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學習心得徵文選稿:《梁家河》——一部人生奮鬥的經典史詩

《梁家河》学习心得征文选稿:《梁家河》——一部人生奋斗的经典史诗

《梁家河》学习心得征文选稿:《梁家河》——一部人生奋斗的经典史诗

劉應珊

初拿紀實文學《梁家河》時,只是好奇想隨手翻翻,可是看著看著便欲罷不能,一邊讀一邊熱血沸騰,激情澎湃。這是一部催人奮鬥的史詩,樸素的敘述,身臨其境的場景,質樸的人物語言,拉近了與我的距離,看著不禁熱淚盈眶。

梁家河,一個有“大學問”的地方,一個把根留下的地方、一個把心留住的地方,一個催人奮進嚮往的地方。

也正是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習近平度過艱難困苦的7年,打出了人生最強的底色,留下深深烙印;是他明志、辨方向,下決心,改變村民生活的7年。髒,教會了適應;累,磨練了意志;苦,熔鍛了品格;難,成就了方法。讓一個普通人錘鍊成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真正共產黨人;也造就了他陝西“根”,延安“魂”。闖過了“跳蚤、蝨子叮咬關,生活飲食關、挑糞砍柴關、勞動與科技創新關、思想上一碗水端平關”;使他強身健體、固本培元;與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同勞動、與村民在炕頭暢談,補鈣壯骨強關節,穩步堅持永向前。讓他成就了“頭頂一碗水不灑”,在艱苦歲月中磨礪出一片為未來奮鬥的華彩,成為“無論我走到哪裡,永遠是黃土地的兒子。”銘記“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誓言。

閱讀《梁家河》,“看到了人民群眾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眾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很多實事求是的想法,都是從那個時候生根發芽的”。閱讀《梁家河》,喚起時刻牢記黨的初心和使命,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自覺校正自己的座標原點,繫好人生的每一粒“釦子”,始終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一切向前走,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

習近平強調,“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閱讀《梁家河》使我想起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剛剛上初中的我,每年到了“三夏”大忙時參加學校組織的夏收,到生產隊割完幾塊地後,挑麥子回打麥場,雖說不足百斤,可路不好走,又不能放下休息(因麥穗朝下,放下會斷麥穗頭浪費);只能換著肩挑,肩膀很快就磨腫了,好痛好痛。

任何美好的東西,都不會唾手可得,都需要經過不懈努力。他說:“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

就如當今脫貧攻堅,它不是寫一兩首打油詩、搞一兩次家訪、拍一兩張照片、送一兩次糧油就能完成,而是要以“抓鐵有印,踏石有痕”的精神來完成。在發展產業上,要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才能無愧於我們脫貧奔小康一個也不掉隊的好時代。

“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的力量源泉。”在極不平凡的爬坡過坎中,習近平坦言:“我就是一個農民”。閱讀《梁家河》,我看到了習近平把苦與累看作人生最好的歷練。讀《梁家河》主要是讀人,而讀人重在通心,進入那段歷史深處,直抵心源,進行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我認為:《梁家河》是精神脈博,是永遠的;是靈魂撞擊,心靈對接,生命叩問。透過感悟《梁家河》,可以知中國、看世界,可以知黨知人民。

“讀史使人明智”。《梁家河》就是一部人生奮鬥的經典史詩,給人智慧與力量;《梁家河》是一部催人奮鬥的發展史,是一本鮮活的歷史啟智書,豐滿敦實、活力四射,值得研讀。

魯迅先生彷彿早就給《梁家河》寫下評語:“中國自古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