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從小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會感謝曾經的父母麼?

當年被逼上興趣班的你如今感謝父母嗎?

我小時候寫作文很差,別人都說我寫作像流水賬,但我小時候尤其喜歡寫作文,尤其是動物一類的題材,父母認為我這是一個好的愛好,給我買了各種的作文圖書,直到現在我做了新媒體還是感覺到了興趣的好處!

有些感謝父母的會說,謝謝他們在貪玩和想放棄的時候逼了我一把,因為如果沒人逼,現在肯定不會有這個興趣愛好了。

也有人因為小時候被逼,覺得童年都被毀了,就算父母為了我好,也沒法感謝父母逼著我學自己討厭的東西啊。

那些從小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會感謝曾經的父母麼?

“我不感謝我媽啊,因為她,我學琴的興趣都沒了。”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音樂,被媽媽送去學小提琴.最開始,我很投入,也認真練習,但我媽一直是嚴格家長的作風,每次上完課,先跟老師聊上兩句,然後開始不斷重複老師的點評,但從不說肯定的地方,全是批評指正。

等回到家,逼著練琴的日子就開始了,而且她一邊逼著我練習,一邊嘴上停不下來:

老師說你弓的姿勢不對,你要多練

背譜背得太慢了……

聽到後來,我都要崩潰了,學琴的興趣一下子無影無蹤,但從小就是乖乖女的我,也沒反抗我媽,只是越來越不情願,後來僵持了好一陣,我媽終於同意我不學了。

我記得非常清楚,等媽媽說出這句話的當天,我就把琴送人了,一分一秒都沒有猶豫。

那些從小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會感謝曾經的父母麼?

“小時候沒機會被逼,現在也不會逼孩子”

我小時候生活在鎮上,沒有什麼興趣班可以報,每天除了上學的時間,就是玩。

現在,我女兒3歲多,給她報了畫畫和舞蹈班,很明顯地她喜歡畫畫,不喜歡跳舞。

雖然我和她爸一直覺得女孩子跳跳舞對形體很好,還能鍛鍊身體,但孩子死活不去,我們也沒再逼她。

有次幼兒園舉辦活動,老師邀請她和另外一個小朋友當主持人,我看她玩得很開心,就想再給她報一個語言藝術班,在試聽一次過後,因為課程會涉及到一些舞蹈動作,她也明確地拒絕了。

我一直覺得,哪怕3歲的孩子,也很清楚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我們就換了一種運動方式,騎平衡車,一開始因為不會,她也是拒絕的,然後她爸就每天把車帶出去用各種方法鼓勵她騎,等她熟練了,就喜歡上了。

孩子可以不上興趣班,但一定要有興趣才行。這個興趣不一定是鋼琴、跳舞,可能只是讀繪本、騎騎車,我想,只要她真的感受到其中的樂趣,就會願意學的。

那些從小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會感謝曾經的父母麼?

“小學的時候,爸媽給我報了一個游泳班,當時的教練有點兇,後來我又來例假了,我就一直沒學會……”

等例假來完,我已經產生恐懼心理了,又怕水又怕教練,爸媽就沒讓我繼續上。

在這件事上我很感謝我爸媽,因為當時如果他們硬要我上,我的壓力一定會非常大,也不一定能學會。

唯一有點遺憾的是,後來也沒有重新學,導致現在都還不會游泳。

現在我有了女兒,也出現了和我一樣的情況,5歲的時候,第一次給她報的英語班,老師比較嚴格,加上課程安排過於密集,她上完就產生了畏難心理,所有英語培訓班都不願意去了。

但好在平時有閱讀英語繪本的習慣,她對英語的興趣還在,隔了一年,又嘗試給她報了一個班,這次選擇了一個氛圍輕鬆活躍一些的。

每次上完課,我就會帶她去吃一些她喜歡吃的東西,希望她能把本來覺得辛苦的事情,和一些開心的事情的聯繫起來,慢慢地,上英語課的體驗就好了起來,她就沒那麼排斥了。

那些從小被逼上興趣班的孩子,會感謝曾經的父母麼?

孩子剛剛開始會感興趣的時候,一定需要一個好的體驗啊,最好是找一個鼓勵型的老師,讓孩子多嘗試,獲得成就感,這樣就容易堅持了。

我們總想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也想給孩子一個成功的人生。

孩子眼裡的快樂,是當下的判斷,那些自由好玩的事情,一點點的強迫都會減分。

而大人眼裡的成功,是考慮未來的,那些需要長期培養和投資的事情。

所以,逼與不逼,才會引起這麼多人的思考,在這場博弈中,是父母的用心良苦。

被逼過的孩子,在童年,肯定是不快樂的。尤其在6歲以前,當他們還不能進行邏輯思考的時候,並不能理解父母的“好心”,而童年只有一次。

我們不可能讓童年再來一次,重新做一次選擇,看看是否比現在更成功、快樂。

那不逼呢,好像我們也做不到完全放任孩子的選擇,眼睜睜看著他們,耗費掉自己的天分,有可能最後一無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