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們先輩是如何買買買的

雙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們先輩是如何買買買的

眼看某寶購物節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你的購物車裡是不是塞爆了琳琅滿目的商品,恨不得把某寶也搬回家吧。大多數人這會已經自諳摸清了購物節的套路,研究透了購買攻略,孰不知,這是古人早已玩過的把戲,不信你來看。

“重日”皆為購物節

古人為滿足自己的購物可謂是費勁了心思,凡逢每月重日,即一月一(元旦)、二月二(春耕節)、三月三(上巳節)、四月四(夏鳳節)、五月五(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九月九(重陽節)等都進行商品促銷,所以都是名副其實的購物節,也因為都是每月重日,所以也稱為“重日節”。

促銷手段也多樣

古人促銷可不止滿減免單那麼簡單,手段五花八門,集中兜售商品叫“集期”,在集期日購物叫“趕集”,吆喝叫賣叫“吟叫”,推銷商品搞“關撲”等。

“集期”——古代商家最喜歡的時令生意

購物節說到底就是利用特殊的日子兜售商品,這是古人擅長的商品推銷手法之一。古代每個節日幾乎都被商人利用過,叫做“節令生意”。除常規節令之外,還有“集期”交易模式,即選日子進行商品交易。“雙十一”不過是古代交易模式遺俗變化來的“網上趕集”。集期,傳說開先河者是中華人文始祖之一的神農氏,他最早提出了“日中為市”的商品交易模式。《周易·繫辭下》記載:“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如今一些邊遠地區仍流行的“半日集”,正是源自這種原始的“日中為市”。

雙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們先輩是如何買買買的

《周易》(三國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陸德明音義 仿宋相臺五經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集期有定期和不定期之分。不定期是“聚期無常”,僅有一個大致的時間,具體日子每年每月都可能有變化。定期則有固定的交易日子,每月一集,半月一集等。集期在約定交易日的同時,還得指定交易場所,“市”“集”“墟”“場”“街”等都是集期的產物,是性質相同的商品交易場所。如果放到現代的互聯網上,那應該就是“平臺”了。當然還有一些如“早市” “鬼市”“夜市”“夕市”“窮漢市”“廟會”等特殊集市。其中的“窮漢市”係一種二手貨、便宜貨交易市場,消費對象大多是經濟條件不太好的草根。

集期對生意人和消費者來說都是難得的日子,如果錯過集期再來,俗稱“趕背集”,也叫“趕冷場”。清道光《辰谿縣誌·風俗》中有這樣的記載:“邑中地場。每值場期,遠近商販搬運糧食、衣布、牲畜、雜物,俱於日中輳集該處交易,謂之‘趕場’;其場分較大者,於場期次日尚有買賣,謂之‘趕冷場’。”這不就是現代趕“網上大集”、為買到心儀商品半夜盯在網上的“剁手族”的生動寫照啊。

雙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們先輩是如何買買買的

《辰溪縣誌》(清)曹行健纂修 清道光二年序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吆喝”——古代商家最普遍的叫賣手段

《燕京雜記》:“呼賣物者,高唱入雲。”現代商家搞促銷要“打廣告”,古代商家的“炒作”手法也有很多,如掛“幌子”、散發“小廣告”等。早在先秦時期,已出現了敲鑼、打鼓、搖鈴等用器物聲響叫賣的“聲響廣告”。屈原《天問》中便有“師望在肆” “鼓刀揚聲”的說法。但最簡單最普遍的方式是“吆喝”,通稱“叫賣”,又叫“市聲”、“貨聲”。今天在商品市場上仍能聽到的 “看一看,瞧一瞧”等就屬於市聲。

宋元時稱市聲為“吟叫”。宋朝商人最善於推銷商品,故叫賣聲十分有特點。宋高承 《事物紀原·博弈嬉戲》“吟叫”條稱:“京師凡賣一物,必有聲韻,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採其聲調,閒以詞章,以為戲樂也。今盛行於世,又謂之吟叫也。”據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三“天曉諸人入市”條:“諸趨朝入市之人,聞此而起。”為了吸引顧客,商販便要吆喝叫賣:“御街州橋至南內前趂朝賣藥及飲食者,吟叫百端。”

“關撲”——古代商家最熱衷的促銷手段

《史記》:“貪賈三之,廉賈五之。”除了叫賣,古代商家的促銷手段真是多種多樣。僅對消費者而言,就有“賒銷”(先貨後款)、“撒暫”(先嚐後買)、“送力”(送貨上門)、“關撲”(博彩銷售)、“紅票”(贈券)、“削價”(讓利銷售)等。其中,“撒暫”和“關撲”是宋朝最流行的商品促銷方式。

撒暫是飲食行業裡的慣見手段,讓人先消費,可以吃了再給錢。南宋吳自牧《夢梁錄》卷十六“分茶酒店”條記載:“有賣食藥香藥果子等物,不問要與不要,散與坐客,名之‘撒暫’。”而“關撲”則是以待售商品為賭注,約定方式,如拋擲銅錢猜正反面,消費者猜對了可免費或打折拿走商品。什麼樣的商品都可以“關撲”,《夢梁錄》卷十三“夜市”條稱,在南宋都城臨安,“大街關撲,如糖蜜糕、灌藕、時新果子、像生花果、魚鮮豬羊蹄肉,及細畫絹扇……諸般果子及四時景物,預行撲賣,以為賞心樂事之需耳。”

這種關撲的促銷方式抓住了人們喜歡碰運氣、討便宜的心理,令消費者執迷不悟。據《夢梁錄》卷一“正月”條:“街坊以食物、動使、冠梳、領抹、緞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門歌叫關撲,不論貧富,遊玩琳宮梵宇,竟日不絕。”

雙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們先輩是如何買買買的

《夢梁錄》(宋)吳自牧撰民國二十年上海進步書局石印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削價”又叫“降價”,就是打折,薄利多銷,行之有效。古代“商業之父”范蠡深諳此道,提出了“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史記·貨殖列傳》記載,秦漢商人早已意識到“貪賈三之,廉賈五之”,大概意思是,貪圖厚利的只能賺百分之三十,而薄利多銷可以賺百分之五十。購物節商品優惠、打折信息滿天飛,正是在充分利用消費者“愛便宜”的心理“大甩貨”,活學活用了古人“貪三廉五”的經營之道。

漢籍提醒你:“購物要理性,謹防要剁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