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正紫砂壺和化工壺的區別以及使用化工壺的危害

一提起紫砂化工壺,很多人就會談壺色變,因為在很多人眼裡,化工壺就是有毒的紫砂壺。判斷紫砂壺是否有毒是否對人體有害,不能光看是否為化工壺,而是要知道原料裡是否含有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或者說重金屬是否超標。

據介紹,為改善制壺泥料的顏色,人為添加的化工原料包括氧化鉻綠、氧化鈷、二氧化錳和工業碳酸鋇等。而這些添加被壺友關注,起於2010年5月23日、30日央視每週質量報告的兩次曝光。記者隨機購買的15件紫砂壺和紫砂杯,在上海材料研究所檢測中心檢測的結果,除兩件原礦紫砂茶具外,其餘樣品重金屬溶出量都出現異常。其中黑色壺錳離子溶出量達到2.62mg/L,藍色壺的鋇離子溶出量高達6.39mg/L。而在未遭受汙染的天然泥料中,鋇、錳、鈷、鉻等重金屬的溶出量微乎其微,幾乎很難檢出。這些重金屬如果人工合成至一定量的形態存在,會破壞人體的酶系統,從而產生很多毒性,包括神經毒性,如果長期慢性作用可能致癌。

添加“化工料”本是為了增美增色,一旦做過頭則成了毒壺。紫砂泥是從日用陶礦土中精選出來的,品質主要受兩方面影響:一是所在礦區、礦層,即使是同一種礦料,有的較純淨,有的混雜;二是礦料加工工藝過程。自古至今,紫砂泥的配製是制壺人的一項絕活,“秘不相授,各有心法”,全憑壺藝家自己豐富的經驗。常見的配泥法有三類:一是純淨的泥質加工處理;二是摻入顆粒並與不同泥質混合;三是適量摻入金屬氧化物,使其色澤豐富,提高明度。

純正紫砂壺和化工壺的區別以及使用化工壺的危害

泥與泥相拼,會產生各種色澤變化,常見的有:本山綠與紫泥相拼,製成團泥。如果與白泥相拼,適量加入氧化鈷,可製成墨綠泥;適量加入鉻錫黃,可製成枇杷黃色;適量加入鉻綠,可製成菜茄泥。而紫泥中適量加入氧化錳,可製成褐色拼料泥;適量加入氧化鈷及氧化錳,可製成黑料泥。洑東紅泥適量加入鐵紅粉,可製成硃紅泥。這類配製泥,色澤鮮亮,燒成溫度偏低,一般1150℃左右。但添加物應宜在千分之五以下為好,否則成陶後,因抗熱震性差,易裂變,使用時間久表面會產生龜裂、色髒等現象。

紫砂礦土中添加化工原料,低端壺品較普遍。有些化工泥是劣質陶土與化工原料混合後,冒充紫砂泥銷售給以使用模具製作粗貨為主的作坊,這些價格低廉的“紫砂壺”往往在車站碼頭、旅遊景點的商店銷售。這種泥不屬於紫砂泥的範疇。紫砂界有人認為紫砂壺經過千度燒造,泥料中所添加的“化工料”或散去或已形成較為穩定的化合物等,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傷害,胡先生認為此說不是科學結論。

雖然經千度高溫燒造,關鍵是紫砂陶壺胎疏鬆,如何能斷定“化工料”不滲入茶湯?又如何斷定壺隨著不斷使用胎質發生變化而有多少“化工料”析出?或析出後因溶於水的量多少,是否對人體造成危害?因為至今未發現紫砂壺有毒副作用的個案,作為食具安全的問題未受到相關部門重視。所以,一方面是制壺者的自律,添加“化工料”需有度,另外也期盼國家食品食具安全檢測機構或者相關主管部門,能儘快出臺標準來規範用於泡茶的紫砂壺產品,而不僅僅是從產品設計或藝術學的角度看待紫砂壺藝術作品。那麼該如何預防買到化工壺呢?

純正紫砂壺和化工壺的區別以及使用化工壺的危害

據瓷庫中國專家介紹,很多打著“紫砂”名義的產品,都是用普通的陶土加一些瓷,再在表面噴上一點紫砂漿粉飾,一些不良商家甚至為了達到類似紫砂的顏色,在產品中添加化工原料。

太低價格的紫砂含量很少,為了達到紫砂的效果,就會添加著色劑,行內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但大多數普通市民卻不知道這回事,對於添加著色劑的壺不必過於恐慌,這些也是陶瓷,不會帶來太大的健康危害。據悉真正的紫砂壺用一兩個月,就會變得潤澤,很多人都問如何辨別紫砂壺好壞,但其實是要“靠感悟”的,主要是看造料純不純正,做工是否精良。

據專門做紫砂壺的工藝師介紹,好紫砂肉眼看上去比較潤,沙粒飽滿,雖然摸上去沒有沙粒的感覺,但可以看得到有一粒一粒的砂。旋轉壺蓋,聲音聽起來“很舒服”。

純正紫砂壺和化工壺的區別以及使用化工壺的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