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發現:尋覓沙區雙碑的工業記憶

一提到沙區的雙碑,重慶人自然會想到那裡有個嘉陵廠,生產摩托的,風靡一時的嘉陵摩托帶給重慶人不少回憶。可雙碑的工業最遠要追溯到抗戰,據雙碑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1938年,25兵工廠遷建入雙碑。

重慶發現:尋覓沙區雙碑的工業記憶

該廠前身為建於1875年的江南製造總局龍華分局,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兵工企業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內遷至重慶沙坪壩雙碑嘉陵江畔。抗戰時期,該廠為軍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廠,主要生產各類子彈與炮彈,為抗日前線提供了大量彈藥補給,為抗戰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目前廠內保存有晚清至民國時期的各類子彈製造機器20臺,保存有修建於抗戰時期的防禦工事數十個,防禦工事分佈在長約400米、高50米的掛榜山腳。有防空工事40餘個,是當年第二十五兵工廠建的山洞廠房。據瞭解,防空工事分佈密集,皆坐東朝西,規格相同,開鑿於天然巖壁之中,工事由主洞及南北各兩個耳洞共四個組成,通長31.7米,主洞寬4.5米,高6米耳洞長7.1米,寬2米,高2.3米。工事人口處都設有稽查守護,兩邊耳洞放機器,中間為過道。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廠舊址保存較為完好,最難能可貴的是完整保存了抗戰時期生產子彈的一整套機器設備。嘉陵記憶,樹和樓都有一段歷史25兵工廠延續至今,是以嘉陵摩托、嘉陵特裝聞名於世的“嘉陵廠”。“中國嘉陵”被譽為“中國民用摩托車之母”,作為雙碑地區擁有140餘年歷史的老國企和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承載著重慶工業記憶的印記,擁有種類數量豐富的工業遺產資源,歷經風雨滄桑和歷史演變,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開發挖掘價值。

重慶發現:尋覓沙區雙碑的工業記憶

2012年8月,重慶嘉陵機器廠舊址被沙坪壩文化委列為沙坪壩區不可移動文物雙碑的樹,雙碑的樓,從來不缺少歷史。“雙碑這一片,除了工廠,就是職工的宿舍樓,那時通行的路很窄。後來,要走摩托、走汽車,廠裡就組織工人在下班後將路面拓寬。

重慶發現:尋覓沙區雙碑的工業記憶

”83歲的劉啟貴1958年進廠。她說,以前嘉江路還沒有名字,只是一條小道。如今的嘉江路兩旁綠樹掩映。當時她參與修的就是這條路。現在,劉啟貴還住在嘉江路旁邊的居民樓裡。“還是以前的樹和路,只是鋪上了柏油,車輛多了,每日來回散步的路線,和以前上工的路線也沒有多大區別。”劉啟貴感嘆,一切似乎沒怎麼變,只是沒了以前大隊上班的工人,少了些新下線的摩托車……△雙碑的樹,雙碑的樓,從來不缺少歷史據瞭解,雙碑街區道路兩旁的樹木最早可追溯到民國時期,樹齡最短的也有20餘年,其中2株黃果樹、1株皂角樹已列入市級名貴古木保護名錄;嘉陵老家屬區內不同時期的“蘇式樓”是沉澱時代和記憶相對久遠的載物,是曾經嘉陵人的驕傲和身份的象徵,其中50年代前建成的老舊房屋就有39棟,全都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嘉陵記憶,建首個兵工文化體驗基地重慶是軍工尤其是兵器工業佈局密集的重工業基地,隨著城市環境治理和企業產業佈局新的發展形勢,許多重工業生產廠區都移遷至主城區以外,嘉陵廠也是其中之一。2012年8月,重慶嘉陵機器廠舊址也已被沙坪壩文化委列為沙坪壩區不可移動文物,嘉陵廠撤離後,廠房和宿舍區留了下來。

重慶發現:尋覓沙區雙碑的工業記憶

子弟學校據瞭解,按規劃,雙碑街道將建成首箇中國兵工文化體驗基地。利用其嘉陵特裝廠保留較為完好的軍工之魂、兵器工業符號的特徵,建成兵工文化現場體驗片區,讓市民通過各歷史階段的系列機械設備,感受重慶軍事工業的心跳。同時,利用嘉陵機器廠舊址突出的建築風格特色,打造當代藝術創作基地和時尚風情街,利用老舊居民樓的青磚紅瓦,把具有老重慶特色的場地,做成“老重慶的樣板間”,發展具有歷史民俗風情的文創休閒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