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租賃時代,是否有利可圖?

從圖書、衣服,到手機和數碼單反相機,如今許多產品都能通過各種平臺進行租賃。再加上各種信用分的支撐,用戶甚至可以免押金獲得產品的使用權。那麼,在這種新租賃形式下的各種平臺,果真有利可圖嗎?

新租賃時代,是否有利可圖?

新租賃時代的崛起:沒錢又要過品質生活

在過去,人們所信奉的都是“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一套。很多人儘管自己的個人衛生都很成問題,但依舊無法接受他人使用過的東西。無論在什麼領域,“二手的”都像是一個貶義詞。

可是,最近這樣的情況似乎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使用二手物品”或“租賃物品”這樣的形式,而商家也很敏銳地將其包裝為“輕奢時尚新生活”。在這種趨勢下,從衣服到書本,甚至是到相機鏡頭,幾乎什麼東西都可以拿來租一下。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改變,其實歸根結底還是—窮。以衣服來舉例,一件品牌衣服動輒兩三千元人民幣,買下來穿的次數卻非常有限,很多人就會思考這衣服是不是值得買。但如果採用租的方式,算下來穿一次的成本就會降低到幾十元人民幣,甚至更低。而且,在自己穿膩了之後,就能馬上將衣服轉移給其他人。雖然心理上難免還會有些疙瘩,但這些道具本身又沒有掛著“我是二手”的標籤,也確確實實能為用戶帶來更優質與廉價的生活,相對於這種便捷,心理上的不適就不值一提了。

沒錢還要過品質生活,不只是一種虛榮。對於新租賃時代的受益者來說,這將能夠讓他們可以跨收入等級體驗更高消費層次的生活,進而獲得更優質的體驗。比如,在過去就有“單反窮三代,攝影毀一生”的說法。試想一下,如果是全部靠自己買,那麼可能很多攝影愛好者就很難接觸到什麼高端鏡頭,甚至成為他們進入更專業領域的阻礙。因此,租賃這種模式,難道是簡單的“虛榮”兩字可以概括的嗎?

所以,當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本身就樂於接受新生事物的年輕一代,自然而然就開始嘗試著擁抱新租賃時代起來。

新租賃時代,是否有利可圖?

新思維與新技術是新時代到來的基石

不過,光是消費者有這個意願,新租賃時代還不會到來。最為關鍵的,其實還是為用戶提供服務的上游企業的思維和技術也在發生變革。

在過去,租賃往往是一種一對一的行為,需要冒的風險也較為巨大。一旦租賃商品出現了損傷,出租方和租賃方雙方往往會各執一詞,爭執不休。相對於租賃商品時本身能獲得的利潤,發生糾紛時所付出的時間和金錢成本往往更高。結果,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將自己的東西租出去與別人共享。可是,現在情況變得有所不同了起來。現在很多平臺都有一套自己的信用體系,只有在用戶的信用積分達到某個等級時,才能夠租賃一些高價值商品。同時,由於目前《支付寶》、《微信》、銀行和租賃平臺之間都已經互相打通,即便是用戶出現了拒絕歸還租賃商品的情況,租賃平臺也能在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挽回損失,並給予用戶相應的“懲罰”。而對於用戶來說,通過租賃行為來累積自己的信用評分,也能幫助他們解鎖更多的服務。同時,還能讓用戶不用再去支付數額不小的押金。

所以新思維和新技術正是這個時代的基石,而用戶不斷膨脹的需求,又做大了這個市場,讓上游廠商更積極地投入精力和財力在其中,以提升用戶的體驗。

新租賃時代,是否有利可圖?

誰能成為新時代的勝利者?

因為技術儲備和信用體系的完善,如今就算是小微創業團隊,都能進入這個市場之中。但是,如何才能夠成為新時代的勝利者呢?

首先,入行者要搞清楚,新租賃時代的到來,並不代表著萬物都能租。比如說像護膚品與香水這樣的消耗品,都不可能成為租賃方的考慮對象,而且除了消耗特性,其品牌價值也相對較高,二手貨則難以保證其品質,所以這樣的商品只適合原裝摺價轉賣,而不適合用於租賃。而一些需要長時間使用的商品(比如某些生產工具),很多人也更傾向於購買而不是租賃。此外,一些租賃收入比較低的商品,租賃平臺也要考慮自己的物流成本。在這樣的層層篩選之下,租賃平臺能夠選擇的商品還是比較有限的。

其次,想要在一票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就不能只靠便宜,而是要靠更多個性化的方式讓用戶能夠記住自己(雖然便宜也是個性化的一種表現方式)。比如說某些書籍租賃平臺就提供給了用戶兩種選擇—用戶可以選擇租賃被其他用戶使用過,並記錄過讀書心得的舊書,也可以選擇直接租賃新書,並在閱讀後決定是否購買該書。再比如,某些服裝租賃平臺會和一些知名服裝品牌開啟深度合作,能夠與專櫃同步推出當季明星同款服裝的租賃服務。像這些個性化的體驗,才是用戶決定是否選擇某個租賃平臺的根本。

新租賃時代有一句口號,叫“花1 000元,過上月薪30 000元的品質生活”。雖然這樣的口號從目前來看,並不是人人適用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觀念的變革,以及上游廠商對於市場規律的摸索,新租賃時代將對人們的生活產生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到時候,“二手的”或將徹底成為一箇中性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