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一個孩子,毀了三代人,你在和孩子哭窮嗎?

老公家有個遠房表姐,多年未見面,據說小日子過得還蠻滋潤。

年前她帶著全家過來武漢旅遊,順道來了我家一趟。沒想到,一見面她就開啟祥林嫂模式,不停地抱怨日子過得緊巴巴,兒子上幼兒園學費貴。

明明大人們在聊天,當看到她兒子在沙發上玩彈床遊戲,她就突然來一句:“兒子啊,別把沙發摔壞啊,媽媽沒錢給舅舅家買新的喲!”

看到兒子在玩具房玩推土車,她連忙跑過去,一把拍掉孩子拿玩具的手:“弄壞弟弟的車子,媽可賠不起!”這一幕幕的場景,把我和老公搞的非常地尷尬。

窮養一個孩子,毀了三代人,你在和孩子哭窮嗎?

剛進門時還熱情活潑的孩子,在他媽媽一次次的“恐嚇”下,變成霜打的茄子,不敢抬起頭來。

我不禁有點可憐這孩子了。不是因為他的調皮被媽媽責罵,而是因為,他媽媽經常教導他:“因為我們窮,所以,我們不配!

其實她家也並不是真窮。夫妻二人一個月的工資也有兩萬,房貸也還得差不多了。本來不必把日子過得如此緊張,更不用讓孩子省吃儉用。

可是,物質上的匱乏是可以解決的,精神上的貧窮卻是極為頑固的。

就像表姐自己說的,她的這種摳門的基因打孃胎來的,父母從小就教育他不配穿好的吃好的。從小就很窮,窮怕了,現在省著點花有錯嗎?!

在我看來,這大錯特錯。

有句老話:再窮不能窮孩子,再苦不能苦教育。意思不是說要讓孩子養成奢侈的惡習,而是說孩子處於人生觀的塑形期,父母對物質、金錢的看法將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

特別是表姐這種虛假的匱乏感,將讓孩子喪失必要的進取心和感知力。

窮養一個孩子,毀了三代人,你在和孩子哭窮嗎?

父母經常哭窮,孩子會怎樣?

身邊還有一個真實的例子,是我的表弟。

我的姨丈小時候家裡很窮,媽媽每天熬粥,就放一小勺子米,再加上幾大勺子的水,熬成一大缸子的稀飯。

等他爸爸下班回來,先勺出來小半碗的粥給他當午餐,而媽媽和孩子們只能就著粥水吃兩個田薯。

正因為早年體會到家裡的艱苦,姨丈年少早熟,發奮圖強考上了當地公務員,由一個小小測量員開始,最後當上了局裡一把手。

按理老爹是單位領導,家裡的經濟條件不會太差。可是姨丈卻一心想讓表弟多吃苦,在他看來,只有艱苦的環境才能磨礪意志,稍微好一點的生活都會毀掉兒子。

為了教育表弟早日自立自強,從小學開始姨丈一直謊稱家裡經濟不好,每月只寄去500元的生活費。

於是,除了300元的伙食,150元的固定教材費,小表弟就攥著50元的零錢過日子。

看著同學們下課嘻嘻哈哈結伴出去逛街玩,他心裡一萬個羨慕,卻礙於袋中羞澀,面子問題不敢同去。漸漸地,他與同學們越來越不合群,變成了一枚宅男。

窮養一個孩子,毀了三代人,你在和孩子哭窮嗎?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貧窮為何讓孩子感到自卑?”

有個匿名用戶的回答十分扎心:

從來不敢說我要,只敢說真好!

父母大概永遠不知道,他們哭窮,本意是教會孩子更珍惜現在的生活,感恩父母為他的付出,體會父母“窮養”背後的用心良苦。

卻想不到

孩子在父母創造的“窮”環境中,慢慢地收窄自己的慾望,磨鈍了原來的野心,縮小了自己的格局視野,一輩子也跳不出窮人思維。

窮養一個孩子,毀了三代人,你在和孩子哭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