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大軍圍城,怎料一介書生帶2萬人馬擊退,敵方皇帝卻這樣死去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存在著競爭。有競爭就會有戰爭。在古代的戰場上其實就是一個比例。什麼意思呢?就是一個士兵一般情況下對一個士兵。那時候,沒有什麼先進的武器,對於裝備來說,都是勢均力敵不相上下的。其實,說白了就是人多的部隊,成功率就越高,所以,在古代類似於一少勝多的戰役更是少之又少,就算是有,也一定是很高的智謀和膽識才能做到的。

40萬大軍圍城,怎料一介書生帶2萬人馬擊退,敵方皇帝卻這樣死去

沒有先進的武器,士兵再少,就必須要依靠膽識、計謀、對地形人心的把控。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可想而知有多麼的不容易。但是,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分享一個,2萬兵力怎麼去擊退40萬兵力的敵軍。最重要的是這位帥才還是一位文官,一介書生。之前也未曾過多接觸戰場。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40萬大軍圍城,怎料一介書生帶2萬人馬擊退,敵方皇帝卻這樣死去

在我們國家宋朝的時候,都知道金軍給當時造成了極其大的威脅。也一直給予金軍更多的補償,才得以安寧。那時候,完全是被金軍控制的。面對金軍的侵犯,毫無還手之力。很是頭疼。但是,也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才逼迫塑造出來了這位奇才。成就了一場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這場戰役就是宋朝與金軍的采石之戰。

40萬大軍圍城,怎料一介書生帶2萬人馬擊退,敵方皇帝卻這樣死去

在采石之戰之前,宋朝大有被金軍滅掉的可能,因為,金軍統帥完顏亮率領40萬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宋朝當時應戰的軍隊沒有一次勝利,哪怕是險勝也沒有。毫無還手之力。挫敗不堪。最重要的是,當時宋朝士兵已經喪失了心智,在心底害怕金軍。覺得毫無勝算可言,也就是這個時候,這個書生出現了。他就是虞允文。他當時是一位軍事參謀,被調往採石,去輔佐幫助那裡的軍隊。而恰恰當時完顏亮就是選擇以採石為突破口,因為,哪裡相對來說兵力比較薄弱,這樣勝算更大,突破後直接深入。這樣,能夠在很快的時間攻下宋朝。

40萬大軍圍城,怎料一介書生帶2萬人馬擊退,敵方皇帝卻這樣死去

在宋朝主帥李顯忠還沒有趕到的時候,金軍就開始選擇了突破,渡江。兵力一個是2萬,一個是40萬。多麼大的一個差距我們不言而喻。所以,當時士兵們表現出來的都是一種無助,悲痛,膽怯,害怕。這樣的戰鬥又怎麼能夠取得勝利。這時候虞允文看到了這裡的所有一切,他明白那時候每個士兵內心的感受,他也知道這樣的心智是一定沒有一點的抗衡力量。勢必灰敗得很慘。

40萬大軍圍城,怎料一介書生帶2萬人馬擊退,敵方皇帝卻這樣死去

所以,危難之間,他告訴士兵們。如果金軍從我們這裡渡江成功,將不再有什麼阻擋,他們能夠迅速直入佔領中原。中原有我們的妻子兒女,有我們的同胞兄弟姐妹,有我們的衣食父母。如果讓他們過去我們的家人會面對怎樣的慘痛我們都很清楚,朝廷為我們孕育所有,我們是一名士兵,保家衛國勢必是我們的責任和擔當。我們又怎能任人宰割。虞允文的話,每一句每一句都深深地刺激著士兵們的心理,也鼓舞著每位士兵的士氣。每位士兵的眼裡已經沒有了生命可言,把生命拋於腦後。

40萬大軍圍城,怎料一介書生帶2萬人馬擊退,敵方皇帝卻這樣死去

他分析當時的戰況,也知道完顏亮一貫的高傲自大,再加上這一路走來的順利,更加會膨脹他的內心,讓他輕浮所有。再加上他也知道明白,這邊兵力才2萬人,所以,判定完顏亮一定會掉以輕心。完顏亮的堂弟也趁他出徵在外,自己直接在金國稱帝。後方家裡出現這麼大的問題。所以,完顏亮一定想要速戰速決。根據這樣的分析和考量,制定出來一個計謀,果然不出所料。所以,整個渡江過程全在虞允文的掌控之中,藉助他們的掉以輕心,直接在渡江一半的時候,進行打擊。

40萬大軍圍城,怎料一介書生帶2萬人馬擊退,敵方皇帝卻這樣死去

大敗後的完顏亮又怎能承受這樣的打擊,必贏的戰爭結果卻是這樣,再加上堂弟在家自立為王,讓他異常惱火,憤怒交加。心急如焚,他命令士兵在3天之內必須度過江去,否則,要斬首所有,大將。有的士兵稍微有點過錯,他就當場斬首。這勢必會讓士兵對他既恨又怕,所以,士兵們合謀殺了他。然後帶領剩餘人馬返回金國。

一代英雄,我們看到了一場罕見的以少勝多戰役,這裡是膽量是勇氣是智謀,但更多的是對國家責任和擔當。我們應該牢記這些為國家擔負重任,誓死報效國家的愛國將士們。

喜歡歷史,更喜歡夜史,關注旭說歷史,帶給你不一樣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