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161首必背古詩詞第二首《七步詩》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lù chǐ yǐ wéi zhī

漉 豉 以 為 汁 。

qí zài fǔ xià rán

萁 在 釜 下 燃 ,

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本 是 同 根 生,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相 煎 何 太 急 。

還有另一個版本:

小學161首必背古詩詞第二首《七步詩》

七步詩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事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這個版本流傳較廣)

還有這麼寫的:

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小學161首必背古詩詞第二首《七步詩》

要求:

1、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2、識記詩詞中重點字詞的解釋。

註釋

持:用來。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狀食物。

漉:過濾。

菽(豉):豆。這句的意思是說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類植物脫粒後剩下的莖。

釜:鍋。

燃:燃燒

泣:小聲哭

本:原本,本來。

煎:煎熬,這裡指迫害。

何:何必。▲

小學161首必背古詩詞第二首《七步詩》

翻譯:

1、鍋裡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

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

2、鍋裡煮著豆子,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

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小學161首必背古詩詞第二首《七步詩》

3、作者檔案: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玉霞溫馨提示:在記憶作者的時候,可以概括這麼幾個字:人,時,地,事。

比如這篇,我們就對號入座。

人——曹植。

時——三國時魏。

地——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bo 音,二聲)縣

事——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在文學史上與曹操併成為“二曹”。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後人評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4、賞析:

(1)

此詩純以比興的手法出之,語言淺顯,是寓意明暢,無庸多加闡釋,只須於個別詞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詩人取譬之妙,用語之巧,而且在剎那間脫口而出,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語,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勸戒避免兄弟鬩牆、自相殘殺的普遍用語,說明此詩在人民中流傳極廣。

通過燃萁煮豆這一日常現象,抒發了曹植內心的悲憤。

(2)

這是一首傳頌千古的諷喻詩。

曹丕和曹植本事親兄弟。曹植少年時就很聰明,能出口成章,下筆千言。曹丕當了皇帝后,怕曹植威脅自己的地位,先迫害曹植。於是讓曹植在七步之內做成一首詩,否則就把他處死。曹植應聲而起,沒走到七步就做好了這首詩。

在詩中,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鍋裡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鍋下面的豆稈。豆子和豆稈本是生長在同一根上,現在豆稈卻在鍋下面燃燒,煎熬鍋裡的豆子,而鍋裡的豆子無力反抗,只有悲傷哭泣。曹植用這個比喻,安置曹丕於他是親兄弟,應該是骨肉情深,真誠相至,但現在卻是骨肉相殘,表達了內心的悲憤。相傳曹丕聽了面有愧色。

這首詩比喻貼切,用語巧妙,通俗易懂而又有深刻寓意,後人廣為流傳。

(七步詩的真假向來為人所爭議。)

小學161首必背古詩詞第二首《七步詩》

要特別需要牢記的:

1、背誦默寫。

2、重點字詞: 燃 豆萁 釜 泣 煎 何

3、本詩名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翻譯句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5、填空:

(1)、《七步詩》作者是( )的( ),字(),三曹指的是:()

(2)在詩中,曹植把自己比喻成(),把曹丕比喻成(),表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