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飛機」的四川基因

“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團來到安徽蕪湖

8月8日上午10點,中電科蕪湖鑽石飛機制造有限公司。這裡是“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道”主題採訪團到達蕪湖當天採訪的第一站。一進門,該公司紀委書記閆偉就用四川話和記者打起了招呼。來自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的閆偉去年從成都來蕪湖掛職,在這裡已待了一年多。

地處安徽蕪湖市蕪湖縣的這家飛機制造公司有著四川“基因”。2013年12月,“鑽石飛機”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和蕪湖市共同投資10億元組建,是位於四川的中電科航空電子有限公司的下屬企業。4年多來,這家飛機制造公司已成長為國內通用航空產業骨幹企業。□本報記者羅之颺

國內首個取得“雙重國籍”的飛機

8日上午10點多,穿過適航複合材料測試實驗室後,公司副總經理曾銳直接將記者一行帶到飛機生產車間。在這裡,已經裝配好的各種型號固定翼飛機整齊地停放成一排,光線照射下,潔白的飛機外殼像鑽石一樣發出耀眼光芒。

“鑽石”之名源於蕪湖公司的技術合作方——奧地利鑽石飛機工業公司。這是一家在全球通航飛機制造業排名第三的公司。根據中國電科在通用航空領域的戰略佈局,蕪湖公司引進了奧地利公司兩型技術先進、用途廣泛的輕型通用飛機。

“這就是我們蕪湖鑽石飛機中,最閃亮的一款。”在生產車間裡逛了大半圈後,曾銳在一架白色固定翼飛機前停了下來,向記者隆重介紹了蕪湖鑽石飛機中的“寶馬”機型:DA42。

DA42機型有兩個發動機,能坐4人,不僅安全性能高,還在國內通航發展史上具有節點性意義——它是國內首個以國外型號合格證(TC)為基礎、隨後取得中國生產許可證(PC)的飛機機型。曾銳介紹說,按民航法規要求,國內生產外國民用航空產品必須先取得中國PC,TC和PC分離一度給航空器製造帶來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挑戰。為此,民航局PC審查組和公司一起分析並解決了TC和PC分離下出現的設計控制、製造過程控制和供應商控制的各類難點。DA42機型的獲證,“相當於一個人有了雙重國籍,兩邊都認。”

先天優勢和後天支持成就“跨越千里”

一家四川企業的下屬公司,為何會紮根千里之外的蕪湖?

該公司董事長平麗浩的上一個身份給了記者答案。在調任新職前,平麗浩是位於南京的中國電科第14研究所的副總工程師。而14所是國內高端雷達的創始單位,擁有一大批掌握高端製造工藝的人才。

“從南京開車過來只要1個多小時,很方便。”不僅平麗浩,蕪湖公司現任總經理和不少技術骨幹都來自14所,很多人平時工作在蕪湖,週末生活在南京。

地緣優勢,給了蕪湖公司人力資源,而當地的航空工業積澱則提供了產業基礎。在鑽石飛機公司成立之前,蕪湖就已經有5720、華東光電等企業,其中在飛機維修方面有30多年經驗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720工廠距蕪湖鑽石飛機公司僅40多公里,蕪湖公司第一任總經理便來自這裡。

通航產業前期投入大,回報週期長,在人才和產業基礎這些先天優勢之外,平麗浩認為,鑽石飛機有今天的“閃亮”,更得益於當地政府發展通航產業的決心和大力度的政策扶持。

設立通航產業扶持基金,搭建產業創新平臺,人來了給人才政策,飛機賣了給稅收抵扣補貼……蕪湖市將通航產業發展列入市政府“1號文件”後,從市到縣都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蕪湖縣航空產業園建設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幾乎“三天兩頭就要往公司跑”。平麗浩說,“有什麼困難找到當地政府部門總能幫上忙。”

“同胞兄弟”攜手各取所長優勢互補

8月8日中午,告別採訪團記者後,中電科特種飛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師李杉格又一頭扎進了地面測控車。李杉格當天上午才從成都趕到蕪湖,要製作一個測控車和通航飛機連接的演示系統,用來給客戶展示。

成都團隊到蕪湖,蕪湖團隊去成都,這從蕪湖鑽石飛機公司成立以來就是常態。實際上,蕪湖公司和位於成都的特種飛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對“同胞兄弟”,都是中電科航空投資發展(四川)有限公司投資的企業。

雖然相隔數千裡,但“一根藤上兩個瓜”的性質註定了兩家企業會有緊密的聯繫。蕪湖公司正在使用的低空空管系統就來自特種飛機公司,鑽石飛機上要加裝特種任務電子載荷,也可以由四川的特種飛機公司代勞。

“我們這種MPP多用途飛機就相當於一個模塊化的搭載平臺,可以根據客戶需求,快速更換任務設備,需要什麼就加裝什麼。”曾銳告訴記者,這種合作發揮了各自長處,促進了雙方合作向縱深邁進。

記者在蕪湖公司生產車間看到,起飛重量達兩噸的大型固定翼長航時無人機由特種飛機公司完成系統總體設計後,正由蕪湖公司進行任務設備加改裝,在載荷測試和系統集成後就會推向市場。這樣的合作也讓原本漫長的大載重無人機生產過程縮短,“預計下月初就能試飛。”曾銳介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