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事業單位的工資這麼低還那麼多人不跳槽去企業?

超級愛媽媽


無論在事業單位、國企、外資、民企,找工作最重要的因素是匹配和適合,而工資只是擇業決定因素的一部分。

一位在國企做HR的女性朋友,前兩天剛剛辭職進入事業單位工作,還是合同制的。我就問她為什麼放棄了薪資較高的國企工作,而選擇以合同制的形式進入事業單位工作,她有些無奈的表示,還不是為了平衡生活和工作,當下,事業單位這份工作更適合她,所以她就選擇了事業單位的工作。

結婚3年,在國企常常需要加班,一直沒能要上孩子,家裡有要孩子的壓力,在單位還有非常多的工作壓來,雙重的壓力甚至讓她有些輕度抑鬱。最後,她決定必須找一份工作強度相對小一些,不需要長時間加班,可以多陪陪丈夫,照顧家庭的工作。有的人也許會說她的態度不對,在逃避。我覺得那還是因為我們不瞭解對方,我們的判斷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判斷別人的決定。

事業單位的工資那麼低,還那麼多人不跳槽去企業的原因會有很多的。平衡工作與生活,不缺錢、離家近、和愛人在一個單位工作等等,都可能成為當事人的決定。

當然也會有一些有其他意圖的人,例如,有人迷戀於事業單位的輕壓力輕工作強度,在這裡可以偷偷懶;也有的人迷戀於事業單位的名稱,覺得說在某個機關工作比較有面子。建議這樣的人,早日調整和規劃職業發展之路,不然當面臨被淘汰時,會更加茫然、無措。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精英菌點個贊哦~


無憂精英網


身邊有很多朋友在基層事業單位,工資偏低,但就是不願意跳槽,是為什麼呢?

1、自身原因

事業單位不像私企,待遇是有保障的,尤其是有事業編制的,退休後的養老金更不得了。這樣的溫室環境使得一些人沒了鬥志,就一直在這個舒適圈安逸。久而久之,發現自己的能力沒有多大提升,應聘企業都夠不上要求了,所以更加不敢跳槽了。

2、家庭原因

接著上面說,有的人可能想跳槽,但是家裡一大家子人等著養活,就不敢冒這個險了。還有的人,尤其是女生,迫於家庭壓力,家裡堅決不讓她從事業單位辭職,所以只好就範。很多事業單位加班少,適合顧家的人。

3、社會環境

現在買房壓力大,事業單位公積金比較高,還貸輕鬆點。還有就是事業單位社會地位比較高,也比較好找對象。

還有一點,有的人喜歡在家鄉工作,那些在三四線城鎮的人沒有那麼多好的就業機會,那樣的環境反而是關係人情重要而非能力重要。

文:湖北中公事業單位


事業單位信息彙總


我就是你所說的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這個問題我最有發言權,確實如你所描述的,我們這豫南縣城事業單位每月工資扣除“五險一金”後拿到手的只有二、三千元,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抱怨事業單位工資低,還是有很多人情願呆在體制內不願意跳槽去企業呢?我分析,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怕無法適應企業裡的競爭壓力,在事業單位工作久了,適應了體制內的工作,一旦跳槽到企業,以前上學時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都落伍了,怕無法適應企業裡激烈的競爭環境。

二是現在經濟不景氣,企業也沒有以前好做了,擔心到企業後工資收入不穩定,特別是怕把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的“鐵飯碗”給弄丟了。

三是家裡人也不贊同,特別是在家裡老人的傳統觀念裡還是認為體制內的工作比體制外的工作體面,有社會地位。



四是事業單位雖然工資低點,但是維持生活還是不成問題,收入水平一般都是在當地的中等以上收入水平,“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且單位每月都會按時、足額的繳納“五險一金”,養老、醫療都有保障。

五是事業單位每週有雙休日、還有國家法定節假日,除了工資低點,如果不過高的追求物質享受,生活還是很舒適的,到企業特別是私企就不一定能穩定的享受假期了。

六是事業單位最大的好處就是穩定,只要不違法亂紀,單位就不會開除你,到企業工作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在私企,工作壓力大,個人業績上不去,你就等著被辭退吧。



七是事業單位社會認同度高,雖然財政撥款的事業單位工資低,但是每年事業單位招錄工作人員時,報考的人擠的人山人海的,千軍萬馬都在擠體制內編制這座獨木橋。

八是事業單位也有穩定的晉升渠道,在體制內工作,就算不能在事業單位獲得職務提撥也能獲得職級提升,工資也能隨著職務、職級的提高而不斷提高。

九是在體制內事業單位工作特別是在有點小“權”的行政性事業單位工作,事業單位體制內工作所帶來的一些生活便利和好處是體制外人員所無法體會的。



綜上所述,這就是事業單位許多人拿著低工資也不願意跳槽到企業工作的主要原因。


眾山小796


很多時候,你覺得別人的想法很荒謬,就像你說你理解不了事業單位工資那麼低,那裡的人卻不願意離開。我曾經也有著和你一樣的想法,但看完我朋友的成長經歷,我突然明白了:事業單位的人為什麼不願意離開!

一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很多人進體制內的單位,像公務員、事業單位這種,都是靠考試進來的。進來之前,很多人並不知道里面到底是做什麼的,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能做什麼。有的人是聽了父母的話,進來試試;有些人是為了讓家人安心,就來忍氣吞聲;但更多的人是因為追求所謂的“穩定”。但是,進去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事,這個時候的放棄成本就很高了,高到很多人捨不得放棄,因為一邊是熬,熬上去不僅賺得多,福利還好;一邊是出去吃苦,感覺好難。於是,倖存者偏差就發揮作用,大家都覺得自己一定能成功,就開始熬,結果熬著、熬著……就到了第二步。

二是“溫水中的青蛙動彈不了”。

在一個相對穩定、節奏偏慢的事業單位中,我的朋友開始適應了這種舒服的環境,包吃包住還能午睡,工作壓力不大,也還輕鬆,卻沒想到自己正一步步失去競爭力。幾年以後,當他發現身邊的朋友沒都開始好車多房時,自己卻還在為這雙鞋好幾百,有點貴而苦惱時,各種家庭矛盾便開始接踵而至。於是他開始考慮跳槽,找啊找,30歲的年紀有些尷尬,不願意從頭做起,又沒有太紮實的競爭力,於是就這樣開始新一輪的自我麻痺。

我沒有針對個人、事業單位的意思,只是身邊有很多朋友都是這樣,僅以他們為案例說明。


職場潘多拉


去年有一個同事從公司辭職,然後去事業單位工作,工資是她原來工資的一半。當時有同事非常不理解,曾經在群裡問過她原因。她的回答是事業單位的工作時間穩定,休假也穩定,能夠有更多屬於自己的空間。

她的回答其實只闡明瞭一部分的原因,事實上在事業單位上班不僅僅只有這兩個好處。

首先,事業單位是一種旱澇保收的工作,穩定性強。而在企業上班的不穩定性很高,畢竟大多數的企業員工都是普通人,能進入500強企業的人很少,他們能去的企業一般是縣城內的民營家族式企業或者大城市稍好一點的城市。如果本身的學習能力比較強,且自身的職場技能比較過硬,那麼在一個公司會比較穩定。但如果學習能力較差,也沒有過硬的職場技能,就很有可能遇到被公司裁員或者是強制調崗的情況。

其次,事業單位工資雖然少,但從長遠來看卻是穩賺不賠。以教師為例,雖然一開始工資很低,但是後面會逐漸增上去,而且退休的老師工資也會很高。很多老師到了60歲左右退休,每月拿著近一萬的退休金,還會被私立學校返聘,這對生活有很大保障。同時,繳納的五險一金中的一金對買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今很多企業都會繳納養老保險,可是,很多職場人一旦進入了40歲左右,會被婚姻、孩子、買房壓的喘不過氣來,很難會有精力繼續學習,也容易放鬆自己對工作的熱情,導致最終被企業所淘汰。而在事業單位工作,所有的生活幾乎一成不變,只要不犯錯誤會一直做下去。

另外,雖說在企業上班工資高,相對來說壓力也大,且不說節假日是否能夠按照國家規定來放,光是平時的加班也能耗費掉很多個人時間。而且在企業加班雖然有加班費,可是身體和精神的壓力卻不是錢能解決的。

再次,社會地位。社會地位的存在關乎人的虛榮心,這是很正常的事情。現在很多人去事業單位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父母,因為父母覺得在事業單位上班聽起來會比較優越,而且事業單位也相對比較穩定。

最後,工作時間穩定,節假日多。只要是結婚生子的人都會知道一個穩定的工作時間對生活來說有多重要。在企業上班需要加班甚至出差,不但會影響家庭和親子關係,還會失去很多空間。

但如果是在事業單位上班,生活就會很穩定,即使沒有大富大貴,也算是小康以上。如今,假期最多的職業是老師。這是很多人找老婆時最優選的職業。畢竟長大後,踏入社會,赤裸裸的現實會讓你看清楚一切。


湯帥


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來簡單分析下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優劣勢。

事業單位:優勢是旱澇保收,朝九晚五,基本無壓力;劣勢是收入低,發展受限等。

企業單位:優勢是發展空間大,薪資隨能力持續上漲;劣勢是作息時間不定,壓力大等。

我問過各個年齡段的朋友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得到的結論還是選擇事業單位的多,原因特別簡單,就兩個字:穩定。穩定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吸引力巨大,他們不求大富大貴,就想不要太辛苦,還能解決溫飽問題就可以了。還有朋友指出,最吸引他的更是未來的穩定,事業單位旱澇保收,完全不用擔心自己的保險,到退休的時候也是非常有保障的;還有朋友指出,現在都流行斜槓青年,事業單位雖然掙得少,但是清閒,有更多時間做其他自己喜歡的事兒,還能賺不少錢,何樂而不為呢?

也是有少數會選擇去企業單位,這部分人少數是為了夢想或是想證明自己,大多數是家裡沒背景進不去事業單位,還有的是受金錢限制較多,因為迫於生活壓力,逼得自己不得不去更加努力掙錢。

其實阿佳覺個人情況不一樣,沒有對錯之分,只要結合自己當前最緊急的需求,然後儘可能按自己內心真實需求走,至少年老時還不會後悔就好。

我是頭條職場達人,歡迎關注我的頭條, 升職加薪有套路!


阿佳說V


一、背景方面:事業單位雖然有編制、福利好(雖然比民企好,但其實部分外企的福利已經是比事業單位好很多了),貸款利息低,各種信用AAA……但很多出身傳統工人家庭的長輩根深蒂固地仍覺得鐵飯碗是孩子的好去處,自己辛苦一輩子,看人機關喝茶看報紙也是一樣過了一輩子國家還有高福利養著,就拼命讓孩子也要過上這樣的生活,若再又是乖乖仔聽話女,基本事業發展路線一眼看到頭,板上釘釘;另外就是本身有關係的家庭,把孩子帶進系統,這我就不多說了。

二、自身方面:很多事業單位裡的底層公務員,活多收入低,而稍微年資久一點的,卻是不至於,使得其做了壞的榜樣,給人混上去了也能這樣,現在就忍著,或者是一心想上去等心態,不一而足,殊不知三十年河東,很難說往後改革情況如何;更多人會是覺得自己出去的機會成本太高,進入一種舒適區以後,想出來其實很難,加上又有部分答友說的社會地位,工作環境等其實是虛無的優越感,加之家庭穩定後,老婆(老公)孩子熱炕頭,精力放在培養下一代上,變動的風險成倍增加,所以事業單位的員工向外觀望的多,實際行動的少,前輩下海成功是有機率的,畢竟不能安在自己頭上,你看當年老王老李誰誰誰……他們有太多理由。

三、前景方面:事業單位的風險基本是系統風險,看國家政策的事,大家都是一樣的,系統內無法分散,自己也無能為力。企業就完全不同了,阿里一個樣,樂視一個樣,而媒體偏偏又成天喜歡炒醜聞,好像滿世界都是黑暗的,企業老闆剋扣工資、壓榨員工、加班無度……萬一失業,我還有一大家子等飯吃,還不如事業單位光明啊,陷入窮人思維;另一種其實就是利用事業單位平臺實現自身目的目標的那一類人會將前景押在自己想要的東西上,事業單位只是平臺、跳板,不走有他的理由,這個我也不多說了。

綜合來看,事業單位想出來的人已經出來了,題主你是見不到的他們的,而留下的也都有各自的理由。而反過來事業單位也吸引著同類的人去裡面,有想法的或是不適合的,基本也不會進去或者進不去。所以題主看到的那些人,基本他們也不可能從事業單位出來了的。


KevynG


事業單位工資低,但仍有很多人不跳槽到企業,對於這個問題,筆者只談縣級以下事業單位的情況:

一是個人的認同感。與其說是認同感,不如說是思想還不夠開放,在縣級城市,尤其是北方人更注重穩定,對事業單位、國家的“鐵飯碗”認同感更高,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社會地位更尊重、更向往。在筆者身邊有太多的人將公務員、事業編當成全國甚至全世界最好的職業,擁有這樣一份職業,就能光耀門楣,就能成為社會上的高端人士、上流社會人。


二是現實需要選擇。事業編屬於國家工作人員,由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相比之下更穩定、更放心。而在縣級城市,企業發展情況大多勉強維繫,工資水平、福利待遇等方面相當不好,主要是不穩定、不可靠,本來工資就不高,停產歇業的情況時有發生,很多企業發展不穩定,讓員工心裡沒底,害怕不長久,為了現實長遠,既而選擇了事業編。

三是工資福利待遇。在縣城,企業的工資福利待遇是不如事業編的,事業編的工資福利在大多數縣城都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

四是就業形勢嚴峻。當下,在企業並不容易,大學畢業生那麼多,就業壓力那麼大、就業形勢那麼嚴峻,很多人在企業幹感覺太累,而且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久而久之就趨向了事業編!

歡迎關注“東愛雨公考”,專注公職考試,專業答疑解惑,歡迎私信、留言。

東愛雨公考


本人在體制內,回答一下。

事業單位除了學校、醫院等以外,一般都是參照公務員管理的,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參公”單位、“參公”人員。

一、工資穩定,並逐年上漲。公務員、參公事業單位工資穩定就不說了。工資是由基本工資(特別低,1000左右)、住房補貼、職務津貼(一般稱津補貼)組成,國務院對基層幹部的待遇也做了規定,基本每兩年調整一次工資基數,津補貼基本每年都會漲一點。

二、工資並不低。一般三四線城市,公務員、參公人員實發工資一般在3000到6000之間(應發工資還要高些),而這樣的城市最低工資標準一般2000以下,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左右,所以是在城市平均線以上的。同時還有精神文明獎、十三月工資等待遇,工資不低,但也絕不會發財。

三、社會認同感高。也就是說出去“有面子”,中國官本位思想一時還難以根除。

四、想晉升有空間。公務員晉升還是有很多空間的,如果有報復,拼命努力工作有非常多的機會。現在上層對年輕幹部、有作為的幹部越來越重視。

五、不幹也很難被開除。雖然現在從嚴治黨大背景下,喝茶看報的幹部消失了,現在對“慵懶散”治理很嚴格,但任何單位“二八原則”還是有的,做的少的人待遇一點都不少,沒有晉升慾望、也不想受累掙錢的人,在體制內還是有的。

六、不敢出去創業。環保、經濟形勢,創業的門檻越來越高,體制內人除了個別部門,平時很難積累創業經驗,缺乏出去的勇氣。

其實,辭職創業的也是有的,跳槽的也有,我身邊就有,但都是少數。大部分人都在體制內,而且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公務員跟企業員工一樣,努力工作,對得起工資,對得起自己選擇的人生道路。


自控大師。來自某委某部。關注公務員職場。推薦職場小技巧,偶爾推薦書。歡迎關注!


自控大師


首先第一點,任何一個群體當中,安於現狀的人都不在少數,不願意改變的人都不在少數。就像一個貧窮落後的小縣城,也不是所有的年輕人都會出來打工,有的人他就是安於現狀,這個也沒有什麼對和錯之分,只是一個人生的選擇而已。

其次,事業單位的穩定性,肯定是要遠遠強於企業的。再大的企業,他也是不穩定的,可能會隨著行業衰退而衰退,比如諾基亞,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大面積的裁員,比如萬達。而事業單位,相對來講,波動不會那麼大,也不可能出現大面積的裁員。,對於很多能力不強的人,真的是一個養老和安身的好去處。


第三,企業的工作強度會比事業單位大很多,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企業都很忙,也不是說所有的事業單位都很閒,但總的強度來講,事業單位真的比企業清閒很多。很多人自己家裡有錢幾套房,又不願在家裡玩兒,所以父母安排找個事業單位的工作混著。特別是對於家境不錯的女生來講,真的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你看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事業單位的人,本地女生佔的比例很大。


第四,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能力去企業拿高工資的,企業定價就是根據市場規則,你具有不可替代性,有能力就能拿高薪;沒能力,那就只有去喝西北風了。這個世界上還是庸人居多,大部分人都是沒什麼特長,沒什麼能力,所以選擇事業單位也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