接觸過茶葉,做了兩個月的思想工作,竟無一名村民願意種茶。

為了打破困局,餘華亮和村委會主任麻文旺率先種植280畝烏龍茶,並要求村民小組長帶頭種植。

2013年,自治社區相繼成立了烏龍茶種植專業合作社、烏龍茶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通過有償服務公司無償服務群眾的形式,在茶葉栽培技術培訓、質量管控、運輸和銷售之間,架起了溝通合作的橋樑。對內,合作社和黨支部面向群眾,負責種植新技術推廣、標準化生產的實施;對外,面向茶葉公司,負責保障茶業的品質,促成公司和茶農長期穩定的合作。因為合作社擔保,如今在自治社區,茶葉採收多少,公司就收購多少。

根據交易量,社區以每公斤0.5元的標準,向茶葉公司收取服務費。2017年,此項工作給村集體帶來經濟收入30多萬元,加上農貿市場運營、洗車場等其他收入,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0多萬元。

在黨組織的帶動下,村民也逐漸消除顧慮。如今,最早一批種茶的村民早已脫貧致富。據瞭解,2017年餘華亮僅種茶的收入就有50多萬元,扣除地租、人工等成本,純收入有十五六萬元,在他身上,“開著汽車去茶園”的夢想早已實現。

帶著群眾一起幹,前景更光明

餘華亮只是自治社區村民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村裡1074戶村民中有580戶種茶,茶葉種植面積近萬畝。每畝茶葉可以為村民帶來四五千元的收入,茶葉成了自治社區的支柱產業。

2017年,自治社區的村民靠著茶葉脫了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1549元,而在2007年,這一數字僅為2937元。

精準扶貧不僅體現在物質方面,自治社區黨總支更重視村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精神脫貧。2017年,自治社區的茶園被確定為明光鎮黨員實訓基地,鎮黨委政府協調5萬元資金,專門用於農技培訓,將農民培訓為茶農,將茶農培訓為專業技師。2017年,自治社區開展培訓765人次,培養種茶技師17人,茶農收入同比增長20%,與此同時,雲嶺先鋒黨建書架進入了每一個村民活動室。

在提升人居環境改變村容村貌方面,自治社區著力提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完成了村級活動場所提升改造,建成14個村民小組活動場所,高標準建成國門民族文化廣場。此外,社區還聯合駐地軍警部隊開展軍警民共建,成立治安聯防隊、“鄉村110”,構建了有效的邊境防控格局。

截至2017年底,自治社區貧困戶由原來的319戶1396人減至30戶104人,脫貧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

看到村裡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說:“跟著黨支部,我們的前途就像我們鎮的名字一樣,將會越來越‘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