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課程」高三語文 第35講 現代文閱讀

第四部分 現代文閱讀

問題35. 如何探究文學作品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問題描述:探究文學作品作者的創作背景,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並結合時代背景,主要的問題在於探究創作意圖,除了從作者的生平、時代背景角度來看,如何從作品本身探究作品的創作意圖呢?

【複習範圍】

1.知識回顧作家的創作意圖內容,區分小說及散文不同的創作意圖把握方法。關注散文“我”的作用。

2.結合具體的文本簡要說明探究文學作品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3.近五年高考考查了哪些關於探究文學作品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的題目。以2015年高考浙江卷為例:《撿爛紙的老頭》“你認為作者刻畫“撿爛紙的老頭”這一人物有什麼用意?”2015年高考上海卷為例:“根據作品內容,進行想象,為本文續寫結尾(限45字以內)”明確考查題型及方向。

4.常見題型應試的技巧總結。

探究文學作品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作者的創作意圖實際上是讀者很難把握的一個問題,作者對小說情節的安排、人物的塑造方式甚至表現手法的選擇都是出於自己的創作需要,或為了曲折動人,或為了人物形象豐富,或為了手法與眾不同,當然最關鍵還應該是有利於作品主題的表達。而主題的表達又和作品創作的時代背景有關。

因此在解答這一類問題時,主要應從這樣幾個角度入手:

①從情節構思的角度分析。從是否運用了對比、設置了懸念、埋下了伏筆、起到了先抑後揚的效果等等方面分析。如作者這樣寫對情節發展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是使情節波瀾起伏,還是出人意料?是戛然而止,還是水到渠成?

②從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探究對人物性格特徵以及形象塑造的作用。如作者這樣寫對人物的塑造可以起到什麼樣的作用?是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還是讓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③從表現主題方面思考,作者這樣寫可以突出小說的主旨,還是可以使主題表達更進一步?

④從時代背景考慮,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當然這一點需要考生對小說所涉及的時代背景有所瞭解,或者小說本身能夠提供故事的相關背景,否則很多考生可能無從入手。

【方法指引】

解答怎樣探究文學作品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試題必須要經過的步驟和解題的思路是:

(1)依本探源。就是依據文本中或顯或隱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過渡句、點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傾向、暗示作者生平經歷、暗示社會環境的詞句等,解讀作品的主題,從而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

(2)內引外聯。就是利用命題人在題幹中提供的作者與相關背景資料等信息,篩選辨析,聯繫舊知,調動知識儲備,探尋創作背景,解讀創作意圖。

(3)擴大儲備。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命題人肯定不會讓考生漫無邊際地瞎猜,對考生不熟悉的作者與相關背景資料,一般會在題幹中或通過註釋等形式予以交代,這就要求考生不放過命題人給出的每一個信息;對考生應該熟悉的作者與相關背景資料,出題人則不會在題面上再去多費筆墨,這就要求考生複習備考時應該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

「問題課程」高三語文 第35講 現代文閱讀

【例題闡釋】

(2016年高考新課標Ⅱ卷)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題目。

戰爭

【美】 邁爾尼

1941年9月,我在倫敦被炸傷,住進了醫院,我的軍旅生涯就此黯然結束。我對自己很失望,對這場戰爭也很失望。

一天深夜,我想給一位朋友打電話,接線生把我的電話接到了一位婦女的電話線上,她當時也正準備跟別人通話。

“我是格羅斯文諾8829.”我聽見她對接線生說,“我要的是漢姆普斯特的號碼,你接錯了,那個倒黴蛋並不想跟我通話。”

“哦,我想是。”我忙插嘴。

她的聲音很柔和,也很清晰,我立刻喜歡上了它。我們相互致歉後,掛上了話筒。可是兩分鐘後,我又撥通了她的號碼,也許是命中註定我們要通話,我們在電話中交談了20多分鐘。

“你幹嗎三更半夜找人說話呢”她問。

我跟她說了原因,然後反問“那麼你呢?”

她說她老母親睡不好覺,她常常深夜打電話與她聊聊天,之後我們又談了談彼此正在讀的幾本書,還有這場戰爭。

最後我說:“我有好多年沒這樣暢快地跟人說話了。”

“是嗎?好了,就到這裡吧,晚安,祝你做個好夢。”她說。

第二天整整一天,我老在想昨晚的對話情形,想她的機智、大方、熱情和幽默感。當然還有那悅耳的口音,那麼富有魅力,像樂曲一樣老在我的腦海裡迴旋。到了晚上,我簡直什麼也看不進。午夜時,格羅斯文諾8829老在我腦海裡閃現。我實在難以忍受,顫抖著撥了那個號碼。電話線彼端的鈴聲剛響,就馬上被人接起來。

“哈羅?”

“是我,”我說,“真對不起,打擾你了,我們繼續談昨晚的話題,行嗎?”

沒說行還是不行,她立即談起了巴爾扎克的小說《貝姨》。不到兩分鐘,我們就相互開起玩笑,好像是多年的至交。這次我們談了45分鐘。午夜時光和相互的不認識,打破了兩人初交時的拘謹。我們提議彼此介紹一下各自的身份,可是她婉言謝絕了。她說這會把事情全弄糟,不過她留下了我的電話號碼。我一再許諾為她保留,直到戰爭結束。於是她說了一些她的情況,17歲時她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男人,以後一直分居。她今年36歲,唯一的兒子在前不久的一次空襲中被炸死了,年僅18歲。他是她的一切。她常常跟他說話,好像他還活著。她形容他像朝霞一樣美,就跟她自己一樣,於是她給我留下了一幅美麗的肖像,我說她一定很美,她笑了,問道:“你怎麼知道的?”

我們越來越相互依賴,什麼都談。我們在大部分話題上看法相似,包括對戰爭的看法,我們開始讀同樣的書,以增加談話的情趣。每天夜晚,不管多晚,我們都要通一次話。如果哪天我因事出城,沒能通話,她就會埋怨說她那天晚上寂寞得輾轉難眠。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愈來愈渴望見到她。我有時嚇唬她說我要找輛出租車立刻奔到她跟前。可是她不允許,她說如果我們相見後發現彼此並不相愛,她會死掉的。整整12個月,我是在期待中度過的。我們的愛情雖然近在咫尺,卻繞過了狂暴的感情波瀾,正平穩地駛向永恆的彼岸。通話的魅力勝過了秋波和擁抱。

一天晚上,我剛從鄉間趕回倫敦,就連忙拿起話筒撥她的號碼。一陣嘶啞的尖叫聲代替了往日那清脆悅耳的銀鈴聲,我頓時感到一陣暈眩。這意味著那條電話線出了故障或者被拆除了。第二天仍舊是嘶啞的尖叫。我找到接線生,請求他們幫我查查格羅斯文諾8829的地址,起先他們不理睬我,因為我說不出她的名字。後來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接線小姐答應幫我查查。

“當然可以。”她說,“你好像很焦急。是嗎?嗯,這個號碼所屬的那片區域前天夜裡捱了炸彈,號碼主人叫……”

“謝謝,”我說,“別說了,請你別說了。”

我放下了話筒。

(沈東子譯,有刪改)

小說以“電話”為樞紐連接人物、安排情節,這樣處理有什麼作用?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①一個電話將兩人命運連在一起,偶然與必然交錯,凸顯了戰爭背景,強化了戲劇性情節;②主人公言行主要通過電話聊天呈現出來,便於透露人物心聲,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③電話交流的限制性給小說留下較多空白,豐富了人物與主題的想象空間。

【解析】(1)依本探源。小說講述了1941年9月,我在倫敦被炸傷,機緣巧合下認識了格羅斯文諾8829女主人,兩人在電話裡聊得投緣後陷入愛河,但戰爭卻奪去了她的生命。因為是電話交流,故對人物語言的描寫居多,這樣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透露出人物的心聲;兩人因電話而結緣,更有戲劇性。

(2)內引外聯。題幹問的是“小說以‘電話’為樞紐連接人物、安排情節。這樣處理有什麼作用”遷移知識,這其實是考查物象的作用。可以從內容和結構兩個角度思考。可以從人物形象、情節結構以及本身的特色角度思考作答。小說描寫物象的文字,不是統貫全文,而是限定在特定的區域文字中,需要把與該物象相關的文字都找出來。

規範答題:自身作用+環境作用+人物作用+情節結構作用+點題作用。①“自身作用”,指的是它作為小說形象世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有它自身的獨到特點、作用和審美價值。②“環境作用”,指的是它對時代特點氛圍作了怎樣的揭示或暗示,對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的作用。③“人物作用”,指的是它從哪個角度表現了主要人物的什麼特點和性格。 ④“情節結構作用”,指的是它對小說情節結構的影響,如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是否用以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造成波瀾, 形成線索等。 ⑤“點題作用”,指的是揭示了怎樣的主題。基本作用有: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題; ②反覆出現、串起相關情節,從而成為全文的線索,兼有使結構更加嚴謹的作用; ③襯托環境,或者具有象徵意義。

(3)擴大儲備。本文故事發生的背景資料,從文中“1941年9月”以及“她”的死去是因為轟炸二戰期間。美好的女主人公被戰爭毀滅,小說寫的雖是愛情故事,但主題卻是對戰爭的“失望”與反思。

【拓展練習】

1.(2015年高考上海卷)閱讀下文,完成下面的題目。

雪天

張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場雪的日子,我總會想起多年前,一個雪天的經歷。

②那些日子我始終被一件事情惱著。煩惱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閒言碎語。當事情漸漸平息下來時,我偶爾聽說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腳,心裡頓時對此人充滿了惱恨。我發誓要當面去質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傷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過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來了她的地址,決定在那個城市作短暫的停留,突然出現在她家門口,義正詞嚴地指責、聲討她,然後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車拂袖而去。

④從清晨開始,天空就陰沉沉的。火車意外晚點,到達那個城市已是傍晚時分。當我走出車站時,發現空中已飄起了雪花。雪來得很猛,雪煙橫飛,急速而強勁。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籠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著地址打聽路線,完全陌生的街名和異樣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處,我有些發懵,但我只能繼續往前走,去尋找那個記錄在怨恨的紙條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來越大,風也越發凜冽,雪片像是無數只海鷗扇動著白色的翅膀,圍繞著我撲騰旋轉。密集的雪沫子颳得我睜不開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著。沒有傘,頭巾早已溼了,肩上的揹包也漸漸沉重,額頭上被熱氣融化的雪水,順著面頰流淌下來……

⑥那條衚衕怎麼還沒有出現呢?街上幾乎已沒有行人,就連可以問路的人也沒有。我在風雪中既尋不見街牌也看不見門牌號碼,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飢餓、疲憊、寒冷、煩躁,心中被積淤已久的怒氣鼓脹得幾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這個時候,我看見了街邊上一間簡陋的平房窗口,瀉出一線微弱的燈光。我漲紅著憤怒而疲倦的臉,敲響了那家人的房門。門開了,燈光的暗影中,站著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婦。她正在和麵做飯,於是將兩隻手甩了甩,又合攏著搓了又搓,才接過我那張寫著地址的紙條。她眯著眼將那紙條在燈下看了看,又低頭仔細打量著我。她用一隻手在那麵糰上拍了拍,問:“你不是這地方人吧?”我點點頭。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訴我那條衚衕離這兒已經不遠,但還得如何拐彎再如何拐彎之類。那口音不好懂,我聽得越發地糊塗,傻傻地愣在那裡。

⑧她也愣了一下,後來就索性扯下圍裙,抓起一條頭巾說:“得,那地方太難找,跟你說不明白,還是我領你去吧!”不容我謝絕,她已經跨出門檻,踩在了雪地裡。

(9)她走得快,我悶頭跟在她身後,只聽見在腳下咔咔響,前方忽閃忽閃地雪片裡一個模糊的背影,若隱若現地導引著我。

(10)“這大雪天兒出門,肯定是有要緊事吧?”她回過頭大聲咕。我含糊地應了一聲,“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親戚?朋友?她放慢了腳步,一邊拍撣著肩上的雪花,等著我,我心裡咯噔了下,親戚?朋友?病人?……我沉默著,無言以對,我怎能對她實言相告:自己其實是去找一個“仇人”興師問罪的!

⑾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來這個城市幹什麼,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尋找的那個人究竟是誰,那個人隱沒在漫天飄飛的雪花中,隨風而去,只不過應和著惡劣天氣中雷電偶爾的喧囂。她也許出於無知,也許出於一時的利益之需,也許真的是一個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⑿腳底突然在一個雪窩裡滑了一上,大娘一把將我拽往,“這該死的雪,真討厭……”我忍不住嘟噥。“不礙事,不礙事。”她說,一邊仍在搓著手指上的麵粉,“就快到了,前面那個電線杆子右拐,再往前數三個門就是。”她抬起一隻手,擦著臉上的雪水。我看見她花白的頭髮上,落滿了一粒粒珍珠般晶瑩的水珠。“大娘,請回吧,這回我認得路了……”我說著,聲音忽然就哽咽了。

⒀她又重複指點了一遍,便轉身往回走,剛走幾步,又回過頭,大聲說:“不礙事,明兒太陽出來,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⒁那個蒼老的聲音,被紛揚的雪花托起,在空蕩蕩的小街上蹣跚。

⒂我在雪地上久久佇立,任雪花落滿我的雙肩,遮蓋我的眼簾;任寒風吹打我的臉龐,掀起我的衣襟,溼重的揹包、鞋和圍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連同我此前沉鬱的大腦和滿腹怒氣的心思……

⒃那個風雪之夜,我終於站在那費盡周折才到達的門牌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根據作品內容,進行想象,為本文續寫結尾。(限45字以內)。(4分)

【答案】示例:輕輕將那張已經揉皺並被雪水浸溼的紙巾撕碎,然後迴轉身,慢慢朝火車站方向走去。

【解析】(1)充分閱讀文本,依據原文的提示,“我”在尋人過程中的有兩次心理轉變,由滿懷煩惱到懷疑、動搖,到徹底釋懷。

(2)內引外聯。在原文提示的基礎上合理想象即可。釋懷體現於毀掉紙條的行動。

2.(2015年高考浙江卷)閱讀下列文字,完成問題。

撿爛紙的老頭

汪曾祺

烤肉劉早就不賣烤肉了,不過虎坊橋一帶的人都還叫它烤肉劉。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館子,地方不小,東西實惠。賣大鍋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較貴一點是黃燜羊肉,也就是塊兒來錢一小碗。在後面做得了,用臉盆端出來,倒在幾個深深的鐵罐裡,下面用微火煨著,倒總是溫和的。有時也賣小勺炒菜:大蔥炮羊肉、幹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飯、花捲、芝麻燒餅、羅絲轉;賣麵條,澆炸醬、澆滷。夏天賣麻醬麵。賣餡兒餅。烙餅的爐緊貼著門臉兒,一進門就聽到餅鐺裡的油吱吱喳喳地響,餅香撲鼻,很誘人。

烤肉劉的買賣不錯,一到飯口,尤其是中午,人總是滿的。附近有幾個小工廠,廠裡沒有食堂,烤肉劉就是他們的食堂。工人們都在壯年,能吃,餡餅至少得來五個(半斤),一瓶啤酒,二兩白的。女工則多半是拿一個飯盒來,買餡餅,或炒豆腐、花捲,帶到車間裡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職工,不愛吃家裡的飯,愛上烤肉劉來吃“野食”,想吃什麼要點什麼。有一個文質彬彬的主兒,原來當會計,他每天都到烤肉劉這兒來,他和家裡人說定,每天兩塊錢的“挑費”①都扔在這兒。有一個煤站的副經理,現在也還參加勞動,手指甲縫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劉吃了十來年了。他來了,沒座位,服務員即刻從後面把他們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張來,把他安排在一個旮旯裡。有炮肉,他總是來一盤炮肉,仨燒餅,二兩酒。給他炮的這一盤肉,夠別人的兩盤。因為烤肉劉指著他保證用煤。這些,都是老主顧。還有一些流動客人,東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莊的。大包小包,五顏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開懷餵奶。

有一個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兩餐,都在這裡。這條街上人都認識他,是個撿爛紙的。他穿得很破爛,總是一件油乎乎的爛棉襖,腰裡系一根爛麻繩,沒有襯衣。臉上說不清是什麼顏色,好像是淺黃的。說不清有多大歲數,六十幾?七十幾?一嘴牙七長八短,殘缺不全。你吃點軟和的花捲、麵條,不好麼?不,他總是要三個燒餅,歪著腦袋努力地啃齧。燒餅吃完,站起身子,找一個別人用過的碗(他可不在乎這個),自言自語:“跟他們尋一口麵湯。”喝了麵湯:“回見!”沒人理他,因為不知道他是向誰說的。

一天,他和幾個小夥子一桌,一個小夥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聲說了句什麼,他多了心:“你說誰哪?”小夥子沒有理他。他放下燒餅,跳到店堂當間:“出來!出來!”這是要打架。北京人過去打架,都到當街去打,不在店鋪裡打,免得損壞人家的東西攪了人家的買賣。“出來!出來!”是叫陣,沒人勸。壓根兒就沒人注意他。打架?這麼個糟老頭子?這老頭可真是糟。從裡糟到外。這幾個小夥子,隨便哪一個,出去一拳準把他揍趴下。小夥子們看看他,不理他。

這麼個糟老頭子想打架,是真的嗎?他會打架嗎?年輕的時候打過架嗎?看樣子,他沒打過架,他哪裡是耍胳膊的人哪!他這是幹什麼?虛張聲勢?也說不上,無聲勢可言。沒有人把他當一回事。

沒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沒吃完的燒餅很費勁地啃完了。情緒已經平復下來——本來也沒有多大情緒。“跟他們尋口湯去。”喝了兩口麵湯,“回見!”

有幾天沒看見撿爛紙的老頭了,聽煤站的副經理說,他死了。死後,在他的破席子底下發現八千多塊錢,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齊。

他攢下這些錢幹什麼?

【注】①挑費,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開支。

(選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

1.你認為作者刻畫“撿爛紙的老頭”這一人物有什麼用意?

【答案】①作者刻畫這個“老頭”,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賤、遭人輕視的小人物,也有豐富、複雜的內心世界和自己的尊嚴。

②作者以深切的人文關懷,呼喚人們關注那些處於生活底層和社會邊緣的小人物,給予他們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解析】

(1)依本探源。就是依據文本中或顯或隱的有效信息,如主旨句、過渡句、點睛句,含有作者情感傾向、暗示作者生平經歷、暗示社會環境的詞句等,解讀作品的主題,從而探討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創作意圖。作答本題需要考慮人物形象特點及性格特徵是什麼;作者對人物的情感傾向是什麼;這一人物有什麼社會現實意義。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個老醜、邋遢、怪異的老頭形象,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向人叫陣,人們看不起他,最後留下鉅款悄無聲息的死去。

(2)內引外聯。他攢錢幹什麼?不管答案是什麼,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說明他有他的打算,有自己的夢想和世界。作者對小人物的死是同情的,給我們留下的懸念是不是在引導我們對老頭的認識和思考。

(3)擴大儲備。利用註釋。汪曾祺小說的特點“鍾情於個人的經歷與命運,個人的性格特點、操行品德甚至個人隱私。”關注那些處於生活底層和社會邊緣的小人物,是希望人們給予他們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3.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問題。

賈平凹

①去年秋季,我去興慶宮公園劃了一次船。去的那天,天陰,沒有太陽,但也沒有下雨,遊人少極少極的。我卻覺得這時節最好了,少了那人的吵鬧,也少了那風聲雨聲;天灰灰的,略見些明朗,好像一位端莊的少婦,退了少女的歡悅,也沒上了年紀的人的煩躁,恰是到了顯著本色的好處。

②同遊的是我的妻,她最是懂得我的;新近學著作畫,是東山魁夷【注】的崇拜者。我們租得一隻小船,她坐船首,我坐船尾,這船就是我們的,盛滿了脈脈的情味。槳在岸上一點,船便無聲地去了,我們驀地一驚,平日腳踏實地的一顆心,頓時提了起來,一時覺得像飛出了地球的吸引層,失去了重量,也失去了控制,一任飄飄然去了。

③船箭一般地飛去了四五米,突然一個後退,一瞬間地停止了,像一個迷麗麗的夢,突然醒了,覺得憑一隻木船,自己在了水上。心倒妥妥地落下來,默默看著對方,都臉色蒼白,脖頸上的筋努力地用勁,便無聲地笑了。妻說:古人講羽化而登仙,其實大致如此,並不會輕鬆的。這話倒也極是。

④倏忽間,船就打旋起來,像一片落下的樹葉,便見光滑的水面有了波紋,像放射了電波,一個弧圈連著一個弧圈,密密的、細細的,傳到湖心。以前只認為水是無生命的,現在卻是有了神經;神經碰在了岸上,又折回來,波紋就不再是光潔的弧線,成了跳躍的曲線,像書寫的外文,同時有一股麻酥酥的滋味襲上心頭了。槳繼續划動著,起落沒有聲息,無數的漩渦兒悠悠地向四邊溜去,柔得可愛,膩得可愛,妻用手去捉拿,但一次也沒有成功。

⑤我們調正了方向,向湖心劃去,妻終是力小,船老向一邊彎,未了就兜著圈兒。她坐到船尾來,我們緊挨著,一起落槳,一起用力,船首翹起來,船尾似乎就要沉了。但水終沒有湧進後艙。我們身子深深往下落,正好可以平視那湖面。水和天並沒有相接,隔著的是一痕長堤,堤邊密密地長了灌木,叫不上名兒,什麼藤蔓纏得黏黏糊糊。堤上是楓樹和垂柳,楓葉成三角模樣,把天變成像撒開的小紙片兒,垂柳卻一直垂到樹下,像是齊齊站了美人,轉身過去,披了秀髮,使你萬般思緒兒,去猜想她的眉眼。湖面上,遠處的水紋迅速地過來了,過來了,看了好久,那水紋依然離得我們很遠,像美人的眨著的脈脈的眼,又像是嘴邊的綻著的羞澀澀的笑。我們終於明白那柳之所以背過去,原來將眉眼留在了水裡。

⑥船到湖心,我們便不再劃,將槳雙雙收在艙裡,任船兒自在。妻便作起畫來。我仰躺在船裡,頭枕在船幫上,兀自看著天。天也是少婦的臉,我突然覺得天和這水,端莊者對端莊者,默默地相視;它們是友好的,又是相離著,因此它們不像月亮繞太陽太緊,出現月圓月缺,它們永遠的天是天,水是水,千年萬年。我還要再想下去,突然一時萬念俱灰,空白得如這天,如這水一般的了。

⑦劃了兩個鐘頭,湖面上依然沒有第二隻船,一切都是水,灰灰的白白的。我一時想作些詩,來形容這水的境界,卻無論如何想不出來。我去過革命公園的湖,那水裡有了絨絨的綠藻,綠得有些豔了;也去過蓮湖公園的湖,那裡生了鏽紅的浮萍,紅得有些俗了,全沒有興慶宮公園的湖來得單純,來得樸素。我只好說,興慶宮公園湖裡的水,單純得像水一樣,樸素得像水一樣。

⑧詩沒有作成,我起身去看妻的畫,她卻畫了一痕土岸,岸上一株垂柳,一動不動的一株垂柳,柳條自上而下,像一條條拉直的線,柳的下方,是一隻船,孤零零的一隻船。除此都空白了,我沒必要再作詩了,她真是東山魁夷的弟子,是最深知這興慶宮公園的湖水了。

(選自賈平凹散文集《愛的蹤跡》,有刪改)

【注】東山魁夷,日本畫家,其畫善於表現未經現代文明汙染的純潔的大自然。

1.文章最後一段寫到妻子作出的畫,結合文本,分析這樣寫的意圖。

【答案】妻子學畫,學的是善於表現未經現代文明汙染的純潔的大自然的東山魁夷,她畫的是“一動不動的一株垂柳”“孤零零的一隻船”,既寫出了她的嫻靜之心,也描寫出了湖的靜。將畫的內容放在文末,熱愛大自然、追求和諧寧靜生活的情懷畢露,昇華全文主旨。

【解析】依本探源。思考文章末尾寫妻子的畫的意圖,就是考慮文章這樣構思安排的作用。從妻子所作的畫的內容可以看出,它與作者在文中所描寫的興慶宮公園湖水的意境是十分吻合的,因此,交代其畫的內容,其實正是對文章的主旨加以點綴,側面烘托;另外,要注意註釋中對“東山魁夷”的介紹,結合文章內容“妻子學畫”,就不難理解其用意在於“熱愛大自然、追求和諧寧靜生活的情懷畢露,昇華全文主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