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早餐桌上的「揚州八怪」《三聯生活周刊》聚焦揚州之味

看看早餐桌上的“揚州八怪”《三聯生活週刊》聚焦揚州之味

看看早餐桌上的“揚州八怪”《三聯生活週刊》聚焦揚州之味

看看早餐桌上的“揚州八怪”《三聯生活週刊》聚焦揚州之味

近日,《三聯生活週刊》998期封面上刊載的“《早餐裡的中國》武漢、西安、廈門、貴陽、揚州之味”吸引了不少文藝青年和吃貨的關注。記者昨瞭解到,此次《三聯生活週刊》聚焦揚州之味,走訪了趣園、冶春、花園茶樓、共和春、蔣家橋、獅子樓等茶社和酒店,詳細介紹了揚州早茶的精緻、儀式感以及文化底蘊。據瞭解,這並不是《三聯生活週刊》第一次關注揚州美食,此前該雜誌還關注過揚州春季的時令江鮮。

聚焦揚州之味

“三聯”圖文解讀揚州早茶

貴陽的七日食粉記、腸旺面的一碗好戲,廈門不鮮不食的古早味,揚州早茶的精緻與儀式、面子和底蘊、早餐桌上的“揚州八怪”,西安的麵食,武漢的“過早”……記者昨從《三聯生活週刊》看到,該雜誌聚焦揚州之味,用圖文解讀揚州早茶。

“熱乾麵、牛肉粉、肉夾饃、蟹黃包……你多久沒好好吃一頓早餐了?”《三聯生活週刊》以此為開頭,打開了中國早餐的話匣子,讓讀者們垂涎三尺。雜誌的導語中介紹,去年同一時期,他們做過一期《宵夜裡的中國》,今年,他們想要看看早餐裡的中國是什麼景象。

在介紹揚州時,採訪記者蔡芃的印象是“揚州是一座早睡早起的城市”,“晚上9時之後,揚州的大部分街巷就進入了靜謐,彷彿人們要為享用晨間的美味而養精蓄銳。揚州早餐是社交化和一人食的兩派。社交化是在茶社裡的筵席。相比廣州早茶用小推車送上點心來選擇的隨意,揚州早茶是工整而華麗:小菜已經提前擺好,接著是各色茶點和時令特飲,最後,目不暇接的麵點則把筵席推向高潮。”

從歷史文化出發

多位學者介紹揚州早茶文化

打開雜誌,“早餐裡的中國”首先以通版的趣園早茶宴席為開端,入鏡的5位先生為揚州大學的教師。

據瞭解,此次採訪是以揚州歷史文化為出發點,瞭解揚州和揚州美食,記者的採訪幾乎是體驗式的,從到達當日的夜宵,到品嚐和走訪趣園、冶春、花園茶樓、共和春、蔣家橋、獅子樓等茶社和酒店的早茶、鹽水鵝等菜點,非常仔細。

“這次採訪由我的同事華幹林教授牽頭,記者們是他的學生推薦而來。”作為圖片上的5位老師之一,揚大旅遊烹飪學院的周愛東老師告訴記者,圖片中有一本書是華幹林教授所著的《煙花三月下揚州》,關於揚州文化的部分,供《三聯生活週刊》記者進行了參考。此次接受採訪的還有華幹林、馬健鷹等多位學者,以及茶社經營者和老揚州。

早餐桌上的“揚州八怪”

仔細解讀茶點的前世今生

在《三聯生活週刊》的圖文介紹中,作者將豆腐皮包子、翡翠燒賣、千層油糕、京江 和京果粉、粢飯、餃面、鹽水鵝、月牙蒸餃等菜點稱為早餐桌上的“揚州八怪”,分別進行飲食文化、習慣和特色方面的介紹,同時從飲茶如筵、老揚州人的裡子和麵子,仔細解讀揚州早茶的精緻與儀式、面子和底蘊。

文中,作者以趣園茶社的早茶為例,一場正式的早茶要吃上一兩個小時,介紹揚州早茶的佐茶小菜是頭盤,要按“四、六、八”的雙數盤來提前擺好,隨後沏茶,上油端子、粢飯、京江 和京果粉叫醒客人的胃,隨後上熱飲或老雞湯,再端上各類包子、燒賣、蒸餃和其他麵點。“這樣的陣仗來源於揚州鹽商對吃食的講究,顯示著揚州人的面子和底蘊”。

此外,作者還提及,早茶筵席多是待客時的選擇,或是讓遊客體驗揚州文化的一張招牌。揚州早餐的日常,更體現在一碗樸素但美味的幹拌麵或是陽春麵裡,面的滋味不應被早茶的光芒所掩蓋,而蟹黃湯包是揚州每家茶社最受歡迎的麵點之一,“先開窗,再喝湯,輕輕移,慢慢提”是吃蟹黃湯包的訣竅。

揚州大學教師馬健鷹介紹,揚州城自古是重鎮,得益於京杭大運河,是一座“因河而興,因鹽而富”的城市,早茶起源於鹽商時代,是歷史遺存也是城市特色。來源: 揚州網-揚州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