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 兒童孤獨症能治好嗎

導讀:雖然在幼兒園中有很多的小孩子歡笑打鬧,但是某些時候卻有小孩子獨自一人在一邊。那麼小孩子之間也有孤獨症嗎?兒童孤獨症能治好嗎?

兒童之間會發生一些小打小鬧,但是有些時候受傷的小孩子會有些孤僻,而且有的時候有些小孩總是難以和別人親近,兒童孤獨症有哪些表現?可以治好嗎?文中為大家進行相關解答。

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 兒童孤獨症能治好嗎

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

1 喜歡長時間自身旋轉

2 學會做一件簡單的事,但很快就忘記。

3 經常沒有接觸環境或進行交往的要求。

4 往往不能接受簡單的指令(如坐下、過來等)

5 不會玩玩具(如沒完沒了地轉動、亂扔、揉等)

6 視覺辨別能力差(如對一種物體的特徵、大小、顏色、位置等辨別能力差)。

7 無交往性微笑(即不會與人點頭、招呼、微笑)

8 代詞運用顛倒或混亂(你、我分不清)

9 長時間總拿著某種東西。

10 似乎不在聽人說話,以至讓人懷疑他有聽力問題

11 說話不合音調、無節奏

12 長時間搖擺身體

13 要去拿什麼東西,但又不是身體所能達到的地方(即對自身與物體的距離估 計不足。

14 對環境和日常生活規律的改變產生強烈反應

15 當與其他人在一起時,呼喚他的名字,他沒有反應

16 經常做出前衝、旋轉、腳尖行走、手指輕掐輕彈等動作

17 對其他人的面部表情或感情沒有反應

18 說話時很少用“是”或“我”等詞

19 有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似乎與智力低下不相符合

20 不能執行簡單的含有介詞語句的指令(如把球放在盒子上或放在盒子裡)

21 有時對很大的聲音不產生吃驚反應(可能讓人想到他是聾子)

22 經常拍打手

23 大發脾氣或經常發點脾氣

24 主動迴避與別人的眼光接觸

25 拒絕別人的接觸或擁抱

26 有時對很痛苦的刺激如摔傷、割破或注射不引起反應

27 身體表現很僵硬、很難抱住

28 當抱看他時,感到他的肌肉鬆馳(即他不緊貼抱他的人)

29 以姿勢、手勢表示所渴望得到的東西(而不傾向於語言表示)

30 常用腳尖走路

31 用咬人、撞人、踢人等行為傷害他人

32 不斷地重複短句

33 遊戲時不模仿其他兒童

34 當強光直接照射眼睛時常常不眨眼

35 以撞頭、咬手等行為自傷

36 想要什麼東西不能等待(一想要什麼,就馬上要得到)

37 不能指出 5 個以上物體的名稱

38 不能發展任何友誼(不會和小朋友來往交朋友)

39 有許多聲音的時候,常常捂著耳朵

40 經常旋轉碰撞物體

41 在訓練大小便方面有困難(不會控制大小便)

42 一天只能提出 5 個以內的要求

43 經常受到驚嚇或非常焦慮不安

44 在正常光線下斜眼、閉眼、皺眉

45 不是經常被幫助的話,不會自己給自己穿衣

46 一遍遍重複一些聲音或詞

47 瞪著眼看人,好像要看穿似的

48 重複別人的問話或回答

49 經常不能意識所處的環境,並且可能對危險的環境不在意

50 特別喜歡擺弄、著迷於單調的東西或遊戲、活動等(如來回地走或跑,沒完 沒了地蹦、跳、拍、敲)

51 對周圍東西喜歡嗅、摸或嘗

52 對生人常無視覺反應(對來人不看)

53 糾纏在一些複雜的儀式行為上,就像纏在魔圈裡(如走路要走一定的路線, 飯前或做什麼事前一定要把什麼東西擺在什麼位置,或做什麼動作,否則就不睡 不吃。

54 經常毀壞東西(如玩具、家裡的一切用具很快就給弄壞了)

55 在 2 歲半以前就發現孩子發育延遲

56 在日常生活中至少用 15 個但不超過 30 個短句進行交流(不到 15 句也打 “∨”)

57 長時間疑視一個地方(呆呆地看一處)

《自閉症行為量表》——ABC 量表,由 KRUG 於 1978 年編制,表中列出 57 項自 閉症兒童的行為特徵,包括感覺能力(S)、交往能力(R)、運動能力(B)、 語言能力(L)和自我照顧能力(S)五個方面。

要求評定者與兒童至少共同生活 3-6 周,填寫者與兒童生活至少半年以上的教師。評分時,對每一項作“是”與 “否”的判斷。“是”評記“∨”符號,“否”不打號。把“是”的項目合計累 分,總分≥31 分為自閉症篩查界限分;總分>53 分作為自閉症診斷界限分(參考 值) 原作者提出該量表的篩查界限分為 57 分,而診斷分為 67 分。

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 兒童孤獨症能治好嗎

兒童孤獨症能治好嗎

並不能完全治癒,但是長久的陪伴可以讓孩子感知到所有的生命。

雖然訓練不能讓孤獨症患兒徹底痊癒,但訓練對於孤獨症患者的矯治作用卻是不容忽視的。孤獨症兒童由於本身的發育障礙失去正常、健康發展的內在能力,但並不意味著只能眼看他們陷在自閉狀態中而無可奈何。

國內外幾十年的研究和實踐證明,孤獨症兒童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教與不教,教得是否得當,他們的發展方向是完全不同的。"好的方向"就是他們能夠逐步具備社會適應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甚至在接受培訓後從事某項工作而達到生活自立。否則聽之任之,孤獨症兒童很難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好轉,相反往往會發展出愈加嚴重的情緒、心理、行為等障礙,使得他們周圍的社會甚至家人都感到越來越不能忍受他們。而由於被他人排斥,孤獨症兒童的挫折經歷就會越來越多,這將進一步把他們推向更加自閉的狀態。

兒童孤獨症評定量表 兒童孤獨症能治好嗎

兒童孤獨症有哪些表現

興趣狹窄,行為刻板重複。兒童自閉症常常在較長時間裡專注於某種或幾種遊戲或活動,如著迷於旋轉鍋蓋,或自己在地上轉圈,喜歡看電視廣告和天氣預報,對有故事情節的動畫片、兒童電視、電影則毫無興趣。

另外還會出現的典型症狀:通常會被誤認為聽力有問題或是失語症。說話不帶感情,只是在告訴你,而不是和你談話,也沒有一般人說話時一問一答、一來一往的特性。很少發問,除了強迫性的行為表現外,他們很少會提出問題來發問。經常不管情境的變化,重複地念著某句話。

喜歡就關注我,更多精彩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