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園的算盤

碧桂園的算盤是什麼?200萬元鑽頭高於一條人命,香奈兒伴手禮打發一場事故。

8月2日,是碧桂園六安那6名建設者的頭七。按照傳統殯喪習俗,這一天是他們在人世間最後的日子,他們會“回”到他們的家,“吃”最後一餐飯。

同樣在8月2日,碧桂園啟邀請來自全國的媒體記者,參與他們“走進碧桂園,全國媒體行”活動。

大多數趕赴現場的媒體,更多的是希望聽到碧桂園包括六安項目在內的工程事故的回應。

然而,他們首先聽到的是碧桂園的人才戰略,扶貧事蹟。在聽這些以前,他們還要先參觀碧桂園在東莞的項目。

對此,十萬加財經(微信號:wdcentury2)接觸的多位地產媒體人士表示,這是碧桂園拙劣的公關表演的開始。

根據目前流傳出來的行程安排,碧桂園全國媒體行活動為期3天,除了午宴、晚宴與自助餐,其中還包括參觀SSGF項目、碧桂園總部及碧+體驗館。

碧桂園很壕,對於邀請來的媒體,一出手就是香奈兒的伴手禮,據說還附帶有2000元的“車馬費”。

碧桂園的算盤

碧桂園的算盤

不過,十萬加財經瞭解到,現場不少媒體拒絕了碧桂園的壕禮。

當然,碧桂園邀請你來,給你送大禮,明顯不僅是讓你吃吃喝喝的。碧桂園必須表現他們對事故真誠的反思及懺悔,必須讓全國人民來見證。

儘管碧桂園一再強調其工程安全、質量保證、人才培養,但無論是被邀請的媒體朋友還是碧桂園,誰都心知肚明,回應六安項目事故,才是三天活動行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六安項目的事故,發生在7月26日晚上11點40左右,一場特大暴雨和瞬時大風,讓該城區內的碧桂園項目發生圍牆及居住區活動板房發生坍塌,16人被送至醫院,其中6人未能搶救回來。

這6人,我們至今未能從公開渠道知道他們的性別、年齡。他們其中,可能是某位留守兒童一年難得見上幾面的陌生父親,也可能是某對年邁父母翹首以盼的寶貝兒子。

他們都是最基層的打工者。

生前,他們或許算得上是碧桂園的人。但在這以後?抱歉,碧桂園不可能是他們的家,他們的一切與碧桂園無關。

即使在8月3日,在邀請來的全國媒體面前,碧桂園再次道歉了。

碧桂園總裁莫斌現場鞠躬:

“針對事故,我們作為建設方,深感痛心和自責,我們富有監管不到位管理不到位,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此,我代表集團向死難者表示哀悼,向家屬和工友表示慰問,向社會公眾表示深深歉意。”

六安事故後,碧桂園高週轉模式引起廣泛討論並遭受質疑。但在這場發佈會上,碧桂園方面作出澄清:安全事故和高週轉無關,公司一貫強調有質量的高週轉。

有質量的高週轉?那麼媒體問,為什麼碧桂園會外界被妖魔化,責任是誰?

楊國強的回答很理直氣壯:

我很難回答你。我花的錢不是我的,做的東西不是自己的。我每天都在為社會更好而忙,我是天底下最笨的人。

本來我可以去亞馬遜漂流,跟著房企大哥去爬珠穆朗瑪峰。結果我每天每天,賺的錢不是自己的,做的東西不是自己的。還要做農業,機器人。

我現在變成小學生,每天還要學習機器人,我也不知道為了什麼。我自己在家寫毛筆字,寫

你問我,我也不知道說什麼。

對啊,楊老闆表現得很委屈,我都做到這個份上了,你們一個個還希望我怎麼樣呢?“你問我,我也不知道說什麼。”

楊老闆的理直氣壯來自於哪?是送出去的那些香奈兒?還是因為發佈會在熟悉的佛山召開,致使他恍惚之中以為是在對著手下員工發表講話?

無論碧桂園如何辯解,一個事實無法迴避。

6月24日,碧桂園上海奉賢項目發生的坍塌事故造成多名人員傷亡,並被安監部門認定為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根據安監部門報告,該項目“存在任意壓縮工期,隱瞞危險性較大的工程不上報”等違規行為,對事故發生負有責任,建議給予行政處罰。

時間再往前推,4月5日,莫斌簽發《關於提高週轉速度、加快有質量供貨的緊急通知》;4月8日,碧桂園集團專門開了“高週轉”專題會議;4月11日,莫斌再次簽發《關於提高集團各單位工作效率、促進項目高週轉的通知》和《關於項目報建高週轉的通知》。

“施工工期自有客觀規律,違背這一規律就會受到懲罰,需要業界反思,一旦出現問題後悔就來不及。”來自房產同行的人士指出,高週轉模式,如果單從財務管理的角度來說,有它的合理性,能夠提高資本回報率,但不能以犧牲工期作為代價,一旦過分推崇高週轉,過度追求規模和簡單複製,把房子做成快消品,就會給行業帶來信用危機。

碧桂園方面在全國媒體面前表示,在政府調查報告出來之後,的確施工方在趕工方面有個安排,這是擅自的安排。楊老闆還補充道:“這個不是我們的本意,我們的本意是質量安全至上。”

是啊,都不是你們的本意。反正,不是外人乾的,就是不聽話的手下乾的。

前兩日,一位從碧桂園離職的人士在朋友發佈了一條消息,其中提到,一位資深碧桂園項目總吹噓挽留公司資產的故事。

說是打鑽孔的時候,機器升上來後發現鑽頭沒了,鑽頭被深層岩石卡住了。於是,叫了個農民工下去掏。那井有40米左右深,沒穿專業抗壓防護服,農民工下去把勾勾在鑽頭上,拉上來一會兒就不行了,死了,屍檢說心肺破裂。

這位離職人士在朋友圈裡寫道:

說到這,項目總洋洋得意地說,死亡賠償

碧桂園的算盤

這就是碧桂園的算盤吧?1條人命可換一個鑽頭,200萬元的鑽頭,需要4條人命才抵得上。6條人命呢?邀請全國媒體來走一圈,人手一份香奈兒。或者這還比一個鑽頭廉價吧?

項目好著呢,碧桂園好著呢,楊老闆賺的錢都不是為了自己呢,外界沒有全方位瞭解碧桂園呢~

若真是這樣的價值觀,在全國媒體面前,莫斌就算把腰彎得再低,也撐不起碧桂園的質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