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最近在紐約地區發生了三起與“亞裔”和“種族”有關的事件,想和大家聊一聊。

1

第一件發生在華人聚居的布魯克林班森賀。8月5日,這個地區的四個地方突然出現了同樣的塗鴉,都是一句不堪入目的侮辱華裔的標語: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被塗鴉的地方都是華人的住宅或華人商店、超市外,而從統一的字樣來看,這些塗鴉顯然是有人提前做好了模板,再到各處去噴塗的,是一場有策劃有準備的歧視。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第二天,布魯克林區政府召開記者會,紐約州眾議員寇頓、紐約市議員崔馬克、布魯克林區長亞當斯等民選官員都對這樣的行為表示憤怒,並且要求警方將此作為仇恨犯罪,嚴厲查處。記者會上也有很多華裔民眾到場,舉著“停止仇恨”“仇恨不屬於這裡”的標語以示抗議。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2

第二件事還是發生在布魯克林。8月3日,在Flatbush區一家華人開的美甲店裡,店員和非裔顧客起了衝突,大打出手。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目擊者上傳在Facebook上的視頻)

事情的起因據悉是這樣:當天晚上,一位非裔婦女帶著孫女到這家店,在店員做完指甲、修眉修到一半時,孫女突然表示不滿意,稱不會付錢並大罵起來。店主林先生對她們說修眉可以免單,但美甲已經完成,必須付錢。在遭到拒絕後,店主打電話報警並攔住想要離開的祖孫二人,對方又叫來另一名非裔女子。據林先生表示,本來雙方沒有肢體衝撞,但來增援的女子先動手打了他太太,幾名店員才合力出手打走了她們。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目擊者上傳在Facebook上的視頻)

這場店家與顧客之間的矛盾,卻在警方查看監控並帶走林太太和這名孫女後,似乎上升到了另一個層次。衝突的後半段場景被目擊者發上Facebook後引起軒然大波,許多非裔民眾認為,視頻裡是華人店員舉著掃帚圍攻三名顧客,最後被逮捕的卻只有林太太,是警方處事不公。

幾天後,非裔民眾與當事人之一的非裔婦女在美甲店門口抗議,要求店主關門,示威者甚至多到警方不得不設置路障並增援,後來還讓美甲店臨時關門以防現場失控危及人身安全。但關門也無濟於事,當天傍晚,不少民眾又在非裔女州眾議員Diana Richardson的號召下,趕到出事店面附近的另一家華人美甲店前示威。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目前這件事還在發酵,非裔民眾的抗議仍在繼續,而林太太將於9月25日出庭。

3

第三件事的主角叫Sarah Jeong,是一位韓裔記者,專職於科技類的報道和寫作。8月第一天,《紐約時報》宣佈Jeong將在9月加入他們的團隊。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雖然Jeong已經是科技網站Verge的資深作者,不是第一天入行,但她要加入《紐約時報》的消息一出,就掀起了一片抗議——有人翻出了她的Twitter記錄,指出她從2013年起,就經常發佈針對白人、尤其是白人男性的內容。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對Jeong的抨擊聲一夜之間就愈演愈烈,第二天她發佈了一份聲明,解釋自己作為亞裔女性一直受到諸多騷擾和敵意,而她從前採取的應對方式,就是用和對方一樣的激烈語言來進行諷刺,但她現在已經意識到,這樣的方式是錯誤的:“雖然我的本意是諷刺,但我使用的語言正是那些騷擾我的人所用的,對此我很後悔。這些言論並不是針對普通民眾的,因為不是所有人都做出過騷擾行為。我能理解對那些不知道我所指上下文背景的人來說,這樣的推文有多傷人,我再也不會這樣做了。”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聲明發出的同一天,《紐約時報》也表態稱不會改變僱傭Jeong的決定。這被不少批評者認為是“左翼媒體”《紐約時報》一次赤裸裸的“護短”。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這三件事之間當然沒什麼聯繫,但從這裡面,似乎可以看出亞裔面對種族問題的三個層面,或者說,是三種難處。

第一起“塗鴉”事件裡,亞裔是純粹的受害者,而且從中不難看出亞裔在許多情況下所處的弱勢地位。事發的班森賀地區是華人聚集之處,過往的大多是華裔,敢在這樣的地方公然噴塗辱罵華人的標語,無異於“找上門”來欺負。星期二警方公佈了監控錄像,呼籲民眾提供有關嫌犯的線索。警方沒有說明嫌犯是什麼族裔,但無論是白人、非裔或是西裔,在移民人口占比多達36%的布魯克林,亞裔/華裔都再一次成了被特別針對的對象。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第二起美甲店互毆的事件,這周才似乎有了對店主有利的“反轉”。被包圍抗議到關店的林先生表示很冤枉,他說,事件上週五晚上發生,在週末期間被媒體爭相報道,但主流媒體採用的來自Facebook的目擊者視頻,只錄到了後半段店員用掃帚反擊顧客的部分,沒有記錄前因後果;他還表示自己在接受採訪時其實也有試圖澄清,這些最後卻沒有出現在報道里,他覺得很不公平。因此在前往當地華人組織求助時,林先生公佈了店內的完整監控錄像,以證明是顧客先動手。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林先生提供的店內監控錄像)

我們試圖聯絡過涉事的非裔女子及其家人,希望他們也能出面講述當時的情況,但還沒有回應。這件事的是非黑白暫時還沒有定論,顧客聲稱不滿意是否在理,究竟誰動手在先,動手理由是什麼,店員圍毆是否反應過激,這些都要等待更多證據。

但拋開結論不提,這件事裡還是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點。首先,為顧客“維權”的視頻在主流社交網絡上迅速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林先生卻因為英文不好被主流媒體“忽視”,如果他說的是實情,這無疑再一次說明華裔、特別是新移民的發聲渠道十分有限,需要整個華人群體的更多協助。

其次,無論過錯方是誰,華人業者(尤其是不諳英文、不熟悉社會環境的移民)的溝通技巧、面對特殊情況的應急能力、自我保護能力、乃至對美國商業和社會環境和規則的瞭解,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再次,許多非裔在抗議時手舉“Black lives matter”的標語,讓事件有了一些上升為種族衝突的趨勢。聯想到梁彼得事件,這個走向不免讓人擔心,儘管抗議者也有明確表示“這不是種族衝突”,但多多少少會在兩個族裔之間造成某種對立情緒。其實自梁案以來,在美華人群體已經越來越意識到理性維權的重要性,知道華裔必須團結其他族裔,不能把自己孤立於外;但在有這樣的具體事件發生——尤其是現在非裔民眾示威大大升級,發展到附近另一華人美甲店遭無辜牽連(據悉是因為店名相似而被誤解),被堵住店門無法營業的情況下,硬碰硬顯然不是辦法,忍氣吞聲卻又不公,在維權的同時如何妥善處理與另一族裔的關係,對於華人又是一次考驗。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最後,非裔州眾議員Richardson在事件發生後的作用非常明顯,組織抗議,發表聲明。此類事件發生後,民選官員——尤其少數族裔官員的表態往往很受注意,Richardson是積極為非裔受害者發聲,還是帶有個人政治目的的站隊,這很難下結論。而在這樣的情況下,華裔官員又應該持何立場,能夠做些什麼來調和矛盾,也很值得思考。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第三起韓裔記者Jeong的事件與前兩起有很大不同,最明顯的自然是她美籍韓裔(生於韓國,3歲移民來美)的第二代移民身份。在亞裔群體中,像ABC一類的非一代移民,常常被認為是對種族問題認識最多、也是最具“女權”等進步思想(progressive)的一群人。之前我們報道過一次白人高中女生因為穿旗袍參加舞會被抨擊的事。從我們的觀察來看,對此不滿、指責該女生不尊重或褻瀆中華文化的,有不少都是ABC,而所謂“新移民”們,則普遍表示可以諒解或是並無不妥,甚至認為有其他族裔對中華文化感興趣不是壞事。當時在網絡上也有關於少數族裔有時是否對種族問題過於敏感的討論,當然需要說明的是,亞裔受到歧視是不爭的事實,無論是否偶爾反應過激,大膽指出並反抗種族歧視,總體來說絕對是一件好事。

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說回Jeong的事例,這件事反映出的又是另一個問題:亞裔應該如何看待其他族裔,又如何表達有關他們的觀點。不管Jeong是真心懊悔或只是想平息事態,她的道歉聲明說得很有道理,即:無論本意為何,用激烈語言無差別針對整個族群的行為都是錯誤的。在筆者看來,一些支持Jeong的媒體用“右翼媒體忽略她的初衷,只抓著激進推文說事”來為其辯護,也並沒有必要,畢竟很大一部分被她罵到的“白人”或“白人男性”確實是躺槍,說到底,對任何族裔的歧視都叫種族歧視,何況以冒犯回擊冒犯,也未必是聰明的做法。然而,Jeong糾正了她的錯誤,但還有一些亞裔可能仍在用著這種“以暴制暴”的反擊方式。

一直以來,華裔群體對於其他族裔其實都有一些無意識的輕微歧視或微侵犯(microaggression),這在第一代移民裡尤為明顯,諸如“老黑”“老墨”一類的稱呼就是一例。就像Jeong一樣,即使我們知道自己討論的是某一部分非裔和西裔,但養成這樣的語言和心理習慣,顯然無助於我們與其他族裔的相處。從某種程度來講,我們也確實需要多一些對所謂“政治正確”的敏感度。

如今的華人普遍對種族歧視已經有足夠的意識,但在消除歧視之上,妥善處理更多與種族相關的問題,與各族裔真正和諧的交融,也是更高的目標。(原標題:從最近三起有關種族的事件 看在美華人的三個難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