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西藏:盘点我翻过的山走过的水

摩旅西藏:盘点我翻过的山走过的水​二十天5000多公里的旅途,让我走过了戈壁,驰骋过草原,穿越了一座座隧道,也跨过了无数的大桥,更翻过了众多的山,看过了太多的水。800公里戈壁高速,让我体验了速度与激情,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让我看到了广袤与祥和,一条条超长笔直的隧道,一座座连山跨海的大桥,让我感受到了天堑变通途的惬意和民族强盛的自豪与尊严。现在,我来盘点一下我翻过的山和看过的水。祁连山,这座长宽数百公里的山脉,很多地方海拔超过5000米,山顶终年积雪。她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一样,横卧在甘肃与青海两省间,用涓涓雪水滋养着那里的人民,亘古千年,守护和见证这河西走廊的繁华与发展。翻越这座山,我遭遇了瓢泼大雨的洗礼,更接受了疯狂冰雹的暴力扫射,她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摩旅的后悔,感受到了出行的狼狈与艰难。但同时我也感谢这座山,在如此残酷的折磨中,最终让我内心升腾起不屈的斗志,磨砺出我苦熬的决心,学会要紧牙关再挺一挺,翻过山顶,终于见到明媚的阳光和绮丽的风光。她让我明白,遭遇困境不要怯弱不要退缩,勇敢的向前全力攀爬,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才能见到胜利的曙光,才有资格有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岷江,这条发端于四川岷山的大江,沿途不断汇聚千山万水,形成了水量充沛的大江,它流经汶川映秀都江堰,汇入长江,用浩浩江水滋润着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但这条奔腾的大江,更以其愤怒的波涛摇动着重要的入蜀要道213国道,造成多处塌方,路基悬空,更让人民的生命财产饱受损失。对于这样一条大江,我们敬它爱它,但也烦它恨它,这如《狼图腾》中草原人对狼的感情一样,狼维护着草原生态的平衡,也威胁着草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狼是草原人心中的神,是他们的图腾。这浩浩汤汤的岷江,岂不是天府之国人民心中的图腾?二郎山,这个浪漫而又通俗的名字,自带神秘的传说。它威猛高俊,浩渺苍翠,像一位阅尽人世沧桑的老人,缓缓讲述着川藏线起点的悲壮故事。这座山,山间云雾缭绕,谷底飞湍瀑流,道路崎岖窄小,车辆缓慢小心,它用威武雄壮的形体,严肃认真的告诫每一个初次踏上川藏线的人们:这条天路不是闹着玩的,稍不留神便会死无葬身之地。幸而山腰间一条幽深的隧道静静躺在那里,用厚实的臂膀为过往行人撑起一条安全通道,安慰着每一个受惊吓的人们。人在自然面前渺小且伟大,曾经愚公移山,如今机械科技的力量早已让我们能更加轻松快捷的穿越自然屏障。大渡河,这条流淌着红军战士献血的河流,与泸定桥一样,见证着我党军队的浴血奋斗与流血牺牲,更撑起了年轻的共和国。面对这河这桥,他们确实没有太多的景色值得我们观赏,但那奔腾的河水,那铮铮铁索,却无言的见证这曾经悲壮的历史。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他们用血肉之躯为红军在绝境凿出坦途,用信仰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生命。默立江边,静抚铁索,我心中肃然起敬,为牺牲的将士恭敬默哀,为他们的奉献含泪致敬。有人疑问,军人凭何优先?我严肃回答:就凭他们为国家为人民,随时准备献出生命!折多山,藏语意思是弯曲的山,我想可能更多是说上山路弯弯曲曲,真可谓九曲十八盘,当地有语道:吓死人的二郎山,翻死人的折多山。这座山海拔4270米,虽然不高,但意义重大。因为翻过这座山,就进入了真正的藏区,就是我们常说的“康巴汉子”区域。山顶七月飞雪早已是寻常景象,山间雨水充沛,也是易发生塌方泥石流的地方。站在山顶,还能看到海拔七千多米,常年积雪覆盖的贡嘎雪山。二郎山虽然在其前,但山上已经有隧道贯通,所以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线上真正意义的翻越的第一座山。当然,再过几年,这座山也将不再翻越,因为折多山隧道正在修建,可能很快只能从山腰穿山而过,无缘欣赏山顶风光了。雅鲁藏布江,这条发端于西藏地区,藏语意思为从天上流下来的大江,被藏族视为“母亲河”。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深大峡谷、世界最长大峡谷两项世界纪录的认证。我虽不曾见到此峡谷,但在雅江县,听当地人的津津乐道,看得出他们对雅鲁藏布江的热爱。这条大江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最后注入孟加拉湾,这让我想到了曾经报道的印度人的恐慌。曾传言我国将在雅鲁藏布江建立水利工程,想把江水引到新疆和黄河流域地区,改善生态环境,灌溉农作物,而正因这一传言,让印度人民坐立不安,怕这江水到了他们国家只剩下涓涓细流了。看着汹涌澎湃的大江,我自豪于祖国的强盛,更倾心于藏族人民的山水情怀。三座大山:剪子弯山、卡子拉山、海子山。这三座山绵延相连,像三个长袖善舞的藏族卓玛一样,用她们柔美的身段,高挑的身姿秀出了高原云端天路的奇异壮美。这一段一百多公里的高海拔天路,是川藏线最壮美的天路,山间云山雾海,山顶绿草如茵,山路蜿蜒绵长。而且在这群山环绕中,还有著名诗人五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美丽传说,吟诵着他深情意浓的诗作,穿行于高原亦真亦幻的仙境中,自有一番朦胧的诗情画意。在海子山下山处,纯净安详的躺着一对姊妹湖,她们清澈碧蓝,与万仞石山相依相伴,阴柔与阳刚完美融合,造就出了世间最美的景致。两条大江:金沙江与澜沧江。金沙江由雪山融化雪水形成大江,与通天河、沱沱河都是一脉相承,最后归于长江。从巴塘出来,跨过金沙江大桥,便进入了西藏境。而澜沧江从海拔5200高原处发端,于群山万壑间冲出一条狭窄的河道,一路激流勇进,到达芒康县,这里河道窄雨量大,而川藏线也只能依江而建,这样的结局造成了川藏线芒康境路段的全线塌方。曾听抢修的工人们讲,因为澜沧江的破坏,此段路年年修年年坏,前脚刚疏通,后脚一场大雨就又断了。看着赤褐色的江水,我心生胆怯,更想到几年前发生在湄公河的惨案,这澜沧江正是湄公河的上游,它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最终又入中国南海,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因此也被称为“东方多瑙河”。东达山,海拔5130,这座山是川藏线海拔最高的山。山顶经幡凌冽,游客扎堆,因为能登顶此山,意味着川藏线最大的顾虑高原反应,已经消散了。很多游客纷纷在此合影留念,而穿着单薄皮肤龟裂的藏族小孩子,手中拿着一束束雪莲,正在卖力的兜售着。一位衣着光鲜的女士邀请男孩一同照相,男孩木然的站着并合影,随后便死死扯着那女士的衣服,嘴里狠狠地说着一个字“钱”,五块不行,十块才悻悻而去。在那个写有海拔的标志前,一位藏族老阿妈拿着粗劣的藏式小饰品,站在正照相的人们前面,嘟嘟囔囔的叫卖着。照相的游客多次请她暂时离开,完成照相,但老阿妈怒目以对,站在镜头中央,岿然不动,无奈几十块的买卖完成后,老阿妈才慢腾腾的挪出了镜头。这东达山,给予人们的不仅是高海拔,还有内心的恼怒与冰冷。怒江,听着名字总让人不寒而栗。艰难小心的走完了传说中危险重重的七十二拐,在平缓的山底,我终于一堵怒江的面容。河道宽阔,江水平缓,一派祥和,哪有怒可言?但依江而修的路确实艰险,因山体全是巨石,道路便在巨石山凿开一条通道,而道路上方则是悬空倒挂、面目狰狞的巨石,人称老虎嘴,听说前几天还有一辆货车因为太高而卡在这一带,不敢动弹。复前行,看到了怒江大桥,不过已经损坏,傍边有临时搭建的应急钢架桥一座,桥边写道“谨慎通行,请勿拍照”。伴着奔腾的怒江,我到达八宿县,此县的旅游招牌赫然写着:“神奇八宿,勇者之旅”,我想走过了七十二拐,领略了怒江,可称勇者,天下还有多少难走的路,我勇者无畏!米拉山,这是川藏线上最后一座山,海拔5013米,这是很多骑行者梦寐的山,因为翻过这座山,迎接他们的将是一路平缓的下坡,直抵拉萨城。在这座山上,我看到了漫山遍野的经幡,更看到了漫山遍野的垃圾,到达的游客有多少,垃圾便会有多少。山顶不远处,团坐着一簇簇游客,他们正悠然卧于草地,身边随处可见的易拉罐,食物袋。一路走来看到路边垃圾,我起初愤怒痛斥,现在已经变得淡然麻木,我想这就是人性的堕落吧,见怪不怪,这也可能是很多人说的成熟吧,就像刚做老师看到学生不学习自己总会雷霆之怒,但几年后便成了佛系老师一样。回首一路,翻过的山何止这几座,还有宗巴拉山,拉乌山,业拉山,安久拉山、色季拉山等,每一座山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静默于天地前,虽不言却有大美。看过的水何止这些,它们轻灵俊秀,含羞明艳,孕育着天地万物,描摹着壮美河山。走过千山万水,尽阅快意人生,此生,我足够欣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