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一對中年夫妻做一種營生,1斤麵粉賣到10元錢,怎樣做到的


在晉南農村流傳著一種美食小吃,蕎麥麵餄餎,當地老人講,這個小吃已經有了五六百年的歷史了,至今在黃河東岸的萬榮縣和臨猗縣廣為流傳。餄餎面是用蕎麥麵製作而成,因為是粗雜糧,有防治高血壓、冠心病的作用,所以很受當地村民喜歡。【荊衛定授權發佈】

這對中年夫妻男的叫侯小民,女的叫黃杏娟,萬榮縣金井村人,他們家裡只有1.8畝的土地,所以平時有大量的空閒時間,夫妻二人就用祖傳的老手藝,走村串巷,趕集上會壓餄餎賺錢。

這個季節正是當地農民管理果樹的繁忙季節,特別是暑天溫度高時村民為趕著幹活,就喜歡吃這蕎麥麵餄餎,既能充飢還能防暑降溫,涼調一碗食用方便。

餄餎面在製作的時候按照一定的比例將白麵和蕎麥麵揉和在一起,大約一塊有四斤半左右,然後放在餄餎床上用機器壓製,四斤半的麵粉一次壓完他們叫一床餄餎,涼吃的時候能調8碗。

他們夫妻生有兩個孩子現在都在運城上私立學校,侯小民說自己年輕時沒有好好上學,現在沒有多少文化,為了給孩子提供良好的學習教育條件以後有個好前程,所以才把他們送到運城市去上學,自己下苦受累也要為他們創造條件。現在兩個孩子一年在運城市的學雜生活費接近5萬元,僅靠那1.8畝莊稼根本無法保證。


13歲的時候,候小民就跟著爺爺學會了製作蕎麥麵的手藝,所以用壓制餄餎面養家餬口就是他的首選,到現在他賣餄餎面已經36年了。平時他們趕集上會,下來就是走村串巷。

現在妻子很熟練的能夠壓蕎麥制餄餎面,成了主角。趕集上會一天能賣上2000多元錢,平時走村串巷也能賺到600多元。這樣一年下來辛辛苦苦賺上10多萬元。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現在他們每天早上四點鐘就出門,天氣炎熱農民們幹活下地都趕在早上5點多鐘,下地的時候他們會買上蕎麥麵餄餎帶到地裡吃早餐,今天他們來的這個村子叫范家莊,在這裡要一直壓制到下午2點才回家。

他們出來帶著小麥麵粉和蕎麥麵,現場壓制,侯兄弟說這樣就是讓村民看著製作過程,裡邊沒有任何化學添加劑,大家吃著放心。他們壓制一床4斤半,一斤賣4元錢。如果村民自帶麵粉他們一斤收取加工費4元錢。

黃杏娟說:沒有色素的蕎麥麵餄餎剛壓出來就是這樣黃色略帶點咖啡色,放置數小時後它才會慢慢完全變成咖啡色。夏天吃的時候就是涼調,放上芥末,醬油,米醋,辣子油,花椒等等調料就可食用。冬天把蕎麥麵餄餎在羊肉鍋里加熱調製成羊肉餄餎面也很好吃。

壓制出鍋的蕎麥麵餄餎要攪拌上熟油,熟油就是加熱開的食油,這樣放置的蕎麥麵餄餎不致於粘連在一起。

他們在加工蕎麥麵餄餎的同時還賣著涼粉和米皮等夏季時令小吃,蕎麥麵餄餎,涼粉,米皮都是5元一碗。村中這位年近80的老人說:這夫妻兩個的蕎麥麵餄餎好吃,在我榮河這一代很有名氣,人也厚道,我都吃了7年多了,今天不吃就想吃哩。

他們的餄餎面現場調製好就能吃,很多老年人很喜歡這樣站在巷道里邊吃邊聊,村中四位老年人站在巷道里品嚐蕎麥麵餄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