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们先辈是如何买买买的

双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们先辈是如何买买买的

眼看某宝购物节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你的购物车里是不是塞爆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恨不得把某宝也搬回家吧。大多数人这会已经自谙摸清了购物节的套路,研究透了购买攻略,孰不知,这是古人早已玩过的把戏,不信你来看。

“重日”皆为购物节

古人为满足自己的购物可谓是费劲了心思,凡逢每月重日,即一月一(元旦)、二月二(春耕节)、三月三(上巳节)、四月四(夏凤节)、五月五(端午节)、七月七(七夕节)、九月九(重阳节)等都进行商品促销,所以都是名副其实的购物节,也因为都是每月重日,所以也称为“重日节”。

促销手段也多样

古人促销可不止满减免单那么简单,手段五花八门,集中兜售商品叫“集期”,在集期日购物叫“赶集”,吆喝叫卖叫“吟叫”,推销商品搞“关扑”等。

“集期”——古代商家最喜欢的时令生意

购物节说到底就是利用特殊的日子兜售商品,这是古人擅长的商品推销手法之一。古代每个节日几乎都被商人利用过,叫做“节令生意”。除常规节令之外,还有“集期”交易模式,即选日子进行商品交易。“双十一”不过是古代交易模式遗俗变化来的“网上赶集”。集期,传说开先河者是中华人文始祖之一的神农氏,他最早提出了“日中为市”的商品交易模式。《周易·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如今一些边远地区仍流行的“半日集”,正是源自这种原始的“日中为市”。

双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们先辈是如何买买买的

《周易》(三国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陆德明音义 仿宋相台五经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集期有定期和不定期之分。不定期是“聚期无常”,仅有一个大致的时间,具体日子每年每月都可能有变化。定期则有固定的交易日子,每月一集,半月一集等。集期在约定交易日的同时,还得指定交易场所,“市”“集”“墟”“场”“街”等都是集期的产物,是性质相同的商品交易场所。如果放到现代的互联网上,那应该就是“平台”了。当然还有一些如“早市” “鬼市”“夜市”“夕市”“穷汉市”“庙会”等特殊集市。其中的“穷汉市”系一种二手货、便宜货交易市场,消费对象大多是经济条件不太好的草根。

集期对生意人和消费者来说都是难得的日子,如果错过集期再来,俗称“赶背集”,也叫“赶冷场”。清道光《辰谿县志·风俗》中有这样的记载:“邑中地场。每值场期,远近商贩搬运粮食、衣布、牲畜、杂物,俱于日中辏集该处交易,谓之‘赶场’;其场分较大者,于场期次日尚有买卖,谓之‘赶冷场’。”这不就是现代赶“网上大集”、为买到心仪商品半夜盯在网上的“剁手族”的生动写照啊。

双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们先辈是如何买买买的

《辰溪县志》(清)曹行健纂修 清道光二年序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吆喝”——古代商家最普遍的叫卖手段

《燕京杂记》:“呼卖物者,高唱入云。”现代商家搞促销要“打广告”,古代商家的“炒作”手法也有很多,如挂“幌子”、散发“小广告”等。早在先秦时期,已出现了敲锣、打鼓、摇铃等用器物声响叫卖的“声响广告”。屈原《天问》中便有“师望在肆” “鼓刀扬声”的说法。但最简单最普遍的方式是“吆喝”,通称“叫卖”,又叫“市声”、“货声”。今天在商品市场上仍能听到的 “看一看,瞧一瞧”等就属于市声。

宋元时称市声为“吟叫”。宋朝商人最善于推销商品,故叫卖声十分有特点。宋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吟叫”条称:“京师凡卖一物,必有声韵,其吟哦俱不同,故市人采其声调,闲以词章,以为戏乐也。今盛行于世,又谓之吟叫也。”据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天晓诸人入市”条:“诸趋朝入市之人,闻此而起。”为了吸引顾客,商贩便要吆喝叫卖:“御街州桥至南内前趂朝卖药及饮食者,吟叫百端。”

“关扑”——古代商家最热衷的促销手段

《史记》:“贪贾三之,廉贾五之。”除了叫卖,古代商家的促销手段真是多种多样。仅对消费者而言,就有“赊销”(先货后款)、“撒暂”(先尝后买)、“送力”(送货上门)、“关扑”(博彩销售)、“红票”(赠券)、“削价”(让利销售)等。其中,“撒暂”和“关扑”是宋朝最流行的商品促销方式。

撒暂是饮食行业里的惯见手段,让人先消费,可以吃了再给钱。南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六“分茶酒店”条记载:“有卖食药香药果子等物,不问要与不要,散与坐客,名之‘撒暂’。”而“关扑”则是以待售商品为赌注,约定方式,如抛掷铜钱猜正反面,消费者猜对了可免费或打折拿走商品。什么样的商品都可以“关扑”,《梦梁录》卷十三“夜市”条称,在南宋都城临安,“大街关扑,如糖蜜糕、灌藕、时新果子、像生花果、鱼鲜猪羊蹄肉,及细画绢扇……诸般果子及四时景物,预行扑卖,以为赏心乐事之需耳。”

这种关扑的促销方式抓住了人们喜欢碰运气、讨便宜的心理,令消费者执迷不悟。据《梦梁录》卷一“正月”条:“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

双十一攻略再好,都不如看看我们先辈是如何买买买的

《梦梁录》(宋)吴自牧撰民国二十年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选自《汉籍数字图书馆》)

“削价”又叫“降价”,就是打折,薄利多销,行之有效。古代“商业之父”范蠡深谙此道,提出了“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汉商人早已意识到“贪贾三之,廉贾五之”,大概意思是,贪图厚利的只能赚百分之三十,而薄利多销可以赚百分之五十。购物节商品优惠、打折信息满天飞,正是在充分利用消费者“爱便宜”的心理“大甩货”,活学活用了古人“贪三廉五”的经营之道。

汉籍提醒你:“购物要理性,谨防要剁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